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軍西征與西北抗日新局面的形成

2016-09-27 11:42:23李喆
黨政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李喆

〔摘要〕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是西征的重要戰略意圖,西征期間黨和紅軍統戰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實施為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孕育了良好的政治氛圍和軍事環境,民族宗教政策的貫徹執行為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奠定了廣泛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各地的建黨建政活動為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提供了牢固的組織保證和社會根基。

〔關鍵詞〕紅軍西征;西北抗日;長征勝利;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K26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6)05-0022-06

西北抗日新局面是中華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族抗戰的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36年12月12日爆發的西安事變,掀開了西北抗日救亡運動的新篇章。之所以出現這樣波瀾壯闊的局面,紅軍西征這一重大軍事行動的影響不容低估。而這一點恰恰是以往論者所忽視抑或語焉不詳的。筆者試從紅軍西征的視角,就西北抗日新局面的形成問題略述己見。

一、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是西征的重要戰略意圖

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到達陜北之際,正是中國時局發生重大變動之時。日本在侵占東北全境后,又把魔爪伸向華北,并企圖進一步吞并全中國,致使民族危機日益加深。1935年“一二·九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出現。在這一新形勢下,迫切需要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做出科學判斷和分析,并制定新的路線綱領和戰略方針。1935年12月,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關于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在以堅決的民族戰爭反抗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總任務之下,首先須在一切政治的軍事的號召上與實際行動上”,“黨在1936年軍事部署方面的總方針,應該是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猛烈擴大紅軍。”〔1〕瓦窯堡會議制定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使黨及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為此,黨中央在具體的戰略方向上進行積極的探索。于是就有了東征和西征。無論是東征還是西征,都蘊含了深刻而明顯的領導抗日、形成抗日新局面、挽救中華民族危機的戰略意圖,這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的責任擔當。

為了實現相應的戰略意圖,中央決定進軍山西,實施東征。山西當時已成為抗日前線。東征山西可以以抗日名義發展壯大革命力量;山西相對陜北而言地廣人稠,物產較為豐富,便于軍需物資的籌集,有利于改善黨和紅軍在陜北的艱難處境,使紅軍在黃河兩岸形成相互呼應之勢。更為重要的是,在山西站穩腳跟后,可以進一步北上綏遠,打通國際路線,挺進華北,承擔起領導全民族抗戰的重任。

1936年1月17日,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強調:“我們要擴大抗日力量及主力紅軍。……要下極大決心到山西,山西的發展,對陜北有極大幫助。”〔2〕 1月28日至2月1日,中央在陜北延長縣舉行軍委擴大會議,確定1936年的主要軍事行動就是以擴充紅軍、鞏固發展陜甘蘇區為目的,準備實施東征山西的作戰方針。在東征過程中,毛澤東多次講話,明確提出:“經營山陜,主要是山西,是對日作戰的重要步驟。”〔3〕可見,“擴大抗日力量”“對日作戰”貫穿于東征的全過程。東征戰績卓著,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火種。但由于對蔣介石出兵援晉的可能性估計不足,由于戰場局勢的變化而導致的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東征沒有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東征雖然中止了,但抗戰的戰略意圖并未隨著一項軍事行動的停歇而廢止,這是當時中國革命形勢之使然,它必然會在新的軍事行動中體現出來。

東征結束后的5月8日,中央在陜北延川交口鎮大相寺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今后的軍事方向問題。毛澤東對陜北、寧夏、陜南、甘肅各個行動方向的優劣進行比較了分析。指出陜北“沒有飯吃,地域狹小,不能去(留)”;寧夏“從政治、經濟觀點著眼不應去,因為馬鴻逵可能爭取或守中立,軍事上此地不能守,綏遠亦然;陜南是重要的戰略區域,又有紅軍,但須注意,或者去時容易回時難,或者國民黨軍隊在西安、襄陽間修筑堡壘,不能出東方”,而“甘肅是上述幾條路的必由之路。地方雖不好,但有極重要的意義。”〔4〕經過權衡,中央決定紅軍主力向西發展、實施西征。5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下達《關于西征戰役的行動命令》。5月20日,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以紅一方面軍主力1.7萬余人組成中國人民抗日紅軍西方野戰軍,分左右兩路進行西征作戰。

西征作戰的任務,依據《關于西征戰役的行動命令》,可歸納為四個方面:(1)擴大已有的西北(陜甘)根據地并使之鞏固;(2)開辟靜寧、會寧戰略區域,形成紅軍三大主力齊聚靜會地區的戰略態勢,實現紅軍三大主力在該地區的勝利會師;(3)通過西征實施寧夏戰役,使根據地連接綏遠,靠近外蒙,繼而打通國際路線;(4)通過上述幾個戰略任務的完成,在西北形成全民抗日新局面,彰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可見,西征是在黨中央“以發展求鞏固”方針的指導下,通過擴大鞏固革命根據地、壯大紅軍實力、實現紅軍主力會師、打通國際路線,并通過上述幾個任務的實現最終推動抗日高潮到來在黨和紅軍發展方向上作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選擇而采取的重大軍事行動。形成抗日新局面是西征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西征期間黨和紅軍統戰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實施,為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孕育了良好的政治氛圍和軍事環境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西征期間,黨和紅軍認真貫徹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對東北軍、十七路軍、寧夏“二馬”以及哥老會這樣的民間團體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為推動西北大聯合、促進抗日新局面的形成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統戰工作。西征期間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統戰工作,與這一時期中共建立“西北國防政府”的設想有著密切關系。當時黨中央形成了一個對西北局勢的戰略構想,即成立以紅軍、東北軍為主體、包括抗日的各階級階層在內的“西北國防政府”。在大相寺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西北接近華北,處于民族危機的前沿,……提出‘保衛西北的口號,并把它和‘保衛中國聯系起來,足以號召群眾和反對賊子日本、蔣介石。”〔5〕經過與張學良的多次談判,出臺了“西北大聯合計劃”。該計劃“以紅軍與東北軍兩個西北主力起而舉事”,組建西北國防政府,由張學良擔任西北國防政府主席及抗日聯軍總司令,中共“則任其副”,聯合西北各方抗日力量,與外蒙、蘇聯結盟,形成西北大聯合的抗日局面。后由于共產國際“把蔣介石與日寇等量齊觀是不對的,這個方針在政治上是錯誤的”〔6〕主張的影響,建立“西北國防政府”的設想終止,但對東北軍的統戰工作一直貫穿西征全過程。西征期間,紅一軍團到處張貼和刷寫“打回東北去”“打回老家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標語。在作戰前線,紅軍指戰員向東北軍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一致對外”等口號。通過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紅軍和東北軍官兵形成了相對和諧融洽的關系。時任紅一軍團騎兵團團長兼政委的潘振武回憶:“那時,紅一軍團和東北軍的關系多么有趣呀!名為隔河對峙,實際上卻是你來我往,川流不息;名為‘敵軍,實際上卻成了友好的‘鄰居。兩岸的哨兵隔河搭話,談論時局的情況是常有的;有時甚至涉水相握,互贈禮品,紅軍把許多宣傳品送給他們,他們也把自己出版的《東望》雜志等送給紅軍。”〔7〕

紅軍西征后,提出“楊虎城不打紅軍,紅軍不打楊虎城”的口號,開展對楊虎城十七路軍的統戰工作。1936年8月13日,毛澤東致信楊虎城,表示愿意幫助楊虎城“處于無損有益之地位,”并派秘書張文彬到西安與楊商談。楊虎城亦表示可取消敵對狀態,雙方互不侵犯。如有糾紛,雙方磋商解決。為增強統戰工作的針對性,采取了與東北軍統戰工作有所區別的原則和辦法,即抽調一部分干部專門研究如何做十七路軍的統戰工作,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總結對東北軍統戰工作的經驗,以便為做好十七路軍的統戰工作提供借鑒;將縣區工委與地方黨組織合并,成立邊區工作委員會,專司統戰工作;邊區工作委員會人員隨游擊隊行動,以游擊態勢進行統戰工作。

經過努力,紅軍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之間的敵對狀態基本結束。正是由于黨和紅軍對東北軍和西北軍開展的積極主動的統戰工作,紅軍與國民黨軍隊之間才形成了相對和諧的局面,才有了西北地區這種“三位一體”的關系,才出現了西北地區協同抗日的良好態勢,進而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國抗日新局面的最終形成。

對寧夏“二馬”的統戰工作。寧夏“二馬”即馬鴻逵、馬鴻賓,是當時進攻紅軍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二馬”既仇視共產黨,又受到蔣介石的排擠。針對這種狀況,黨中央對其采取了既打又拉、團結爭取的策略。1936年8月27日,毛澤東、周恩來、楊尚昆電告彭德懷、聶榮臻等紅軍將領,要求西征紅軍“說明我軍積極向寧行動,為的是要在寧綏完成布置抗日陣地,抵御日本,保衛西北,并非消滅任何中國人的軍隊,希望兩馬共同布置與磋商不沖突。”〔8〕8月30日,彭德懷在《西征中抗日統一戰線的工作》中提出了爭取“二馬”的具體舉措。其要義是:由中國共產黨向寧夏“二馬”發出倡議,要求其在民族危亡日益深刻、寧夏危在旦夕的關鍵時刻,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停止一切戰爭,保衛寧夏、共同抗日。并且把這一倡議在寧夏的國民黨軍隊中、在寧夏回漢群眾中公布;用紅軍的名義發表宣言,指出紅軍西征不是要與寧夏當局爭奪地盤,而是為了繼續北上抗日,并敦促國民黨官兵與紅軍一起抵御外侮、保衛家鄉;加強與寧夏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的聯系,開展和平停戰運動,掀起一個抗日救亡的高潮;注重在寧夏回族群眾中進行抗日的宣傳教育,特別是教育阿訇、教主等回族上層人士,通過他們的言行來影響底層回族群眾。這些團結爭取寧馬的政策及實施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一些官兵開始自覺走向抗日的道路。馬鴻賓也逐步改變了與紅軍敵對的姿態,傾向于中共的抗日主張。抗戰爆發后,馬鴻賓率部開赴綏西,在臨河、五原一帶同日軍戰斗,在綏西抗戰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對哥老會的統戰工作。哥老會是一個具有廣泛下層民眾基礎的秘密結社組織,在西北地區有較大的社會影響。1936年7月15日,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主席的名義簽發《對哥老會的宣言》,指出:“我們彼此之間的觀點主張都相差不遠,我們的敵人及我們的道路更完全相同。”〔9〕 7月16日,黨中央又發布《關于爭取哥老會的指示》,提出爭取哥老會加入抗日戰線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吸收哥老會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員;改造哥老會,發揚其進步的一面,摒棄其保守、迷信的一面;允許哥老會在蘇區開展革命活動,紅軍給予大力支持。西征紅軍根據《宣言》和《指示》的要求,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執行。在隴東等地設立接待處、招待所,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哥老會成員。紅軍還動員哥老會中的進步分子到蘇區參觀,正確認識共產黨和紅軍。不少哥老會成員在紅軍和蘇維埃政府的幫助下分到了土地、糧食、牲畜、房屋,對黨和紅軍心存感激之情。8月15日,在陜甘寧蘇區境內的馬頭山(今屬陜西省志丹縣)召開了哥老會全國代表會議,這就是著名的“馬頭山開山堂”。會議制定了哥老會抗日救國十大條規,主要包括打倒日本、沒收日本帝國主義者和漢奸財產做抗日經費、擁護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等。十大條規賦予哥老會嶄新的富有政治性和時代性的內涵,成為哥老會的抗日救國綱領,也創造了我們黨爭取具有兩面性的社會組織和團體加入抗戰行列的成功經驗。

三、西征期間黨和紅軍民族宗教政策的貫徹執行,為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奠定了廣泛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西征以來,針對途徑地區少數民族眾多特別是回族聚居的特點,黨中央頒布了一系列加強各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抗日的文件,全面、系統地闡明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1936年5月24日,紅軍總政治部頒布《關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紅軍指戰員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促進回漢團結,反對日本侵略,幫助回民組織抗日軍隊和建立回民政權。同時頒發對回民工作的“三大禁條”“四項注意”等禁令。5月25日,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的名義簽發《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宣言》指出:“加強民族獨立武裝力量建設,成立獨立的回民抗日軍,使之成為抗日聯軍的主要力量之一;……回漢民族親密聯合,共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聯合土耳其、外蒙古、蘇聯及其他同情中國的各民族、徹底解放的民族與國家共同抗日。”〔10〕6月8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西征紅軍總指揮部,指出回民工作應該是“在回漢雜居地方,組織聯合政府;在回民區域,組織回民政府,……只有在回民群眾同意下,才能打回人土豪。”〔11〕這些極具針對性的規定,是黨的民族理論與回族的生存和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而產生的地域性很強、適用性很廣的具體化的民族政策,成為黨和紅軍開展民族工作、爭取各民族共同抗戰的重要依據和實踐指針。

為了壯大革命武裝力量,黨中央明確指出黨和紅軍在回民中開展的主要工作便是“成立回民的武裝軍隊和游擊隊。”“回民要取得解放,必定要有自衛的武裝。……回民自己的為解放運動而斗爭的武裝,就是不遠的將來的抗日聯軍的一部分,這應該是我們的回民工作當中的第一等工作。”〔12〕在西征紅軍解放的回民聚居區,紛紛建立起地方武裝,最著名的就是回民獨立師。5月下旬,經西征紅軍總部批準,在靖邊縣寧條梁鎮組建了回民獨立師,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回族武裝力量。回民獨立師成立后,先后參加了小橋畔、安邊、定邊、鹽池、豫旺、王家團莊、下馬關、紅城水等西征進程中的重要戰斗。這支部隊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吸收了大量回族群眾加入紅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并培養了一批回族干部特別是回族軍事干部,在抗日戰爭乃至以后的革命斗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紅軍西征經過的甘寧地區是回族聚居地區,當地群眾有著本民族獨特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我們黨認識到:“只要我們對于回民的風俗和信仰沒有絲毫的侮慢,且尊重他們的風俗和信仰,保障他們的信教自由與保護清真寺。……這樣來取得他們對我們更大的擁護和信任,是爭取回民的良好先決條件。”〔13〕 8月20日,中共西北局常委會通過了《關于擴大紅軍運動的指示》,指出為了回漢共同抗日救國,“估計到他們生活習慣上的許多特殊條件(如不吃豬肉),為回民新戰士應單獨組成連、排或班,自辦伙食,開始不應禁他們對宗教的信仰和習慣。”〔14〕到達豫旺地區后,紅軍各部隊除學習中央和西征紅軍總政治部的有關指示外,還專門印制《回民工作守則》,要求紅軍在回民聚居區必須嚴格遵循。如未經回民同意不能進入其家中,不準當著回民的面說“豬”這樣的禁忌性用語。6月,紅一軍團在攻克隴東曲子鎮后,成立了直屬回民連,為尊重回民飲食習俗,專門開設回民灶。西征中,彭德懷司令員以身作則,帶頭不吃豬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西征期間卓有成效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密切了黨和紅軍同當地群眾的關系。廣大群眾在共產黨和紅軍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前途和希望,逐漸認同了黨的主張和綱領,認識到共產黨“才是各少數民族之唯一救星”,紅軍是“仁義之師”“救命軍”。黨和紅軍在群眾中樹立起崇高的威望,奠定了抗日救國的廣泛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四、紅軍西征期間在各地的建黨建政活動,為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提供了牢固的組織保證和社會根基

隨著西征的不斷勝利,根據地的范圍逐漸擴大。為鞏固新蘇區,我們黨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建黨建政活動。至1936年10月,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在新老蘇區紛紛建立起來。貧農團、青年團、少共團、婦女代表會、抗日救國會等群眾組織也隨之組建。各地還建立了各級地方武裝,在消滅殘匪、配合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幫助紅軍籌糧籌款、協助紅軍主力作戰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而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就是土地問題。因此,土地改革是建黨建政的必由環節。西征期間紅軍深入開展土地改革。1936年7月22日,頒布《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指出:“土地政策在蘇維埃各種政策中,至今占著主要的地位。實現土地革命的意義,不但是給占全國人民80%的農民群眾解除封建的剝削,而且同時就是推動這80%的人民積極參加民族解放,強大民族革命力量。”〔15〕根據這一精神,中央對以往的土地政策進行較大調整,規定除漢奸、賣國賊和地主的土地、財產一律沒收外,自由職業、小商人、小手工業者、小地主、抗日軍人、富農等的土地不予沒收,即使地主的土地沒收之后,也要“分給以耕種份地及必須的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同時取消高利貸,“但商業貸款及勞動人民相互間的借貸,不在取消之列。”〔16〕獲得土地后的農民積極支援紅軍和根據地發展,當地群眾自動趕著毛驢給紅軍送來糧食和蔬菜,宰牛宰羊慰問駐地部隊。土地改革的深入和徹底,使當地農民翻身解放,更廣泛地團結了抗日的各方力量。

在建黨建政過程中的一個范例是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1936年10月20日至22日,在今寧夏同心縣清真大寺召開了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雇農出身的回民馬和福被推選為自治政府主席,并組成了自治政府領導機構及各區、鄉自治政權。自治政府成立后,組織回民解放會,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和紅軍愛民尊教的革命活動;建立回民游擊隊,壯大革命隊伍;廢除苛捐雜稅,減輕人民負擔;恢復發展當地經濟,保障紅軍供給。1937年2月,馬和福被捕,4月被馬鴻逵殺害。馬和福犧牲后,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革命活動基本停止。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縣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使黨和紅軍的抗日主張和實踐行為深入到回族群眾當中。廣大回民從親身經歷中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是回族的救星,是幫助回民解放的“正義之師”“仁義之師”。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求得徹底解放。正如《告北圈子四周圍同胞書》里所說的:“我們為求整個民族解放,只有同紅軍聯合起來,團結抗日,組織回民解放會,為自己的獨立解放而奮斗。”〔17〕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開辟了回族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原則最初的系統的體現,對后來我黨制定系統的解決回回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問題的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是由相互聯系著的不同層面構成的鮮活的、波瀾壯闊的畫卷。西北抗日新局面的形成,是中華民族危亡時局下西北地區各種進步因素綜合生成的必然結果。紅軍西征與西北抗日新局面的形成,這兩者之間有著深層的聯系和直接的關系。紅軍西征的戰略行動在西北抗日新局面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產生了積極的歷史效應。這是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應該把握的一個重要視角。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597.

〔2〕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記錄〔R〕.1936-01-17.

〔3〕〔4〕 金沖及.毛澤東傳(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382,385.

〔5〕 毛澤東關于目前形勢與今后戰略方針的報告 〔R〕.1935-05-08, 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謎〔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00.

〔6〕 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致中共中央書記處電〔R〕.1936-08-15,中共黨史研究〔J〕.1988,(2).

〔7〕 施大鑫.潘振武將軍傳——個駐蘇武官的戎馬生涯〔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57

〔8〕 西征軍應抓緊對兩馬的爭取工作〔R〕.1936-08-27.

〔9〕 中共中央文件選編:第11冊〔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788.

〔10〕〔11〕〔12〕〔13〕〔14〕 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367,380,520,352,415.

〔15〕〔16〕 六大以來(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771,772.

〔17〕 西北五省區編纂領導小組,中央檔案館.陜甘寧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文獻卷(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151-152.

【責任編輯:陳學明】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九色91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色婷婷电影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床戏一区|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婷婷在线网站|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视频a|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99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91高清视频|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91人妻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蜜臀AV在线播放| 天天操天天噜|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夜夜爽|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99在线国产|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网| a级毛片免费播放|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69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欧美色视频网站| 女人18毛片久久|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不卡视频| 99re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99伊人精品|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综合|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a级毛片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9|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任我操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