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鑫 宋斌 邵緒威
摘 要: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大背景下,通過對航空制造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分析,提出了高職飛機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細化的教改模式,從課程體系構建、工作實施的配套方案等方面論述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細化思路。
關鍵詞:高職;飛機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細化
1 引言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將航空產業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并明確建設當今世界,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臺海局勢依然緊張,軍工系統擔負著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責任。航空裝備的技術升級,對飛機制造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飛機制造專業能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航空產業全球化發展,為飛機制造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國際化要求。隨著中國航空設計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航空產品實現了從引進向輸出的轉變,航空產業全球化的趨勢,為飛機制造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飛機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細化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的存在就是要解決國家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大量高級技能型人才,要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足量的基層人才支持。 “分方向”培養思路的是要解決專業和行業、企業的對接問題,提高人才培養的行業針對性以突出職業性、行業性的特點,真正實現飛機制造技術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不可替代性。
由于飛機制造專業的就業崗位寬泛且課程設置難以實現模塊化,因此在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其實踐教學的設計和組織相對來講存在很大的難度,甚至在某些方面無異于本科培養方式,這樣就使得飛機制造專業的課程體系大、課程數量多。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除了專業屬性以外,還有就是在培養方式上沒有突破傳統,仍然采取無行業差異性的培養方式,缺少對畢業生就業崗位范圍的細分。
3 飛機制造技術專業細化思路
3.1 飛機制造技術專業細分建議
根據飛機制造技術專業主要就業崗位分析情況,飛機制造技術專業培養方向建議細化為:鈑鉚裝配(飛機鉚裝鉗工;起落架、附件裝配;結合測量工;飛機電纜工;飛機盤箱裝配試驗工)、鈑金成形(冷作工;飛機鈑金工;飛機蒙皮落壓鈑金工;飛機鈑金工下料工;飛機發動機鈑金工;化工檢修鉚工)、飛機結構件加工(零件常規加工;零件的數控銑加工與機床操作)。
3.2 飛機制造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飛機制造技術專業構建“一個平臺+多個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專業基礎平臺教學面向崗位群,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通用技術和技能。專業方向面向從業崗位,著重培養學生的崗位專項能力。專業基礎平臺相對穩定,確保專業建設的相對穩定。
3.3 專業細化工作實施的配套改革
3.3.1優化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條件。由于“分方向、”人才培養方式直接針對行業、企業的具體崗位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因此要求專業教師熟悉相應行業、企業的具體工作。根據培養方案的設計,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改善現有師資:一是飛機制造專業教師利用寒暑假或者下企業鍛煉的機會,直接進入相關行業企業實習;二是新引進師資應該具備相關行業、企業三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三是從合作企業中選擇相應師資充實到兼職教師隊伍中來。
3.3.2完善實踐條件。
實踐條件是實現“分方向”人才培養方式實施的基礎性條件。在明確行業、企業背景后,由于要直接針對崗位實施人才的培養以提高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就需要針對性地建立實踐條件。在校內實踐條件的建設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已有的實訓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訓室,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中,由于有了明確的行業、企業定位,大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
3.3.3重組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規劃好課程體系,其次是處理好課程內容。“分方向”人才培養方式中課程體系的設計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需要及時跟蹤行業、企業的需求變化實施相應的調整,這種調整有可能涉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也有可能僅僅是局部課程的調整。課程體系要體現行業、企業的需求特點,及時跟上市場的變化。
3.3.4改善教學組織與管理方式。
由于實施了“分方向”的人才培養,改“大鍋”培養為“小灶”培養,原有的教學組織體系勢必需要打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班級建制的相對完整性,專業培養方向課程采取選修式的教學組織。此外,有必要按照設定的崗位核心能力要求對學生進行測試和評定,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績效。
4 結論
對于高職飛機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細化改革方案,在工作實施方面論述了優化師資隊伍、完善實踐條件、重組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改善教學組織與管理方式配套措施。
作者簡介
周金鑫(1987-),男,漢,遼寧省營口市,助教,工學學士,研究方向:飛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