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根
綠色城鎮,幸福生活。在2016綠色經濟遂寧會議上,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工信部、四川省政府的相關領導,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就綠色發展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共識:綠色發展,是當下世界經濟的主旋律,為世界未來注入生態芯,注入強勁的綠色動力。
綠色城市建設要力抓五個方面
推進綠色城市建設和發展要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一是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全過程。規劃建設好城市群內綠色生態走廊,管控好城市群內的綠色生態空間,促進城市群綠色發展。二是統籌推進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建好美麗城鎮的同時,要讓城市的人才、金融資本、現代規劃設計理念和文明進入農村,把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連接起來。三是促進城市緊湊發展。控制好城市框架,提高城市緊湊度,才能更加高效利用水、土地、能源等各種資源,更能有效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四是推廣綠色建筑、普及綠色交通。綠色建筑要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綠色交通要積極推行綠色交通方式,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倡導綠色出行。五是推進示范性綠色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和小城鎮建設與自然山水景觀有機融合,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帶動創新創業。
中國正在引領世界綠色發展
聯合國各成員國就綠色經濟發展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綠色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中國認識到綠色發展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探索綠色發展模式。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倡導并踐行綠色經濟、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引領世界綠色發展。
目前,我們的國家已經為綠色經濟營造了良好的、相當完善的政策環境。當前,抓好綠色經濟需要立足兩個領域。第一個領域就是要改造和綠化現有的產業結構,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及重點工業流程進行綠色技術的改造和升級;第二個領域就是要加快發展金融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態農業、生態科技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大對新興產業和綠色科技的扶持,推動綠色技術在市場方面的運用,建立綠色產業聚集區。
以最小資源消耗獲取最大城鎮化收益
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集約緊湊的綠色城鎮化道路,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來獲取最大的城鎮化收益。環保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綠色城鎮化發展:一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城鎮化留足生態空間。二是搞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不斷改善環境質量,讓城市重現青山綠水。三是推進城市生態改善,讓城市生活更加幸福,增強城市綠水承載力。四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打造綠色城鎮化的典范,探索和深化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的新模式和新載體,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盡快轉變為生動實踐。五是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綠色城鎮化的廣泛合力。推動綠色社區建設,鼓勵綠色出行,推行垃圾分類。
建設水生態文明,共創綠色未來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要把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業布局的重要條件,做到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聯合防污控污治污機制,加快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把保護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將山水林田湖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兼顧、系統治理,全面加強水源涵養和生態修復。把水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加大各級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和水資源保護,大力推進依法治水管水,形成全社會節水、惜水、愛水、護水的濃厚氛圍。
綠色建筑必將激發經濟活力
目前,推廣綠色建筑正逢其時。推廣綠色建筑,就是要在建造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以達到零排放的極致。
節能環保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節能環保材料的普及,為我國大規模推廣綠色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國家規劃的政策引導,更使得綠色建筑強制推廣態勢正在形成。為使綠色建筑在建造成本上更具競爭力,各地應結合本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對高效的綠色建筑技術,如可再生能源利用,外遮陽和雨水集蓄等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將為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拓展新的廣闊的空間。綠色發展大勢所趨,綠色建筑勢在必行,綠色建筑的推廣必將進一步激發綠色經濟發展活力。
以綠色新型城鎮化,推進美麗四川建設
省委把推進綠色新型城鎮化納入全省綠色發展戰略中予以整體推進。以綠色新型城鎮化推進美麗四川建設需要注重四個方面:
完善綠色城鎮體系是推進綠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前提。新型城鎮化要把綠色發展、協調發展的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
創建美好生活環境是推進綠色新型城鎮化的根本體現。生態城鎮建設要統籌城鎮山、水、林、湖,合理規劃建設城鎮綠地系統、濕地系統、山體公園等;綠色交通建設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構建綠色低碳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生態環境保護要實施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
發展綠色產業是推進綠色新型城鎮化的不懈動力。在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同時,推動以高端成長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的先進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推進綠色新型城鎮化的更高要求。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引導有條件的示范鎮向新型特色鎮、創新創業鎮發展。在建設美麗鄉村方面,要整體規劃、統籌布局,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工業綠色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大力推進工業綠色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十三五”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體系。推動工業實現綠色發展,將不斷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引導綠色消費,既為社會創造“金山銀山”的物質財富,也讓自然環境永葆“青山綠水”。
踐行綠色發展過程中,應當堅持綠色化智能化齊頭并進。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互聯網+”已成為熱點,數據中心用能和能效水平引起高度重視,國內外在大力倡導發展綠色數據中心,采用節能、節水、低碳的節能技術產品以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實現能效效率最大化和環境影響最小化。這就要求我們引導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形成合力,精準識別、深度挖掘、系統集成、綜合運用工業數據資產,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能源管理、生產方式綠色精益化改造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評估,拓展工業升級提質的空間。
用綠色發展模式追求綠色繁榮
最近幾年,遂寧一直在關注和實踐創新發展。創新空間的類型與本地產業基礎、智力資源、區域需求、空間特征都有著密切關系。我們調查發現,成渝地區是中國少有的幾個人口紅利區和核心成長區。成渝城市群是全國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也是成長性最好的城市群之一,它的能級可以和東部發達地區的杭州、南京相媲美。在中國10個城市群之間進行對比,過去10年,成渝城市群是唯一經濟額度和人口比重實現雙增長的城市群。遂寧地處成渝地區,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提升對人口的吸引力,恰恰需要綠色、低成本發展。
遂寧有很充分的發展空間,未來建設中應當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發展,以生態文明、山水文化提升城市聲譽;以創新經濟、升級產業提升區域競爭力;以優良的人居環境、生活服務品質提升人才凝聚力;以低成本、高品質提升城市吸引力。同時,遂寧應當用綠色發展模式創造發展機遇,即創新城市攻堅供給模式,推進城市攻堅供給側改革,加快經濟發展,追求綠色繁榮。
未來城鎮要人城共進
未來城鎮發展,必須從過去的速度城鎮化、廣度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向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發展轉型。對于遂寧而言,要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產城相融、城鄉一體、人城共進、智慧個性、包容共享的綠色發展之路,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城鎮生態文明發展之路。要加快推進綠色城鎮建設,按照規劃適度超前、功能分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物經久耐用的綠色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鎮規模、產業特色和建筑風格,同時要科學實施規劃控綠,留足城市綠化空間。要注重“城鎮發展”與“綠色產業”相結合,以產業綠色化為核心,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要通過綠色城鎮發展,統籌實施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生態景觀、綠色能源等生態項目,提升居民綠色生活和消費理念,同時要推廣智慧化信息應用,促進城鎮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精細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使人居環境更加美好,真正營造綠色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