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 要:19世紀中后期,英國政府為遏制天花的發展,頒布了一系列法案強制民眾接種天花疫苗。強制接種制度雖然降低了天花對人們的威脅,但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民眾的個人自由。反對者為表達他們的不滿與捍衛自由的決心,掀起了規模宏大的反接種運動,最終以英國政府取消強制接種制度而告終。反接種運動表現出英國的政治文明具有遵循民意的“漸進改革”傳統,也體現了國家、社會、個人、天花傳染病四方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英國;天花病;強制接種;反接種運動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傳染病。早在18世紀初,英國就開始以種痘接種的方式預防天花,后為了維護整個社會的衛生安全,英國政府在19世紀中后期頒布一系列衛生法案強制民眾接種預防天花疾病。但強制接種這一制度遭到部分民眾的不滿,認為國家對醫療事務的干預已嚴重侵犯到個人自由,故掀起規模宏大的反強制接種運動。本文試從強制接種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反接種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四方互動下的反接種運動三個方面探析這一運動。
1 強制接種制度的確立與完善
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患者即使痊愈臉上也會留下麻子。天花給世界各國帶來嚴重危害,英國自然也不能幸免。英國人民對于天花這一傳染病是極為恐懼的,稱天花為“死神的忠實幫兇”,種痘預防天花方法的傳入讓他們看到了希望。1721年人痘接種技術的傳入開啟了英國近代種痘預防天花的歷史。18世紀末英國人愛德華·琴納發明了安全性能更高、副作用更小的牛痘接種,后來牛痘接種逐漸取代人痘接種成為種痘預防天花的主要方法。
1814年英國成立全國疫苗中心,為推廣種痘,中心從1832年開始向全國各地分發天花疫苗。1840年英國議會通過《1840年接種推廣法案》,該法案是英國政府頒布的第一部關于天花接種的全國性法律,由濟貧法委員會負責監管接種事宜。但由于接種效果不佳,故英國政府頒布《1853年強制接種法案》,強制要求新生兒必須在三個月內進行牛痘接種,否則監護人將受到處罰。《1853年強制接種法案》的頒布標志著強制接種制度在英國的建立。
后為使更多的英國民眾免于遭受天花的侵害,英國政府又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強制接種的法案。《1867年接種法案》將強制接種的年齡限制由3個月擴大至14周歲,進一步擴大英國牛痘接種的覆蓋人群。《1871年接種法案》對強制接種制度進行了鞏固,以量化指標鼓勵接種,對反強制接種者進行罰款,并賦予地方監管官起訴當地反強制接種者的權力。在強制接種制度下,英國接種的人數增多,因天花導致的死亡人數也大大下降。
2 反接種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隨著強制接種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引起了部分英國民眾的強烈反抗。反抗初期主要針對牛痘接種違反倫理道德和接種的臨床效果欠佳等問題展開。隨著一系列強制接種法案的出臺,強制性不斷增強,接種成為一個英國公民必須要遵守的法定義務。這使部分英國民眾感到國家的干預力度超出他們容忍的底線,他們認為公民的自由權利神圣不可侵犯,強制接種是政府的公權力企圖控制個人私有的身體、侵犯個人自由的暴政。此外,反對者還認為強制接種會使英國陷入“醫療專制”,具有野心的醫生通過強制接種實現對國家的控制和對全體英國民眾自由權利的侵犯。反對者為了表達他們的不滿與捍衛自由的決心,于1853年在倫敦成立反接種聯盟,聯盟將反對力量加以整合。1880年威廉·特步創建了旨在徹底廢除強制接種制度的倫敦協會,1896年他又將倫敦和地方所有反強制接種組織聯合起來,創建了全國反接種聯盟。1反接種者還創立了一系列反對強制接種的刊物,如《反種痘》、《反種痘派》、《衛生評論》等。同時英國的一些城市中也發生了反對強制接種的抗議活動,如1885年數萬人參加的萊斯特大游行,萊斯特也因這場游行而成為反對者的大本營。
在反接種運動的壓力下,最終英國議會根據王家接種委員會關于民眾對強制接種看法的調查報告,創建出“真誠反對”原則,即被接種者父母或監護人在“真誠意愿”引導下,如果認為牛痘接種不利于其子女健康可申請接種豁免,不會受到處罰。這一原則在《1898年接種法案》中得以實現,并成為此法案最核心的內容之一,反對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因獲得接種豁免權利的法律附加條件較高和“真誠”的含義過于抽象等原因,成功獲得豁免證書的人極少。這一現狀再次引發反對者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政府繼續對其自由的踐踏。故1907年英國政府頒布《1907年接種修正法案》,其對“真誠反對”做出有效補充,從而消除了監護人獲得接種豁免證書的障礙,牛痘接種從此不再成為強制政策。1948年7月5日,英國從立法上徹底廢除了強制接種制度。
3 四方互動下的反接種運動
反接種運動體現了國家、社會、個人、天花傳染病四方之間的互動。從社會層面來說,英國初期所頒布的帶有強制色彩的接種法案并沒有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一方面當時因人口急速增長而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促進了天花病毒的傳播;另一方面新自由主義的發展為政府的干涉行為提供了理論支持。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英國人口急劇增加。據統計,英國的總人口由1751年的577萬人增至1870年的2100萬人,城市人口更是飛速增長。2大量增加的人口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階級矛盾激化、生活水平下降、衛生條件惡劣等。因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所以擁擠的居住環境與惡劣的衛生條件為天花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不斷增加的死亡人數使人民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這時接種預防天花的方法對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它可以將人們從死神的手中拯救出來,雖然并不是所有人,故政府初期頒布的帶有強制色彩的接種法案并沒有遭到許多英國人民的反對。此外19世紀后期倫納德·霍布豪斯、約翰·霍布森等人所倡導的新自由主義也對英國社會中歷史悠久的古典自由主義傳統造成了沖擊。新自由主義認為自由是有限的,應該以大多數人的自由為目標,積極主張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通過國家的力量來解決社會問題。3
接種預防天花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英國因天花死亡的人口大大下降。政府為使更多的人接受接種,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接種法案。但隨著接種法案的強制色彩不斷增強,部分英國民眾感到國家的干預超出了可承受范圍,認為接種是國家打著保障國民生命安全旗號下的一種暴政。新自由主義雖一定程度上對古典自由主義造成了沖擊,但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仍存在于多數英國人民的心中,他們誓要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權利而戰斗。反接種運動由此展開。最后國家迫于各方壓力,實行“真誠反對”原則,使牛痘接種不再成為一種強制性制度。
在反對者與政府對抗的過程中,天花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類與傳染病之間存在著一種競賽的關系,即人類醫學技術的提高、衛生保健制度的不斷完善與傳染病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強化之間的競賽。英國政府最后之所以向反對派妥協,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人類與天花傳染病的競賽中,人類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暫時遏制了天花的發展。但若這場競賽天花取得了暫時的勝利,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強化,人們一時找不到有效遏制它的方法,那么面對居高不下的死亡率,我想英國人民是沒有心思考慮國家的公權力侵犯個人自由的問題,更沒有心思去組織一場反接種運動——反對目前唯一能對天花起到一點抵制作用的治療方法。就像在政府頒布強制接種法案初期時那樣,并沒有遭到多數人的反對。所以反接種運動的興起、發展、結束都與天花病本身密切相關。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傳染病將會始終與人類同在。美國著名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曾指出,傳染病將會與人類始終同在,將一直是影響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性因素之一。4我們人類在不斷提高發展,對疾病具有更強免疫力的同時,病原體為繼續生存也在不斷的強化中,所以在人類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徹底打敗一種病原體的時候,同一種病原體在不斷的自身強化中可能會不止一次在人類中肆虐,比如自1976年來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造成10次較大規模的爆發流行。在與傳染病的競賽中,人類很難一招制敵,往往處于人類或傳染病一方的階段性勝利中。所以,過去、現在、乃至將來,英國或是世界上的任一國家,會一直處在國家,社會,個人以及傳染病的四方互動之中。
4 結語
19世紀英國政府的強制天花接種政策是天花病的肆虐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結果。在政府強制接種制度實施后天花威脅逐漸減少的社會背景下,在歷史悠久的古典自由主義傳統對人們的影響下,有著“愛生命,更愛自由”價值取向的英國人民拒絕強制醫療,反對國家公權力對個人自由權利的侵犯。反對者掀起了規模宏大的反接種運動,以英國政府取消強制接種制度而告終。以上體現了國家、社會、個人、天花傳染病四方之間的互動以及英國的政治文明具有遵循民意的“漸進改革”傳統5。
參考文獻
[1]王廣坤.十九世紀英國強制接種天花疫苗引發的爭端[J],歷史研究,2013,(5).
[2]陳利今.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口爆炸及其社會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6).
[3]郭家宏.19世紀末期英國貧困觀念的變化[J],學海,2013,(1).
[4][美] 威廉·H. 麥克尼爾.瘟疫與人[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年.
[5]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