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慈善捐贈的行為迅速影響我國。但是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對公司慈善捐贈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公司法要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規定是我國公司慈善捐贈的唯一法律依據。但是我國公司慈善捐贈的法律機制仍然不明確,公司慈善捐贈行為在公司內部以及社會上引起了諸多爭議。本文認為要在公司社會責任的理念下闡述公司慈善捐贈行為,然后探討對公司慈善捐贈立法的必要性以及立法維度。
關鍵詞:公司慈善捐贈;捐贈的法律法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著迅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公司慈善捐贈在實踐中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在公司捐贈的背后,有許多問題諸如公司捐贈引發的利益沖突如何得到妥當協調、公司捐贈行為的妥當性判斷標準如何確立、如何約束經營者在公司捐贈中的行為等需要冷靜思考。
1 慈善捐贈對企業的價值
在這個責任競爭時代,企業慈善捐贈絕非單純的利他行為,而是重要的競爭手段,對企業有著巨大的價值和作用,是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實現永續經營的必由之路。并且可以提升企業品牌,提高企業績效。企業通過對外慈善捐贈,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形成一種無形的資源或資本。這種資源對企業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競爭力,企業的捐贈形成的社會效應無形之中就會起到宣傳企業的作用,從而加速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這種力量還會傳導在企業的產品身上,產生強大的品牌聯想與認同。將企業的慈善捐贈納入到企業品牌戰略管理之中,根據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的發展規劃,制訂特定整合營銷方案,拿出獨到營銷利器,可實現企業產品搭載企業慈善捐贈走向市場、獲得公眾認可與贊譽的飛越。
2 公司公益捐贈的法律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在公司公益捐贈活動中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捐贈公司與受贈人的法律關系,慈善捐款被挪用、被貪污等等。這些問題都極大地影響著受益人和捐贈公司對慈善事業的信心。
2.1 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規的制度約束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司的捐贈行為也越來越普遍,公司捐贈行為不僅對公司、而且對國家、社會、個人都有重要的意義。各國在立法上也都相繼對公司的這一行為進行了調整。但是我國目前并沒有制定專門的公司捐贈法。目前我們國家沒有正式的專門規范公司捐贈能力的法律,雖然《公益事業捐贈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規范公益捐贈的法律,但還不是專門針對公司捐贈的法律,雖然這些都有相關規定,但規定并不全面,依然存在著如公司捐贈對象不明確、受贈人范圍過于狹窄、公司捐贈激勵不健全等問題。
3 完善公司慈善捐贈的措施
企業慈善捐贈是近年來新興的慈善活動。企業慈善捐贈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以企業為捐贈主體的公益慈善捐贈行為。近年來,企業慈善捐贈越來越受到我國企業和社會民眾的關注。但是目前我國現行的法律規范中還沒有關于企業慈善捐贈的具體的概念表述,也沒有具體的法律措施,為了能更好地研究企業慈善捐贈重要的制度價值,我們應該建立一些相應的措施去完善它。
3.1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普遍認可了公司捐贈的合法性,但是像美國一樣在公司法的立法中明確確認公司得為公共利益、慈善、科學或教育目的進行捐贈的立法并不多見。我國在慈善公益方面已經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并在黨和政府的相關文件中明確了慈善公益事業的地位,但跟現實的需要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政府要加強立法的制度。立法上應當確認公司捐贈的合法性以及確認捐贈行為是權利屬性而非義務屬性。并且要建立公開透明的慈善機制,并置于公共約束和監督之下,使企業慈善捐贈制度化,為企業慈善捐贈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優化社會環境,保證企業捐款的自主性,促進企業捐款的積極性。
3.2 公司可以制定捐贈的內部法律規制
現代各國公司法都傾向于賦予公司董事會較大的權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但是公司是利益相關者而非股東組成的一組集合,董事會享有代表的廣泛決策權,當然也應當包含捐贈決策權。但是由于公司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也不可一概而論。有限責任公司規模小,股東人數少,公司的捐贈可由公司股東會或者董事會來決定;而股份有限公司則具有很強的“資合性”,公司規模大,股東人數多,股權分散,而公司的股東大會又非公司的常設機關,將公司捐贈的決策權由其行使大大提高了決策成本,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股份公司的捐贈決策權應授給公司董事會。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決策權由董事會行使時,從公司公益捐贈的提議到審核、批準還應該有相應的規范程序,防止公司公益捐贈成為個人的隨意行為。
3.3 營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圍
目前來看,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首先需要適宜的社會文化環境。捐贈的行為范不可能完全依靠法律和政策進行框定,公司普遍缺乏現代慈善價值觀的支撐,慈善事業發展難以形成良性的內部驅動機制。因此,公司應該將捐贈意識價值觀更深、更廣地滲入公眾意識之中,是發展中國公益事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政府可以通過加強對發展慈善事業的社會宣傳與教育。通過學校、廣播、電視、雜志、網絡等多種媒體廣泛傳播慈善理念。慈善是社會事業其發展需要合適的社會氛圍,需要公民慈善意識和社會慈善價值觀的支撐。只有讓企業慈善社會責任的觀念在人們心目中達成共識,在社會中形成一種慈善捐贈文化,才能為我國慈善事業建立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促進我國企業履行慈善社會責任,進而推動企業慈善社會責任在我國的發展。企業要積極培育自身的慈善意識。并把慈善文化融入到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公司應該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慈善意識培養,使員工也積極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為公司為社會的發展積極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4 結論
近年來我國公司在慈善捐贈方面取得的成績是令人鼓舞的,各類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對慈善事業的引導和規制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但是與日益蓬勃的公益事業相比,我國公司的捐贈的法律還是明顯滯后。并且跟歐美幾十年公益慈善歷史相比,公民的廣泛參與,獨立的公益運作體系,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而言,公司捐贈在我國的發展結果并不盡如人意,與社會需求之間差距巨大,更勿論滿足公眾的期望。大部分捐贈者慈善意識的普遍缺乏,還有對捐贈機構運作體系的質疑,以及公眾對慈善事業缺乏信心等等,這些問題一直阻礙著我們國家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有完善,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昕.公司慈善捐贈法律問題研究——以公司慈善捐贈的類型劃分為視角.民商法.中國人民大學.2008(學位年度)
[2]曾嫻舒.公司慈善捐贈法律問題研究.經濟法學.中央民族大學.2011(學位年度)
[3]張若翔.基于投資角度的我國公司慈善捐贈之定位分析與法律規制淺思.《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3期
[4]周詩明.論公司慈善捐贈中股東權利的法律保護.經濟法學.西南政法大學.2014(學位年度)
[5]王佳.利益平衡視角下公司慈善捐贈法律制度研究.經濟法學.西南政法大學.2013(學位年度)
[6]葛偉軍.公司捐贈的慈善抵扣美國法的架構及對我國的啟示.《中外法學》.2014年5期
作者簡介
孫開元(1981-),男,河南,研究生,講師,經濟法,新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