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儷佳囡
摘 要:情感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情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教育。情感教育作為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使接受者在身心愉快中接受教育,并且形成內心信仰,付諸于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關鍵詞: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內涵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人的成長和發展都受到情感的因素影響,是人對客觀世界所產生的一種反應,《辭海》中解釋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1】。情感教育則是將情感也作為教育人的一個方面,使得人的情感在人發展的過程中能夠與人生理、思維,同一發展。“情感教育通過情感交流激發人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促使教育對象與教育者在互相信賴、互相尊重的心理基礎上,將正確的認識轉化為自覺的行為[2]。”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不同學科中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重點就是在進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感教育,使得教育者所傳授的內容更加容易使被教育者接受,并在教育過程中將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與情感相聯系,完成人的全面發展。在“以人為本”的注重人文關懷的基礎上,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不斷可以滿足人的發展中的主體情感需要、人格健全完善建設發展、人性的自由獨立自主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2 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意義
在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情感教育貫穿其始終,二者相統、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意義,使其工作的效率、效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一)加強情感教育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需要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的輸入是重要的一方面,但不付出行動,就不能稱之為成功的教育,“如果一個人只記得一些理論知識,懂得一些道理,而沒有內心情感體驗與意志行為表現,就不是真正具有思想政治覺悟的人。”[3]而現代人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情感的冷漠,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技術理性膨脹,人文理性衰微,造成了人類情感的迷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入情感教育,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4】一個完整的人,需要有足夠的激情去追求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情感教育的支持才能發揮出其對人及社會的價值。
(二)加強情感教育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利用情感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加突出。眾所周知,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可以更加好的接受知識。“人對思想政治信息的接受以情緒活動為初始線索,個人覺悟的發展最終由個人內部的以情感為核心的動機系統作為其發展的內在保證。”【5】接受者能否獲得更大的知識輸入與情感緊緊相聯系,自古就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方式,而西方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的前言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情感教育的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始至終都運用情感教育,而情感的雙向性也增加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因此要合理運用情感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
(一)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前對情感因素的整合
無論是針對社會群體還是校園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在進行之前將其進行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因素進行充分認識。
1.對教育接受者的情感因素認知
在對目標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前,應該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政治形勢,文化形式對目標群體進行廣泛的調查認知。首先,青年、中年、老年這三個群體的情感是絕對不同的,因而對目標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抓住其年齡層的情感因素是首先應該進行研究的。其次,目標群體的職業層次不同,其情感因素也不同,各行各業的群體由于其職業的差異都有其情感的特殊性。所以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傾向也會有所不同。再次,經濟水平也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一方面,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正是經濟因素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影響,不同經濟水平的群體對于政治、道德、法律等都具有不同的情感。
2.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進行情感化處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如若僅僅單靠理論知識的輸入,其教學效果是非常枯燥無趣的,并且單純的理論知識也不容易讓接受者深入了解,完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否符合教育對象的需要,對于教育者講授灌輸的理論內容,教育對象通常會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性的接受,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就能得到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的選擇性接受不僅取決于教學的內容,還與教育人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將社會熱點、人生經歷、歷史事件相聯系,引起受教育群體的共鳴和深思,情感能夠上接受并起到教育的作用,這樣的教學內容才是豐富而有深度的。
(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合理運用情感教育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正面的情感體驗對于教學的內容是欣然接受并且能夠深入人心的,而消極負面的情感體驗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對接受教育的人群情感特征進行充分調查研究之后,在教育過程中加深其積極正面的情感傾向,就可以得到教學的正能量釋放。其次,教育者的情感感染也是重要的情感教育因素,我們都知道一個偉大的演講不僅僅在于演講的內容,還關系到演講者的個人魅力,演講藝術。
2.加強教育者與接受者的情感交流
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交流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首先,交流方式的多元化。現代社會,單一的課堂交流已經不能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各種社交網絡的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交流更加的方便,并且還可以保護雙方的隱私,沒時間地點的特殊限定,因此利用現代交流方式可以大大增加教育者與接收者之間的情感交流次數、深度。其次,交流地位的平等性。在教育者與接受者進行交流時,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交流氛圍,常言道理解萬歲,民主平等的交流地位要求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方式。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形成情感的呼鳴。
(三)將情感教育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環節
實踐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中去,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生活相聯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生活世界的回歸,是向馬克思主義“人本論”和“生活觀”的回歸,是思想政治教育向社會生活的深層滲透,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生活世界的主體參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去與實踐相結合對于一個個人而言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情感在實踐過程中會發生非常多的變化,不論喜、怒、哀、樂都對接受者的行為會產生與教育內容相符合或者不想符合的行為。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情感教育的融入,有情感的人才是鮮活而有創造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肩負著人的道德,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的學問,如果沒有情感教育的加入,會是枯燥無味而行之無效的,道德需要情感。只有更好的將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四有”青年,才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進而影響到科學文化水平之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中實現。
參考文獻
[1]毛豪明,周黎.當代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研究檢視[J].中國教育學刊,2006(4):27-29.
[2]申亞沛.當前我國道德冷漠現象的倫理學探析[D].鄭州大學,2013.
[3]邱杰.當前治理“道德冷漠癥”的理路探討[J].道德與文明,2014(6):127-130.
[4]卓騰,嚴晨暉.簡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青春歲月,2013(20).
[5]張國民,李艷,王曉琴.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屬性[J].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201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