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英
釋放童心,重拾野趣
——淺議農村幼兒戶外定向運動中的能力培養
文 陸英
戶外定向運動是一項新型的、健康的智力型體育運動,它除了對運動者的體能有所要求外,對其觀察力、判斷力等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園作為一所已開展多年運動實踐研究的農村幼兒園,在“十二五”期間,又開展了 “農家樂幼兒戶外定向運動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本文基于我園的實踐,圍繞三個“結合”闡述農村幼兒園在戶外定向運動中培養幼兒能力的策略。
戶外定向運動農村幼兒野趣

陶行知說過:“什么是活書……花草是活書,森林是活書,飛禽走獸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金倉湖公園距我園僅不足1公里,被譽為“太倉最美麗的地方”,那里有濕地休閑區、體育運動區等區域。這個相對封閉的美麗地方,是開展戶外定向運動的絕佳場所。因此,我園常常將此地作為戶外定向運動的基地,讓幼兒在自然美景中運動,既提升了幼兒的運動積極性,又讓幼兒感受了這本“活書”。
1.精心設計地圖
在開展戶外定向運動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地圖的設計直接關系到幼兒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為了能夠讓各年齡段的幼兒較快地看懂地圖,找對方向,找準目標,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了小、中、大班金倉湖戶外定向運動地圖:小班的地圖,路徑是簡單的線條,共設3個點標,且用幼兒熟悉的、與實景處相對應的顏色進行標注,便于幼兒尋找;中班的地圖畫面也較簡潔,共設置4~5個實景點標,路徑具有唯一性,便于幼兒對圖、景進行比對、辨別;大班的地圖點標達6個,并根據實景,提供多條路徑,要求幼兒根據實際進行判斷、選擇。
2.真實體驗環境
幼兒對陌生環境普遍存在著緊張和不安。為了消除他們的這種心理,我們利用踏青等契機,帶領孩子去金倉湖游玩,并鼓勵家長利用周末的時間也帶著孩子去和這個美麗的地方“親密接觸”,讓他們喜歡這里,這為幼兒投入活動、準確閱讀地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漸漸地,幼兒能夠讀懂地圖了,且閱讀習慣、速度等都有了不斷的進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我園常常以幼兒熟悉的自主性游戲的方式開展戶外定向運動,以激發幼兒更多的思考。
戶外定向運動是一項新型的、健康的智力型體育運動,它是利用地圖和指南針到訪地圖上所指示的各個點標,以最短時間到達所有點標者為勝。戶外定向運動除了對運動者的體能方面有所要求外,對其觀察力、判斷力等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我園作為一所已開展多年的運動實踐研究的農村幼兒園,在挖掘農家用品資源和周邊環境資源開展幼兒各類游戲,尤其是體育游戲等方面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我園開展了“農家樂幼兒戶外定向運動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下面就基于我園的課題實踐,談談農村幼兒戶外定向運動中的能力培養。
1.融入游戲情境
我們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在每個點標處根據農家用品材料的特點設計運動游戲項目,并將其串聯成一個游戲情境。如中班的“營救懶羊羊”主題中,我們創設懶羊羊被灰太狼抓走的游戲情境,要求大家帶著吃的去救出懶羊羊:選擇合適的工具裝著“包子”出發,一路上要過沼澤——翻高山——過叢林——過小河——炸碉堡,最后完成救羊的任務。將幼兒喜歡的游戲情境與各運動區域巧妙結合,幼兒可自主選擇過每個運動游戲區的方式,使整個運動更具綜合性、趣味性、創造性,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
2.激活游戲思維
在戶外定向運動中,為了讓運動游戲項目更自主、更開放,我們只對各項目的結果作要求,而其完成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則不做任何要求。如大班的“運糧食”游戲,我們為幼兒提供了扁擔、篩子、背簍、麻袋等運糧食工具,讓幼兒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工具,將一定數量的“糧食”(繩球)從擺放地按規定路徑運到指定地點。至于運幾次?怎么運?都不作要求。游戲過程中,有的小組兩兩結合,或用扁擔、麻袋抬糧食,或用篩子抬糧食,也有的幼兒用背簍背糧食……方法不一,但都把糧食順利運到了指定地點。豐富的游戲材料、靈活的游戲方法,使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游戲思維也被徹底激活,他們的分析能力也在多次實踐中得到了培養。
對任務的執行能力是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因素。剛開始參加戶外定向運動時,大部分幼兒明白自己的任務,卻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完成!因此,我們在開展戶外定向運動實踐的前期,除了不斷強調其基本規則外,還根據幼兒之間的能力差異,采取各種合作方式,使“合作伙伴”間能相互取長補短,給他們順利完成任務提供了可能性。漸漸地,戶外定向運動中的任務成為每個幼兒跳一跳都能摘得到的“果子”。
1.與同伴合作
此種合作方式主要運用于大班年齡段的幼兒。我們根據幼兒的能力、個性特點等情況,將4~5名幼兒組成一組。活動過程中,全組幼兒各自分工,又相互配合:有的帶著大家看地圖,有的帶著大家辨認方向……當然,也有在討論過程中發生爭論,導致了時間的浪費、任務的失敗等情況。在任務結束后的講評中,我們都會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等,讓幼兒切實感受到冷靜思考、積極協商在合作完成任務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幼兒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逐漸增強,最終提升對任務的執行能力,從而為日后的獨立完成任務打下基礎。
2.與家長合作
即親子戶外定向運動,此種合作方式主要運用于小、中班年齡段的幼兒。整個活動中,家長始終“跟”著幼兒——既是幼兒的每個點標處運動游戲項目的合作者,又是整個戶外定向運動的安全守護者。在幼兒遇到困難時,他們又能適時地“出現”,給予幼兒適度的幫助。
總之,在開展幼兒戶外定向運動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都非常喜歡戶外定向運動這種有趣的運動方式,在參與過程中,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感受了野趣,體驗了童趣。
(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幼教中心新毛幼兒園)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