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慶武
現代社會,人們渴望能存優美的環境中放松、休閑。于是,同歸田野、自然的觀光農業就成為人們最好的選擇,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新的熱點。隨著生態園逐漸完善,除了自然特色以外,生態餐飲產業逐步發展出它的藝術特色:造園藝術被容納其中:亭臺樓閣,古木繁花,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讓生態園再次煥發活力,也為投資者迎來大批的客人。生態園規劃應充分考慮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水電、食宿及娛樂場和度假村的進一步建設等。另外,生態園規劃必須結合生態園所處地區的文化與人文景觀,開發出具有當地農業和文化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游精品,服務社會。
王樓煤礦喻興農業生態園位于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瀕臨南四湖,于2014年4月成立,園區遵循“循環經濟、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探索綠色礦山建設新模式,利用礦井水余熱資源,實現農業開發與節能減排相結合,在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培育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喻興農業生態園的籌劃建設過程中,無不體現著因地制宜的思想,具體來看有以下兩個大的方面:
1 農業園煤礦屬性帶來的因地制宜思想
(一)地熱的利用
王樓煤礦作為一個現代化數字礦井,采深已經深入到地下一千多米,礦井水地熱資源極其豐富。地熱資源作為喻興農業生態園的一大特有資源,是構建工農業復合型循環經濟鏈條的基礎。王樓煤礦利用因地制宜的思想,創造性的將礦井和生態園的優劣勢實現了互補。礦井采深已經到了地下一千多米的地方,工作環境高溫潮濕,然而地熱資源極其豐富;生態園建設前景廣闊,然而動力資源匱乏。
喻興農業生態園創造性的引用了德國WAT熱交換技術有限公司產品,KM3000井下集中式冷水機組,既降低了井下環境的溫度,改善了工作面的條件,又通過地上地熱交換機房向生態園提供礦井水地熱,用于連棟溫室、日光溫室溫度調節,栽培南方水果和常綠闊葉植物,建設火龍果生產基地、南方水果采摘、冬季綠色生態園。在連棟溫室和日光溫室中采用地熱加溫,南方水果安全越冬,冬茬蔬菜春節上市,冬季采摘觀光休閑在城市近郊發展前景廣闊。
(二)塌陷地治理
王樓煤礦和其他為數不少的煤礦一樣,面臨著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問題。特別是該煤礦由于與微山湖和當年八百里水泊留下的一處水域南四湖相鄰,地表潛水位高,極易造成采區“頭頂”的地面塌陷并形成積水。如果到了汛期,塌陷面積更大,深度也更深,使不少農田失去了本應有的功能。盡管煤礦投產時間不長,但到2015年底的時候,僅王樓煤礦第二和第三采區就采煤塌陷地就達到了2200多畝,而且今后還將持續增加。
治理采煤塌陷區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可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又造成了企業資金的極度緊張。雖然王樓煤礦通過挖掘內部潛力、降低生產成本,但也只能保持著微薄的盈利。因此,煤礦的經營前景仍然不容樂觀。然而,王樓煤礦并沒有等——不坐等煤炭市場好轉,也沒有靠——不靠上級“輸血”支援,而是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把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應對不利的市場形勢與治理塌陷地相結合,在近千畝的塌陷地上興建現代生態農業園,將企業發展的一大包袱轉化成了一個聚寶盆。
(三)人員分流
當前,我國煤炭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煤炭價格持續走低,煤炭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計劃三年淘汰7億噸產能,這背后是超過一百萬人員的安置和近1200億的人員安置資金問題。目前,已有龍煤集團、晉煤集團、兗礦集團等多家煤企實行了分流減員,分流減員已成為煤礦企業的常態,然而分流工作的開展極其困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問題。
王樓煤礦在這種大形勢下,也在積極的進行著減員來減輕企業發展的負擔,然而此“減員”并非彼“減員”。喻興農業生態園的建設,計劃需要常年用工280人,季節性用工36000人次/年,煤礦工人的分流有了去向,緩解煤礦負擔的同時,也極大解決了生態園的建設用工問題。
(四)資源互補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和輕工業的持續支持。煤礦企業作為重工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農業的持續輸出,喻興農業生態園的建設為王樓煤礦的后續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
生態園與企業后勤簽訂了合作事項,農業生態園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食堂提供,保證綠色健康,除此之外,食堂所用的各種動物肉類也由生態園提供,這樣既免除了后勤對事物來源安全的擔憂,也解決了生態園一部分的銷售難題。
2 本地特色帶來的因地制宜思想
(一)水的利用
生態園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5℃,全年無霜期205天,平均降雨量707毫米。年內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位于洙趙新河北岸,洙水河以南。瀕臨南四湖上級湖,南四湖上級湖由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的北部組成,流域面積為28116平方千米,區內流域面積286平方千米,湖面面積602平方千米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湖區常年水位將保持在海拔34.5米左右。如此豐富的水資源非常適合于青蝦、鱖魚的養殖,和也適于種植水稻、蓮藕和濕生植物。
(二)作物的利用
喻興農業生態園位于農業大鎮—喻屯鎮,實有耕地面積12萬畝,屬于稻麥輪作區,小麥常年種植面積約9萬畝,水稻約12萬畝。薄皮甜果種植面積保持在2.5萬畝左右,“喻屯甜瓜”已經于2012年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韓莊臺田造林、御美生態園、田苗木耳陳莊淺藕池、孟莊草莓、興福集提子等種植基地初步形成。
這些豐富的優勢作物資源,為喻興農業生態園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極大的規模優勢。
(三)交通的利用
濟寧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聞名中外的孔孟之鄉、運河之都,地處魯蘇豫皖四省結合部,山東經濟發展新格局“一體兩翼”南翼和“魯南經濟帶”的核心地帶。任城區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濟荷鐵路、日東高速G1511、京福高速G3、省道338、國道327呈東西走向穿越,國道105、省道251、京杭大運河呈南北向貫通,濟寧至北京始發列車開通,濟寧、曲阜機場已經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多個重要城市的航班,京滬高鐵鐵路在曲阜設有站點,濟寧于曲阜間有快速交通干道崇文大道相連。鐵路、公路、機場、水運等,形成了較為發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項目區位于濟寧市任城區喻屯鎮安興集村,洙趙新河北岸,從濟寧市區沿火炬路南下經濱湖大道可直達項目區,直線距離15~30公里。城區居民驅車15~30分鐘可達項目地,介于15~30分鐘生活圈,是市民周末休閑的理想距離。
(四)政策的利用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其中對農業產業化提出要大力的支持發展。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下達2016年度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務目標的通知中,對塌陷地治理的資金扶持達到了9000萬。生態園的建設也符合了濟寧各級政府對該地區的政府年度工作計劃。
生態農業觀光園不是人們通常所述的與生態農業、旅游農業、高效農業等同意義上的生態農業觀光,它是在現代農業基礎上,集合現代農業建設的實踐經驗,迎合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情趣變化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生態農業觀光園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有著豐厚的社會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決溫飽之后,人們別吃穿以外追日益增多,日趨多樣,這是觀光農業發展的主要基礎。隨著收入、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
與此同時,節假日的增多,雙休日的實行,為人們外出休閑、觀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時問。從人們旅游情趣多向性來看,追求田園式的生活情趣是個重要的發展趨向。而現實中,這樣的景點場所顯得相對匱乏,這就為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市場,生態農業觀光園項目的情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