文 謝金連
草制品玩具在體育活動中的開發與運用
文 謝金連
我園地處農村,周圍的鄉土資源是很好的教育資源,如何利用本土資源以彌補我園教玩具的不足,改變我園體育器械不足的現象,是近年來我園體育組教師教研的首要任務。本文結合實際,通過實例生動闡述了草制品玩具在體育活動中的開發與運用。
草制品玩具體育活動


近幾年我園體育教研組成員制作了許多以稻草為材料的活動器械,投放到幼兒晨鍛區和體育游戲中進行實踐研究。旨在通過豐富的體育活動器械,提高農村幼兒體育運動技能,進一步促進農村幼兒身體綜合素質的發展。
我園積極開展了教師自制稻草器材的活動,經過幾年來的實踐與探索,成效比較顯著。幼兒園現有自制稻草體育器材30余種、600多件。不僅改變了以往戶外活動中器械單一、體育器材缺乏的局面;給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物質保證;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稻草自制體育器材為特色的教育環境。
1.以“草”為源,體現晨鍛運動理念
我們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因地制宜,用稻草制作草飛盤、草圈、草球、草推車、草獅等一系列的體育器械。滿足了全體幼兒的晨鍛活動需要,也保證了不同類型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活動中,稻草器械安全又環保,讓幼兒敢于探索、敢于嘗試、活動氣氛大為改善;讓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得到增強;真正收到了活動的實效;提高了晨練的價值。
2.以“草”為材,建構主題互動框架
稻草是我園獨有的鄉土資源之一,我們采取經驗、資源共享的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和稻草相關的主題活動。如小班的《家鄉的資源——稻草》主題活動,讓孩子認識稻草、了解稻草、讓孩子學會制作稻草。中班的《稻草是朋友》主題活動中使幼兒能夠親近自然、崇尚自然,加深了幼兒對家鄉資源和文化的了解,又增強了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
3.以“草”為線,科學設計活動
在教師們利用稻草類體育器械初出成效的時候,教研組提出以某種稻草類自制體育器械為活動材料,設計體育活動。如小班選用的草圈設計《給小動物送糧食》、中班的《舞龍舞獅過大年》、大班選用草屯,草馬設計成《好玩的草屯》等等。不僅游戲的情境性提高,幼兒鍛煉的興趣提高,而且幼兒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變得更快了,身體綜合素質發展更好了。
4.以“草”為樂,豐富區域游戲天地
事實上,稻草也可以成為各式各樣的鄉土玩具。如在主題《島上娃過大年》美工區中,我們讓幼兒用稻草來裝飾花船和花轎,制作花船、花轎兩邊的流蘇,美麗又環保。同時,放置在表演區中使用,讓幼兒進行過大年歡慶節目表演,玩“抬花轎”的游戲。幼兒念著兒歌,抬著“客人”,樂此不疲。
如何落實園本教研活動,做好教研活動的安排,提升園內教師的教研水平已是我園近年教研的核心。經過對稻草資源的開發—制作—實踐等挖掘方式,通過這種教研方式,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教學方法也得到了促進和發展。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了,也體現出本土資源的再利用。
1.借“草”發揮,形成“研”的氛圍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都圍繞著稻草制作了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械。在研討中能針對自己的實際思路進行交流、討論。比如,在活動《舞龍》中,我首先考慮用塑料可樂瓶制作龍身,外面包上稻草進行裝飾。但是在制作的過程中,發現可樂瓶制作的龍比較小,也體現不出層次性。因此,研討氣氛一下子濃烈起來。在大家共同的智慧下,我們設計的龍更加美觀,生動,幼兒也更有興趣,同時也獲得了南京市自制玩教具一等獎。
2.以“草”構思,掌握“研”的方法
機器取代人力的進程不是現在才開始的,而是自第一次工業革命就開始了。對技術進步導致失業的憂慮也一直都存在,以至于有過工人砸毀機器、罷工游行的激烈抵制。不過,迄今為止的歷史證明,技術進步導致大規模失業的憂慮并未成為現實。那么,人工智能這一次會不會與眾不同?
老師們經常針對同一主題的活動內容進行多次的實踐教研,比如以草屯為活動線索,老師紛紛設計出《跳草屯》、《跨越極限》、《小小騎兵》等活動。活動中采用了讓幼兒自由探索,提出困惑,教師再進行講解、示范的方法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
3.整合“草”趣,進行教學反思
活動后,教師們根據組織情況及時地寫下自己對活動的體會和反思。如在《小小騎兵》活動設計中,我共進行了三次修改。第一次是目標的修改,接著在這次的改動上,由跨一步、跟一步的語言提示,讓幼兒很快學會了騎馬動作,而且感受到了騎馬帶來的快樂。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我也由簡單的教師教、幼兒學的觀念轉變為讓幼兒在自由玩馬的過程中探索騎馬步的學習,達到了《綱要》中提出的“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
1.分層提供器械,滿足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投放的材料是不同的,同一年齡段的不同幼兒也有個體差異。如同樣是投擲用的草飛盤,我們就設計了不同的層次:盤面有大有小;懸掛的草圈有高有低;投擲距離有遠有近;草馬有大有小,有平放、疊放等多種擺放形式。這激發了幼兒的內在動機,調動了幼兒的求異思維。
2.器械組合,促進幼兒部位肌體發展
自制的各種器械不僅可以單獨在體育活動游戲中使用,也可以有機結合。在晨鍛中我嘗試將器械進行組合使用,如草圈、草席子組合可以讓幼兒進行鉆爬類練習,發展四肢平衡。草飛盤和草圈組合,能讓幼兒進行投擲練習,發展肩上揮臂力量。
1.稻草制作玩具多樣化
我們根據本地區的條件選擇了稻草,制作了草屯、草馬、草飛盤、草球、草繩、草圈等一些以稻草為材料的體育器械。
2.稻草玩具創設游戲情境多元化
對于單一重復的游戲,時間一長,孩子們就會索然無味。怎樣才能讓孩子保持興趣?創設游戲情境很重要。在我們的活動區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要數那些教師自制的稻草玩具了。孩子們騎著草馬在操場上奔跑,或把草屯當做障礙物進行跨越,或是拿起了草飛盤投擲。
3.稻草玩具打破年級界限,促進交往與合作
我們每天的幼兒晨間活動是全園性的中大班混齡游戲,稻草玩具讓我們打破了四個班級、兩個年齡段界限,進行組合式游戲活動。如推小車、舞龍、舞獅、兜球等活動,幼兒自由組合進行大帶小游戲。幼兒通過互相觀察、互相模仿的活動,促使了幼兒間的互動,培養了其社會交往、合作能力。使他們彼此交流經驗、分享情感,鍛煉了各種技能和社會行為,成為幼兒間互動的保障。
4.自制稻草體育器械,促進幼兒八大動作的發展
自制稻草體育游戲器材安全、有趣又實用,能使孩子更加喜愛體育活動,熱愛自然。如玩草球游戲能促進手部和腿部的力量;草飛盤能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草龍和草獅能增強孩子的走、跑、跳等動作技能。
實踐告訴我們,稻草雖然平凡而普通,但只要多挖掘這些農村的自然物,并進行加工制作,科學合理與幼兒發展相結合。相信一定能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從而促進幼兒智力、個性品質、審美情緒、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
(江蘇省南京市江心洲中心幼兒園)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陳鶴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5
[3]陳海燕:《百變稻草》,載《早期教育(教師版)》,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