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權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橋梁施工技術得以廣泛應用。本文通過對某橋梁工程高墩爬模板施工方法和測量控制等施工技術的闡述,對今后橋梁高墩施工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橋梁工程;變截面;高墩;懸臂爬模;施工技術
當前,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大,橋梁工程也越來越多,施工方法也逐漸引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在提升工程項目的效率、保證質量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橋梁工程較多地使用了懸臂爬模的施工技術。某特大橋設計中心里程為DK28+599.38,全長1500.45m。該橋孔跨布置為:1-32m簡支T梁+1-(70+120+120+120+70)m連續剛構+3-(70+70)m連續剛構+16-32m簡支T梁,共28跨。主墩的墩身最高90m;墩型均為矩形空心墩。
1 方案的比選
本橋主墩墩型均是變截面空心薄壁高墩,這種類型的墩身施工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滑模施工法;翻模施工法;傳統的爬模施工法和懸臂爬模施工法等等,結合本橋實際情況,經過方案比選,確定主墩選擇CB-240懸臂爬模施工方法。
2 主墩墩身施工方案
主跨高墩均采用CB-240懸臂爬模施工。爬模節高6m;混凝土澆注均采用自動計量的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運輸車輸送,泵送入模。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
2.1 爬模模板結構體系及運行
施工循環流程:后移模板→吊升懸臂模板及支架→安裝鋼筋及預埋件→調整固定模板→澆注混凝土→等強及養護。
1)懸臂模板組成
本模板具有結構合理,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由吊鉤、豎肋、橫肋、連接爪、芯帶、芯帶插捎和墊板拼縫背楞組成。在單塊模板中,膠合板(為21mm厚進口維薩板)與豎肋(木工字梁)采用自攻螺絲連接,豎肋與橫肋(雙槽鋼背楞)采用連接爪連接,在豎肋上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吊鉤。兩塊模板之間采用芯帶連接,用芯帶銷固定,從而保證模板的整體性,使模板受力更加合理、可靠。該種模板主要由以下部件組成:模板、上平臺、主背楞桁架、斜撐、后移裝置、受力三角架、主平臺、吊平臺、埋件系統。兩榀支架作為一個單元塊。
2)懸臂模板系統拼裝、安裝預埋件
先在地面組裝主背楞桁架,第一次澆筑砼和預埋預埋件。
先將三角架和后移裝置組裝起來,插好銷子,上好平臺立桿,安裝埋件支座。
拆模、安裝三角架及模板,第二次澆筑砼。
提升模板及支架,安裝平臺,第三次澆筑砼。養護,鑿毛,脫模重復循環第三次澆筑工序。
埋件安裝:在模板就位前,通過模板面板上的孔,用安裝螺栓M36?55從模板背面將爬錐M36/D26.5固定于模板面板上,混凝土澆筑后,卸下M36的螺栓,模板后移,將受力螺栓安裝在爬錐上。將模板吊裝就位,支架卡在受力螺栓上,插上銷子。人在吊平臺上用套筒扳手和爬錐卸具將受力螺栓和爬錐取出,以便重復利用,同時用砂漿抹好由爬錐留下的孔。爬錐上均勻涂脫模劑,防止爬錐拆卸困難。
3)模板提升
模板提升采用塔吊進行。
第一次提升:第一次混凝土澆筑完達到拆模強度后,從模板后面擰出定位螺栓,利用斜撐將模板拆除,松開主背楞扣件,將模板及次背楞吊到一旁放置,再把底梁從主背楞及斜撐上拆下,然后將主背楞及斜撐安裝到三腳架及微調后移裝置上,連接好三腳架的連接角鋼,此時應注意主背楞上斜撐座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誤,應重新安到設計位置。再鋪好所有的踏板橫梁和踏板。
第二次及以后的提升:只須在第一次提升的基礎上將吊平臺裝到三腳架的下部即可。
2.2 模板安裝質量標準
模板的質量滿足施工規范要求,需達到以下標準:
1)板面對角線誤差值小于3.0mm;
2)相鄰模板高低差±0.5mm,兩塊模板拼縫間隙±0.5mm;
3)板面平整度±0.5mm,模板局部變形不應大于1.0mm;
4)21mm的維薩板倒用30-40次。
3 CB-240懸臂模板施工注意事項
1)同一單元塊的兩榀桁架之間應用¢48鋼管連接禁錮,平臺搭設安全可靠。
2)埋件系統預埋的位置要求準確,在澆筑混凝土前必須由專人再次復核其位置,確保誤差不大于1mm。
3)對不適宜高處作業的人員不能從事此項工作,塔式起重機和電梯操作人員必須具備專業資質。
4)施工平臺鋪板與支架、吊架固定牢靠,杜絕出現懸挑的現象。
5)模板整個單元往上提升時,吊鉤一定要吊于主背楞上部的吊具上,切記不得吊于模板的吊鉤上。
6)澆筑混凝土前,模板的下部應利用三腳架上的后移裝置將模板調到緊緊地與已澆好的混凝土接觸上,防止再次澆筑混凝土時漏漿及錯臺。
7)模板支好后,各單元塊間次背楞一定要用芯帶及楔形銷連好,保證各單元之間連成一個整體,同時保證各單元連好后成一條直線。
8)澆筑混凝土前,對拉螺桿一定要按圖紙位置拉接,以保證混凝土質量;拆模時,對拉桿孔要進行封堵處理。
9)經常檢查模板釣鉤、撐及平臺連接處螺栓是斜否松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設專人定期對模板體。
4 高墩線形測量及控制
高墩線形控制是高墩施工的重中之重,線形的好壞直接影響高墩的受力和線形的平順度,所以必須嚴格控制。線形控制主要通過測量來進行,施工測量控制的內容包括中心定位測量、高程測量、垂直度測量。
定位測量:采用三維坐標控制法。每個墩臺施工前,先由測量班用全站儀進行精確定位,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后、模板爬升前,在混凝土面上進行復測定位。
高程測量:采用自動安平水準儀法,每爬升一次檢驗一次高程,其高程誤差應符合規范要求,特別是墩頂高程必須控制好。
垂直度控制: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時用全站儀對矩形空心墩的4個角進行定位,再定出矩形空心墩的4條邊的位置。
對于高墩主要是垂直度控制。采用八點的方法進行控制,防止墩身發生扭曲。六點放樣當橋墩發生扭曲時,根本檢測不出來。當采用八個點來控制時,因為矩形墩有4條邊,每條邊上放二個點,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所以橋墩四條邊線得以確定。
5 結束語
該特大橋高墩采用懸臂爬模施工技術,很好的完成該橋的高墩施工,該模板采用這種技術,施工安全、質量、進度及效益均得到良好的效果,對比其它施工方法不僅施工進度快,而且也節約了大量的工程成本,在斷面復雜的高墩施工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同類工程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姚新國.橋梁高墩滑膜施工關鍵技術[J].探索科學.2016(01)
[2]李文斌.橋梁高墩翻模法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四川水泥.2016(05)
[3]蘇鵬.連續剛構橋梁高墩懸臂施工監控與穩定性分析[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