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可可 李倩
摘 要:編排設計主要是指在平面設計中,以內容的表達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設計。在進行編排設計的學習中,我們要學會整體地進行思考,盡量將畫面組織成一個既具有內在豐富的層次與變化,又渾然一體,具有明顯的風格特征的整體。
關鍵詞:視覺要素;色彩;構成要素;骨骼
1 編排設計的視覺要素
(一)形
我們這里所指的“形”,就是在視覺上形成一定辨識度的形態,他在畫面上可以有大小、色彩、肌理和外形的變化。形是一切視覺要素的基礎,點、線、面都是一種形。
點是最基本的形。在編排設計中,點是相對而言的,而且必須是指可視的形。它既可以是一個形態,也可以是一塊色彩,甚至是一張小小的圖像。需要指出的是,文字也可以是一個點。
在相對大小的空間中,點可以與線、面區分開來,但是同時,它們之間的界限又是相對的、可變的。在一定的關系或者條件中,點可以轉化成線,比如,當點像文字一樣排列出一定長度時就構成了線;同理,一群點也可以構成面。
從本質上來說,線是點的發展和延伸。線是有性格的形,它有形狀、色彩、肌理等多種變化。比如,鋼筆畫出的線和毛筆畫出的線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硬邊的線和柔邊的線也給人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同時,線還可以表達出靜止和動感,具有長短、粗細、深淺、正負等變化。
文字構成的線,往往占據著畫面的主要位置,成為設計者要處理的主要對象。線也可以構成各種裝飾要素,以及各種形態的外輪廓。它們起著界定、分割畫面各種形象的作用。線既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如編排設計中的軸線、骨骼線等。它們以一種“無形”的方式達到組合、整理各種圖像、文字的作用。線還可以生長、延伸,分割畫面。線的性質往往對畫面風格的傾向性起著近乎決定性的作用。筆直的直線組合會令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木板書籍的意蘊,而排比的曲線則又可使人感受到歐洲新藝術運動的遺韻。
面是線的發展和延續。如果單單從平面設計來講,面即是形。面是各種基本形態中最富于變化的視覺要素。如果有空間大小等條件的限定,面也可以轉化為點和線。面的表現也包括了各種色彩、肌理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面的形狀和邊緣對其本身的特質也存在很大的影響。特別地,在編排設計中,一個將被設計的畫面本身也是一個面。
(二)色彩
1、色彩的基本性質
色彩有色相、純度、明度等方面的基本性質。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區別色彩種類的名稱;純度是指色彩的純凈程度,也可以說是色彩的艷度、濃度、或飽和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稱之為色彩的亮度或者深淺程度。在色相間的各種關系中,冷色和暖色兩個組群的關系是最為主要的關系之一,色彩的冷暖常常是畫面的主要表現要素;對于純度,高純度與低純度的色彩可以給畫面完全不同的視覺表現,運用不同純度的色彩,則是調節畫面色彩關系的重要手段;在編排設計中,我們常常用高調、中調和低調來概括各種色彩明度的分類。
2、色彩的表現力
色彩的表現力在編排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課題,而在色彩各個要素中,色相是最具有視覺表現力的。色彩可以給人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心里聯想。比如,對食品與色彩的研究發現,色彩在這方面有著許多令人訝異的細分:翠綠、天藍一般和礦泉水有聯系,而紅色、棕色、黃色和白色總是和面包之類的食品相關。需要指出的是,各個民族對色彩所表達的意義往往有著不同的認知和理解,所以,在對于色彩的研究中,我們應當注意到民族色彩認知。
2 編排設計的構成要素
(一)群組
從編排設計的角度來講,只要是設計中出現了各種要素,那么這些要素之間的首要關系便是群組,編排設計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群組問題。
群組具有三層意義:組合、層次、織體。
1、組合
組合是對畫面中局部各種視覺要素之間關系的組織與處理。它包括:要素在視覺強度上的組合,如疏與密、強與弱;空間關系上的組合,如均衡、對稱;形態造型上的組合,如連接、復疊、透疊等;色彩、肌理方面的組合,如調和、呼應等;綜合性的要素組合,如對比、統一,等等。
對于字體組合,運用軸線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它可以使各種字體的結合變得更加有序。軸線既可以是無顯形的,也可以成為一種裝飾線條。
2、層次
將畫面分為多個層次,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析和組織各種復雜的要素。
層次是通過形的特性,包括大小、多少,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純度,以及不同的肌理,空間的位置、動勢的抑揚等多種要素來實現。在設計中,既可以將圖像圖形分層次,也可以將字體分成不同的層次。
3、織體
和層次相比,織體是更高意義上的群組關系。在空間意義上來說,織體是從整個畫面或者整個設計的角度來思考處理各部分要素之間的關系。對織體的組織體現了設計者的整體思想,表現出設計的基本藝術風格和效果。除了織體的流暢、風格的表現等問題,視覺密度的控制、色調的高低處理、各種肌理的對比也是織體要處理的問題。
(二)空間
空間是配置要素的手段之一,無論用什么樣的編排方法。我們要清楚的是,在一個設計平面中,空間的不同部分對觀察者的視覺吸引力是不同的。例如,在左上方三分之一的位置,最容易引起注意,因而常常作為閱讀的起點,所以我們往往把畫面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這里。而空間的右下部,會給人以穩定、停滯的感受,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往往會將各種次要的、具名性的信息如企業名稱、創建年月等放在這里。在設計中,我們要清楚,虛的空間有時比實的空間更加重要。實與虛的對比是在一個既定空間配置要素的主要方法,作為設計者,實虛之間的外輪廓線是我們要著重處理的對象。此外,對于開放的形和朝向某一個方向運動的形,我們要給予相應的容納空間。
(三)動勢
編排設計中的動勢主要分為三種:流動力、張力和重力。流動力是指畫面自身造型向一定方向伸展流動所產生的視覺力量;張力是形體向空間發散、擴散的視覺力量;重力是由于形體肌理色彩的不同產生的輕重、前后的視覺力量。心理的聯想、視覺的沖擊力都可以造成動勢,觀看者的視覺流程是一種流動額過程,從而形成一種有節奏變化的動勢組合。
(四)節奏
節奏實際上就是視覺流程輕重緩急的展開表現,是隨著主觀視覺對畫面各種要素觀察、讀解的流程中,對各種要素相互間關系的一種把握。
3 編排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進行實際操作過程,我們將編排設計分為感性和理性兩種方法。其中,感性的編排設計主要適用于包裝、廣告等非連續的平面設計樣式,理性的主要適用于樣本、雜志和書籍等各種連續性比較強的設計。
(一)感性的編排設計方法與步驟
感性的編排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確定主次關系;其次,確定主要風格傾向;第三,確定大體畫面要素的組織編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均衡、對比、自由為類型的構圖練習,也可以根據畫面的編排模式如直向、橫向、斜向和散點等進行練習;第四,確定插畫的風格及其和文字的統一變化;第五,進行各種要素的調整。
(二)理性的編排設計
理性的編排設計主要運用到骨骼設計,進行骨骼設計前要先根據內容和設計風格的要求設計或者選擇骨骼。然后第一步,確定版面率,即是文字內容在版面中所占到的比率;第二,確定通欄數量,也就是豎欄數量,豎欄可以是整欄、半欄,半欄可以使編排更具有靈活性;第三,確定標題的大小和變化;第四,填入文字圖形;第五,確定文字字體以及裝飾方法;第六,確定頁碼位置、大小及裝飾方法;最后,還要根據畫面效果進行反復的調整,直至滿意。
參考文獻
[1]編排設計/朱國勤、羅盛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2]現代版面編排與設計/沈曉輝、張秋實著.——印刷工業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