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新
十八大過后,伴隨中共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不斷亮劍,我國的各級黨政機關逐漸進入“風漸清、氣漸正”的政治新常態。然而,在公職人員中間卻有一些以“為官不為”為主要特點的懶政怠政行為在逆勢生長。這與黨中央提出的“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目標相悖。所以,去年兩會期間,“為官不為”、“懶政怠政”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要堅決整肅慵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這凸顯了黨中央國務院重拳治理懶政怠政行為的決心和勇氣。
1 公職人員“懶政怠政”行為的表現形式
“懶政怠政”主要指的是國家公職人員的行政不作為,在對待本職工作時慵懶懈怠,在處理相關問題時方法簡單、作風推諉,違背為民服務宗旨,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的一種消極現象。與貪污腐敗一樣,“懶政怠政”行為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嚴重破壞黨群、干群關系,為黨和政府所不容,也令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總結起來,公務員的“懶政怠政”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就是精神懈怠,工作效率低。主要表現就是思想渙散,對待工作不積極、不主動,在工作期間沒有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導致工作效率偏低;第二就是推卸責任,為官不作為。主要表現就是不履行或者不及時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對待工作推諉拖拉,敷衍了事,為官不作為、慢作為或者亂作為,導致群眾辦事困難,抱怨不斷;第三就是形式主義,務虛不務實。主要表現就是只做表面文章,不做惠民實事,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擅長喊口號,用會議來貫徹會議,用文件來執行文件,導致工作停滯不前,百姓非議嘲笑。
2 公職人員“懶政怠政”行為的原因分析
公職人員的“懶政怠政”行為與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不符,與為民服務的宗旨背離,雖然在公職隊伍中是個別行為和少數現象,卻也會給黨和政府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要想對癥下藥,使“懶政怠政”行為得以有效治理,前提是要正確把握“懶政怠政”行為產生的原因。經研究分析,認為公職人員“懶政怠政”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思想意識層面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
公職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其從事工作的特殊性對公職人員的思想政治意識、崗位職責、工作紀律、權力運用等都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其中,在思想層面來說,公職人員必須要按照以上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以及政治意識等。所以從公職人員個體的角度來看,“懶政怠政”行為的產生首先源于公職人員在思想意識層面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滋生出了慵、懶、散、廢等消極思想,從而導致其精神懈怠頹廢,理想信念迷失,道德觀念滑坡,無視組織紀律,無視工作職責,甚至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
(二)法律制度層面缺乏統一嚴格的規定
公職人員“懶政怠政”現象在十八大過后有逆勢增多的苗頭,逐漸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所以在去年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提出要對懶政怠政行為進行治理,但是在中央層面并沒有出臺專門的制度或者說法律。而各省市雖然隨后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加大了“懶政怠政”行為的整治力度,但這些政策和制度往往帶有地方性的色彩,不免會有各自為政之嫌,這就導致針對治理“懶政怠政”此種行為的政策和制度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治理的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三)監督約束層面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
監督是對公職人員“懶政怠政”行為進行約束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而對公務員日常工作行為缺乏有效監督,也是導致公務員“懶政怠政”行為屢見不鮮的一個重要原因。首先,來自上級與紀委的監督雖然具有突擊性,但缺乏經常性,導致公職人員存在僥幸心理;其次,內部監督失之于軟、失之于松,自己人去監督自己人只是走走過場;另外,社會監督也是偶發性的,尤其是人民群眾的監督還與其民主維權意識的強弱相關。因此,在各種監督都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前提下,一些自律性差、存在僥幸心理的公職人員就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懶政怠政。
(四)懲罰處置層面無法形成嚴厲的震懾
從各省市制定的相關政策和制度來看,對“懶政怠政”行為的公務員的問責一般是根據情節輕重分為幾個等次,比如輕的有效能告誡、誡勉談話,重的有調離崗位、免職甚至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但公職人員“懶政怠政”行為導致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沒有定性的規定,而且被發現的“懶政怠政”行為往往情節較輕的屬于大多數,這就導致在對“懶政怠政”行為的公務員的處理上普遍傾向于較輕的處理,而這些懲罰并不足給他們以及其他的公職人員產生很強的震懾作用。所以也就導致“懶政怠政”在公職人員群體中時有發生,屢禁不止。
3 治理公職人員“懶政怠政”行為的對策建議
國家總理李克強曾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懶政也是一種腐敗。“懶政怠政”就像是潛藏在黨和國家肌體里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早引起重視并進行治理,最終危及的是黨和國家的政治生命。因此,治理“懶政怠政”要敢于下狠手、出絕招,對庸官懶官也應當出重拳、勤亮劍,保持治理“懶政怠政”的常態化形勢。
(一)強化思想教育工作,幫助提高思想認識
思想教育工作是黨和政府加強對公職人員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級黨政機關應當把對公職人員的思想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常態化的思想教育機制和學習機制,注重加強對公職人員思想動態的關注和引導。在思想教育的內容上要重點加強公職人員在黨性修養、公仆意識、宗旨意識、紀律意識等方面的認識和提高,加強公職人員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政策、以及基本制度的學習。公職人員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主動參加學習,嚴格遵守黨和政府的各項法律和規章制度,踐行“三嚴三實”。
(二)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明確懶政怠政行為
借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列舉六大負面清單的經驗,針對“懶政怠政”行為制定明確細致的懶政怠政行為負面清單,比如開縣就印發了《開縣公職人員廉政怠政行為“八不準”》,明確提出了八個不能做的行為。另外,應當適當提高印發負面清單機關的行政級別,如由黨中央和國務院來聯合制發,一方面,保證負面清單標準的統一,另一方面提升負面清單的規格和效力,以便引起各級黨政機關和公職人員個體的重視。公職人員則可以通過這份負面清單對其不能做的行為一目了然。
(三)強化立體有效監督,加強懶政怠政查處
對公職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要綜合運用上級部門、紀檢部門,本單位內部、社會等多途徑監督,建立多元立體化的監督約束體系。上級與紀檢部門的監督要保證監督的突擊性和保密性,增加監督的頻率;本單位內部的監督要強化本單位領導班子的主體責任,領導班子成員在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和人員要嚴肅處理,決不能心慈手軟;社會監督要為新聞媒體與人民群眾提供監督便利,切實推行政務公開,暢通反映問題的渠道并對其及時受理。
(四)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嚴格懶政怠政問責
既然要堅決整肅,就必須嚴字當先,對發現的懶政怠政行為和庸官懶官要嚴肅處理。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對積極作為的公職人員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對懶政怠政的公職人員則要給予嚴厲的問責,避免干好干壞一個樣。首先,對“懶政怠政”行為的問責種類要確定統一的標準,避免各地區各單位在問責結果上的隨意性和形式性;其次,整體提高問責種類的嚴重性,提升“懶政怠政”行為的違規成本,處理結果可以與公職人員的職務升遷、工資待遇甚至政治前途掛鉤,從而促使公職人員引以為戒,形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自我約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