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 要:博物館商店像是一個個別具一格的精致展廳,不斷拓展和升華著展覽陳列內容。觀眾對展覽內容的興趣和認同可以通過文創產品直觀地感受到,從而延續成一種文化消費。博物館商店已經成為博物館文化體系構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衡量博物館文化品位、高度濃縮博物館文化精華的重要要件。
關鍵詞:博物館;商店;文創產品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而產生并日益成熟起來的一個新生事物就是博物館商店。博物館商店不是簡單的、普通意義上的商店,而是博物館基本展覽的一種延續,被稱作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
1 我國博物館商店發展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對博物館提出了更高的參觀要求。從以前的過而不入到現在積極主動地走進博物館,博物館為公眾服務的屬性已經非常明確。博物館商店里的文創產品更是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加深了觀眾對博物館文化的認同感,占據著博物館發展的重要位置。
博物館商店像是一個個別具一格的精致展廳,不斷拓展和升華著展覽陳列內容。觀眾對展覽內容的興趣和認同可以通過文創產品直觀地感受到,從而延續成一種文化消費。博物館商店已經成為博物館文化體系構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衡量博物館文化品位、高度濃縮博物館文化精華的重要要件。博物館商店賣的雖然是商品,但傳播的卻是博物館的文化。一件文創產品能被消費者帶回家,就是博物館文化價值的一次成功輸出。
2 我國博物館商店的發展現狀
由于產品種類單一、設計沒有新意,國內的博物館商店常常容易被觀眾忽略。博物館商店里的文創產品大多采用文物復制的形式,加上簡單的LOGO,不管是功能還是設計都缺少新意,導致觀眾面對博物館的商品大都視而不見,沒有購買欲望。一些博物館盲目追求文創產品的銷量,忽略了把博物館文化結合商品傳播出去。此外,位置偏僻、布局千篇一律、商品陳列不科學、無法提供人性化的購物環境,也是觀眾對博物館商店產生不了興趣的重要原因。
我國博物館的文化產業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基礎比較薄弱,整體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博物館文化產業相比有很大差距。不少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存在嚴重的趨同化現象,缺乏一定的歷史文化內涵,導致文化價值和紀念意義不高,無法滿足人們追求的自我提升和精神需求。已經提煉的文化元素的利用率較低,造成研發成果的浪費。文化產品種類多而無序,不能形成有影響的文創產品系列。
目前,我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博物館自主研發,另一種是創意招標。由于普遍缺少專業的創意設計人才,大多通過“外包”的形式開發文創產品。這種方式在短期內確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博物館還是應該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國內博物館應該調整整體發展戰略,把創意產業作為自身運營的重要支撐,在起步階段,可以先借助外部力量,共同開發,培養專業設計人才。等時機成熟,再建立自主研發團隊,開發更多層次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3 新形勢下我國博物館商店的發展探索
2015年初,國務院頒布了《博物館條例》,明確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該條例的頒布,也為博物館通過規范經營謀求發展提供了法律與制度上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理念的升級,博物館之間的競爭從比拼文物藏品和展陳設計的“內在實力”,轉移到比較各自文創產品創新的“對外實力”上,文創產品開發的成功與否,不僅決定了博物館“最后一個展廳”的人氣和銷量,更是為公眾了解我們的博物館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立足館藏資源,尋求創意“靈感”已經成為現階段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的重要原則。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用接地氣的創意推出了吉祥物“壯壯”“美美”以及各類宮廷文化系列產品,從“朕亦甚想你”的折扇,到永世相隨晴雨傘、容嬤嬤針線盒、御前侍衛手機座,紫禁城的古老文化正通過這些文創產品滲透到廣大觀眾的生活中。據統計,2013年-2015年期間,故宮博物院研發的文化創意產品累計1273種,其文創產品銷售額也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近10億元。在創造了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一大批文物展品也被更多觀眾所熟知。
在文創產品開發上,盡量避免機械地將一些藏品抽象成符號復制疊加在商品上,在創意上把握文物蘊含的文化內涵,在設計上充分展現出文物的藝術感。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蘇州博物館藝術品商店的 “國寶味道—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干。這款仿照該館鎮館之寶“越窯青瓷蓮花碗”設計的文創產品,顏色、紋路均與越窯青瓷蓮花碗相仿,讓觀眾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對國寶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博物館還應該抓住機會,充分利用好各種平臺,借助大型展覽、會議,引進自己需要的文化創意。
博物館商店蓬勃發展的同時,很多博物館已經開始探索通過開設網絡商店等方式來展示、銷售自主開發設計的文創產品。觀眾就算沒有時間、沒有機會來博物館參觀,也可以在網上購買到感興趣的文創產品,借助網絡平臺,更加拉近了觀眾和博物館之間的距離。
博物館應積極主動應對文創產品對博物館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通過文創產品活化博物館,改變現有狀態,增強核心競爭力,強化博物館“以人為本”的博大情懷。
博物館商店不僅要注重提升文創產品方面的軟實力,還要在商店的陳列設計上多花心思。博物館商店布局要因地制宜,彰顯特質,兼顧安全性與舒適性的統一;以照明設計營造良好的視覺感受空間,引導觀眾對商品的反應;商店的色彩搭配要密切聯系觀眾的視覺與心理感受;商品陳列要彰顯藝術感與商業性、時尚感和技巧性的充分融合;要營造具有本館特色的人性化環境,為觀眾提供全方位的感官與物質享受。
對于博物館商店的陳列與服務,我們不僅要密切關注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要主動把握觀眾文化消費理念動態,更要系統運用心理學、美學、行為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將博物館商店的商品展示和陳列設計納入到博物館陳列體系的宏觀構建中來統籌,真正讓博物館商店成為“最后一個展廳”。
參考文獻
[1]《博物館條例》
[2]《商場超市布局與商品陳列》化學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