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于永坤
摘 要:為響應國家依法治國的實施,法治長春建設在長春市全面展開。其中,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的提升在法治長春的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結合長春法治建設的實施現狀,具體分析提升公民法治意識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給出相關建議,以促進法治長春建設,推動我國依法治國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法治長春;法治意識
1 引言
為響應國家依法治國的實施,2013年開始,長春市深入開展了法治長春的建設。從長春市法治建設現實出發,為實現全面提升長春市發展水平,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各項措施得以制定實施,并取得了顯著成績。2013年,長春市公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法治長春建設的意見》,提出三年后和七年后的法治長春建設的目標方針。同時,南關區、雙陽、農安、德惠、榆樹、等地區還根據自身長處開展各種法治教育交流活動,普及相關法律知識。2016年,僅以寬城區為例,司法局開通“法治宣傳直通車”,配置了多媒體設備,城區內多處進行流動式普法宣傳,為群眾近距離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目前法治長春建設當前,法治長春建設情況逐漸轉好,慢慢的形成深入化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也具有自身發展的特色,法治長春建設藍圖一步一步展開。
2 法治意識內涵
公民法治意識從形態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可以解釋為是由規則和程序上發展為行為與認知的總和。公民法治意識中的權利與義務意識最重要即核心,以及公正和平等意識是其靈魂。
公民法治意識形成的特殊性使得其分成以下幾個級別:初級是公民為避免遭受法律的制裁而被動地服從法律的階段;其次是中級,在這個級別上公民內心已經認可了法律,在行為上遵循法律法規;高級則是公民真正接受和了解法治,并習慣了利用法律法規來保障其權利。
3 公民法治意識建設的意義
法治社會的建設歸根到底是在人的問題上,即公民的法治意識建設對于依法治國,實現法治建設十分重要。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的提升更是逐步實現法治長春建設首要環節,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和和諧社會的關鍵。只有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提升,才能真正落實“建設幸福長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使公民真正的參與到法治長春建設中去,維護法治長春建設的發展大局。
4 公民法治意識問題及成因
(一)長春市公民法治意識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法治意識和法律意識還是有所差異,法律意識與法治意識相比來說,比其低一級,法治意識比法律意識要高一級別,例如一個人有法律意識的,這只能說明他知道一些法律,但卻不能說他有法治意識,法治意識不僅僅包括知道一些簡單的法律,還要求公民能夠合理恰當地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了解法治的價值并利于其引導公民的思想。
在長春市的法治建設的推行中,我們發現目前長春市的公民法治意識還較為薄弱,公民面對一些常見的問題不能運用法律來解決問題,甚至對法律產生不依賴不信任的思想,即便是公民在法律知識上有所不足,也不愿去了解學習。法治意識又是在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些問題都給法治意識的培養加大的難度,如果公民連基礎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都沒有,更不要說提高法治意識了。因此,在長春市,要求公民的均擁有法治意識,這個難度還比較大,換句話說,目前長春市公民的法治意識水平普遍較低,存在的也只是淺顯的法律意識,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長春市公民法治意識淡薄成因
(1)法律知識普及率低。長春市的中小學及各大高校對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還不到位,這使得公民從小就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法律知識的學習,目前,只有接受過法律專業學習的公民才具備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識,即便是在中小學和高校中我們開設了相關法律知識的課程,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時間太短,法律知識難以理解,對于大學生而言也只是應付過去沒有真正的將法律知識學到位,最終課程也只是走了個形式。
(2)傳統法治觀念影響。長春是一個擁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城市,長春市公民對其曾經的輝煌感到驕傲和自豪,傳統文化要求我們注重人治思想,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情義來處理和解決問題。由于對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象,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傳統文化思想左右著公民的正常生活,阻礙了法治意識的形成。公民認為只要自己不做犯罪的事情,則法律便與自己無關,不需要了解和認識法律,這與公民利用法律來保障自己權利的目的是相違背的。即便是出現了利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公民寧愿托關系走后門,也不愿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因此,法律便遭到了破壞,法治意識的形成也遭到了阻礙。
(3)制度方面的原因。長春市自1948年10月19日解放后,經濟快速發展,公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政治思想制度上就必然存在一定的落后,起初,為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長春建立的一些工廠均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引起了利益上的沖突,雙方在利益的爭搶結果就是對法治有著極大的不信任。為保證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刻意地忽視法律的存在,一門心思的追求利益。
5 提升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的途徑及方法
(一)提高立法的質量。法治長春建設中的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提升必須注重立法這一程序,立法中不能抓錯方向,例如重點放在立法速度和質量上,我們更要突出立法的質量,正確的做法就是不斷的提高立法的質量,得到公民的廣泛認同,滿足公民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以及根本的提高每個公民的法制意識水平,做到從整體水平上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
(二)緊抓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提升的工作重點。在長春市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提升的工作中,市委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需要緊抓公民所關注的重點以及難點問題,從而進一步研究、發展與推進法治長春建設,使長春公民法治意識建設工作呈現出良好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健全公民法治意識提升的工作機制。長春市市委要建立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加速工作機制的健全,保證法治長春建設中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提升工作的順利進行,并進一步確保法治建設的持續推進。
(四)全面提高公民法治意識。長春市市委要調動全市的全部各級部門與干部,需最大程度的了解以及把握法治長春建設的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更大范圍的開展公民法治意識提升工作,穩步推進法治長春建設,全面落實公民法治意識工作。
(五)深化公民法治意識宣傳。一方面,法治長春建設中的公民法治意識宣傳的重點在于要弘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并做到深化在全市開展全體公民法治宣傳教育,從而擴大法治教育在全市的覆蓋面積,提高長春市全市公民法治教育整體水平。同時,注重教育的創新層面,需要對公民法治意識宣傳教育的形式進行創新化,營造全市范圍公民學習法治意識的環境與現象,并推動法治實踐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媒體輿論式的宣傳,利用好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刊等)與現代化媒體(互聯網、手機等)對公民法治意識的宣傳,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媒體在法治長春建設中的輿論引導作用,從而更大力度的提升公民法治意識的整體水平。
(六)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展公民法治意識普及工作。在法治長春建設中要講改革創新的精神貫穿于整個過程,充分弘揚法治精神。改革創新一就是從公民角度出發,針對公民的實際需要進行法治建設;改革創新二就是針對長春市的不同區域,不同教育水平,進行不同層次的公民法治意識教育;改革創新三就是在法治長春建設中要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工作重點,實施具有特色的公民法治意識提升工作。
6 結束語
總而言之,法治長春建設中公民法治意識整體水平的提升需要全面的了解與把握,并全面的思考與提出公民法治意識培養的創新路徑與方法。
參考文獻
[1]林姍,黃佳宇.知行合、高舉旗幟,全面推進法治長春建設[N].長春日報,2014(12):1-2.
[2]劉勇.公民法治意識培養的內在邏輯及其路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視角[A].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67-73.
作者簡介
李曉光(1972-),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碩士研究生,吉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