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傳統圖書館服務已日漸無法滿足人們對數據信息的需求,圖書館要想在數據浪潮的沖擊下得以生存,必須將大數據與圖書館服務聯系起來,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時代和圖書館服務的簡述,分析大數據對圖書館服務的影響,探索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為新時期圖書館服務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字:大數據;圖書館服務;信息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多樣化的信息發布渠道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大大提高,信息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大數據時代已悄然而至,如何從海里數據中高效的獲取有效信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圖書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擁有著圖書、視頻、音頻等豐富的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逐步滲透改變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智能檢索、信息推送等功能極大的提高了信息獲取效率,大數據時代為人們搭建起新的信息服務平臺。如何更加及時有效的提供信息服務成為圖書館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對圖書館服務進行認真研究,探索其未來發展方向。
1 大數據時代概述
1.大數據時代的定義
大數據時代的概念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的,其認為“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
2.大數據的特點
大數據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1)數據量大。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信息爆炸式增長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數據集,信息數據不再只是單一的文本信息,更多的是由圖像、聲音等組成的多媒體信息,數據量較過去也更為龐大。(2)數據結構多樣性。通訊設備的更新變化使得以往單一的數據類型無法滿足人們日常所需,多樣化的數據類型和差異化的編碼方式、數據格式等構成了大量的異構數據。(3)數據處理時效性。傳統的信息檢索方式在面對開放式循環的海量數據時已變得捉襟見肘,對數據處理速率的要求已越來越高,信息批處理技術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時效性,成為大數據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4)數據價值低密度性。數據的價值密度是指海量數據中有用數據信息的占比,大數據環境下非結構化數據以及數據批處理技術導致數據價值呈現出低密度性,數據處理得到的結果可能只有極小部分是我們所需要的。
2 圖書館服務概述
1.圖書館服務的概念
圖書館服務是指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利用館藏和設施提供特定的信息形式和內容的服務行為過程。圖書館服務的特點主要包括:一是服務性,圖書館服務的核心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向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二是知識性,圖書館館藏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依賴于知識的創新,圖書館服務有利于顯、隱性知識的互相轉化,使知識充分發揮效用;三是依賴從屬性,圖書館服務會伴隨信息需求的變化而改變,依賴于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四是開放性,圖書館服務的宗旨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盡可能多的滿足信息需求,并且其服務的對象也是開放的;五是連續性,人的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知識信息的獲取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圖書館服務就必須持續的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2.圖書館服務的現狀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圖書資料借閱服務,圖書館的基本服務內容是向讀者借閱圖書資料,為適應社會發展,大部分的圖書館都建立起自己的網站和圖書借閱系統,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對圖書資料的借閱進行管理,給讀者借閱圖書提供方便。二是信息資源檢索服務,要從圖書館海量的數據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必須通過信息資源檢索,目前的信息資源檢索服務主要包括數據庫檢索、聯機公共目錄查詢和信息推送服務,科技的發展使得信息資源檢索服務不斷進步,進一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三是咨詢參考服務,圖書館提供的咨詢服務是由專業咨詢人員幫助讀者解決疑難問題,常常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滿足用戶的即時需求,互聯網技術與圖書館咨詢服務的深度融合解決了這一問題,借助網絡平臺用戶可以在線獲得幫助,提高了問題解決的時效性。
3 大數據對圖書館服務的影響
1.對圖書館服務設施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海量的數據信息給圖書館信息承載量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對圖書館傳統的信息服務設施造成了巨大沖擊,落后的設施和工具無法滿足信息管理需求,同時這些信息資源數據結構復雜,缺乏統一標準,利用傳統數據庫存儲和使用數據資源存在一定困難,如何對涵蓋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一大難題。云計算等大數據處理技術為解決圖書館服務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找到了突破口,通過這些大數據處理技術可以在有限的資源空間里處理更多的數據,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數據和數據安全是共生體,圖書館在提供信息服務時必然面臨著信息安全問題,在圖書館員與用戶借助開放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共享交互時,極易造成個人信息和知識信息的泄露,大數據的處理采取分層的處理方式,從采集、存儲、處理、應用四個層次有效處理信息,為信息安全提供了較好的保證。
2.對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影響
技術進步帶來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改變,首先是由被動型向主動型服務模式轉變,被動型模式是以圖書管理員為核心對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后向用戶提供信息產品,這一過程中用戶被動的接受信息,必須經過二次加工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內容,而主動型模式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向用戶提供直接可用的信息。其次是由封閉型向開放型服務模式轉變,保存圖書資料是圖使館的重要職責之一,在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時相對是封閉禁止的,嚴重阻礙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大力發展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既能實現圖書資料的安全保存,又能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極大的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再次是由內向型向外向型服務模式轉變,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但這些信息資源面向的服務對象更多的是高校學生、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在社會普通民眾服務方面明顯不足,開放式辦館讓服務人群得到進一步擴大,有效發揮圖書館資源優勢,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最后是由柜臺服務模式向自助服務模式轉變,印刷版的圖書資料存在易受損、保存空間有限、共享性差等問題,圖書資源的數字化提高了圖書館館藏含有量,極大的方便了信息資源的傳播和共享,讀者不必須到柜臺借閱書籍,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自助服務系統便可方便的獲取信息,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還極大的提高了辦事效率。
3.對圖書館服務人員的影響
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的存儲載體、共享方式和交互平臺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NOSQL數據庫等大數據處理工具的應用要求圖書館服務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只有熟練掌握大數據技術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需求。論壇、互助吧的興起促使不少圖書館開始探索建立自己的網絡互助平臺,以增進圖書館管理員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吸引更多用戶的同時還能更清楚的把握用戶需求,用戶具有獨立性,上傳發布的信息參差不齊,這要求圖書館服務人員要有一定的篩選和甄別能力,這樣才能有效發揮互動平臺的效用。微博、微信等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載體讓信息服務內容、形式變得多樣,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也是圖書館服務人員必須努力研究的。
4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
1.服務智能化
要能適應時代發展,圖書館必須致力于服務智能化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用戶需求動向,把握分析用戶潛在需求,自動化收集和處理數據,主動幫助用戶從零散的數據中獲取需要的信息,提高信息服務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是圖書館服務智能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2.云服務發展
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為圖書館服務增添了云搜索、云推薦功能。云搜索可以讓資源利用者擺脫數據處理和存儲資源限制,更加精準高效的獲取信息資源,提升用戶滿意度。云推送可以讓單一終端的多個應用同時共享一個服務進程,節約資源的同時增強用戶活躍度和留存率,同時保證了信息推送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咨詢服務的創新
大數據時代將過去以情報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咨詢服務變成了知識服務和戰略決策咨詢。圖書館咨詢服務要從面向數據的情報分析變成面向問題的情報分析,只有對各學科領域知識的不斷積累和透徹分析,持續跟蹤用戶問題,才能提供更有價值的咨詢服務。
5 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下,海量的信息數據給圖書館服務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又為圖書館服務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圖書館只有緊跟時代腳步,借助科技進步的東風,把握大數據帶來的新機遇,才能使圖書館服務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臣,陳雙飛.一種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高效搜索引擎[J].現代情報,2014(01):47-52.
[2]劉明,李娜.大數據趨勢與專業圖書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4):1-7.
[3]李小青.網格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資源管理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9(02).
[4]張靜.解析大數據[J].電腦開發與應用,2013(02):47-49.
[5]張文彥,武瑞原,于潔.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初探[J].圖書與情報,2012(6).
作者簡介
王儲君(1963-),女,重慶合川,重慶市合川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