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潘興揚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全國最大的彝族聚集區,全州17個縣市州,至今仍有11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州貧困面積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全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作為涼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家村鎮銀行,也是全省三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立的第一家村鎮銀行,身處扶貧攻堅最前沿,成立6年多來,始終牢固樹立“支農支小”的經營理念,不斷探索金融支持方式,與當地農戶和小微企業主風雨同舟、一路同行,在取得驕人業績的同時,忠誠踐行并堅守了國家成立村鎮銀行的初衷,真正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普惠金融之路,成為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主力軍。
自全省、全州扶貧攻堅總號角吹響以來,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更是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積極深入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周密安排、扎實推進,“三駕馬車”共同推進,從“探路者”變為“踐行者”,以實踐者的身份為當地金融機構如何將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做深做透精準扶貧的課題提供了思路和樣板。
著力“精準” 金融扶貧持續加力
找準定位,明確思路。根據扶貧攻堅總體要求,西昌金信村鎮銀行自上而下組織全員學習政策精神和政策要求,董事會層面將金融扶貧工作納入年度重大工作進行總體安排部署,經營層面迅速成立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將工作責任層層細化落實,并建立定期匯報、跟蹤督導、考核激勵機制。結合村鎮銀行的主體定位和經營實際,明確了金融扶貧總體思路:一是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不動搖。因為“三農”和小微企業客戶既是村鎮銀行的客戶主體,也是金融扶貧的重要支持對象,村鎮銀行堅守當地、做好本業,守住風險、踏實經營,就是金融扶貧的最佳體現。二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即是指: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金融扶貧,在發展中推進金融扶貧,以扶貧促發展,邊發展邊扶貧。可持續即是指:扶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長久持續的脫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金融機構支持貧困戶不應抱著“盡了責任就行”的心態,而是要立足長遠、放眼未來,站在歷史的高度、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
摸準實情,制定方案。在明確了金融扶貧總體思路之后,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一面抓政策學習,一面抓實地調研,展開了針對定點幫扶貧困村——西昌市四合鄉馬什洛村的村情調研,僅今年上半年,西昌金信村鎮銀行金融扶貧主管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偏僻的村莊了解實情,董事長梁文英更是親自帶隊兩次深入貧困村調研,多次與當地鄉鎮和村組舉行會商洽談,還邀請了當地知名農業企業家(涼山州華寧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勇)前往考察,對如何發展當地村組經濟、種養殖業提出專業的意見建議,計劃對四合鄉鎮和村組正在實施的集體經濟項目給予實際的技術支持和平臺支持。
《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了解到,西昌金信“一對一”定點幫扶村在西昌市四合鄉馬什洛村,該村距離城區約27公里,轄3個村民小組,278戶,1052人,屬高山彝族聚居區純農業村,無集體經濟。退耕還林后,該村可耕種土地不足300畝,加之山高路遠、道路水渠等基礎設施落后,以傳統的個體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人均純收入低,經濟來源單一,貧困程度較高。該村居民2013年年均純收入僅為2950元,2014年為3820元,主要經濟來源于退耕還林、種植業、畜牧業以及外出務工收入——不足300畝的耕地全部是靠天吃飯的旱地,主要種植高廂壟作洋芋和玉米,效益低,收入少。此外,道路、用電、用水等基礎設施也存在不少亟須解決的問題。
摸準實情后,西昌金信村鎮銀行制定了詳盡的《定點幫扶實施方案》,明確了幫扶方式、幫扶時限,進一步強化了組織管理和責任落實。在與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對接、交流、合作中,西昌市四合鄉黨委書記劉強多次提到:“金融活水作為鄉鎮產業扶貧中的重要力量,要在商業可持續的大前提下謀篇布局,鄉鎮黨委政府、各級村組必須加強金融扶貧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資金投得準、用得實、收得回”。
精準對接,分類施策。“一方面是如何破解貧困村產業發展瓶頸和難題,一方面是如何真正讓貧困戶實現勞動致富、持久脫貧,針對這兩個難題,我們幾經探索、煞費苦心”,西昌金信村鎮銀行行長姚建麗說,“我們最后在精準分類的基礎上,確立了四種支持方式”。一是針對定點幫扶村(西昌市四合鄉馬什洛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授信,每戶給予2500—20000元的信貸資金支持,信貸資金直接劃入村組合作社或供應商賬戶,由供應商將家畜幼崽提供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并集中到合作社養殖,助力貧困戶通過養殖和勞動致富。二是信貸資金支持“產業帶頭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對鄉鎮和村組新開辦的集體經濟給予扶貧貸款支持,經鄉、村推薦,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通過土地托管、牲畜托養等方式入股或參與勞務用工,具體支持額度根據集體經濟實際種養殖規模確定,享受扶貧貸款優惠利率。通過此種模式,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今年6月份已向四合鄉集體經濟給予了5萬元的資金支持,下一步會繼續推廣這種模式。三是探索采取“公司+農戶”支持模式。以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作為信貸扶貧的切入點,大力支持有技術、有管理、具有示范帶頭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以吸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方式或借助農業龍頭企業的產銷網絡與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簽訂協議、采購或使用貧困農戶生產的產品,最終幫助建檔立卡貧困農戶脫貧致富。采取“農業企業+農戶+商超”支持模式,按照“政府作引導、農民為主體,企業帶動、合作經營,市場運作、收益保底”的指導原則,由1戶農業企業帶動N個農戶從事種養殖業,最后由1戶商超進行產品回購的“1+N+1”模式,帶動農戶通過勤勞致富,實現精準脫貧。四是采取與州農業擔保公司合作的產業扶貧模式。合作方案將以中央和省財政資金為支點,省州農業擔保公司擔保為杠桿,撬動金融貸款資金助力產業扶貧,實現精準扶貧目的。該行擬用扶貧再貸款資金,積極參與此項產業扶貧模式,力爭拓寬金融精準扶貧的廣度和深度。
著力“創新” 農業主體持續受益
在金融扶貧工作之外,產品創新也是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支持縣域經濟的重要“車輪”之一。近年來,該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服務小微、服務大眾”的市場定位,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竭盡全力為西昌市的“三農”和小微客戶提供信貸資金支持,摸索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在西昌市當地樹立起了“支農支小”本土銀行的良好品牌形象。
創新擔保,開出“鮮花”。近些年,西昌市委、市政府依據西昌市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把花卉確定為“產業西昌、生態西昌、宜居西昌、暢通西昌、和諧西昌、效能西昌”的骨干產業之一,大力實施“以花卉園區為載體,以對外開放合作和完善產業體系為兩翼”的發展戰略,成立了園區管委會,配套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西昌禮州片區建設2萬畝花卉產業園區。為大力支持園區花卉企業發展,西昌金信村鎮銀行自2013年起,開始積極對接花卉企業,切實從緩解企業“融資難”的立場出發,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采取與農業擔保公司合作以及“信用+貼補+分期還款+聯保”等方式,為園區內花卉企業提供積極授信支持,三年來,該行累計向園區內9戶花卉企業達成授信意向1500余萬元,已落地授信資金400萬元。首期支持的西昌鮮綠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已發展成為全亞洲種植大花蕙蘭面積最大的公司,種植面積達到800多畝,建成溫室大棚20萬平方米,僅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達1900萬元,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崗位120個,解決農民工當地就業達700人/次。通過支持重點花卉企業,盤活了農村經濟資源,擴大了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活力,同時重點花卉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加上該行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帶動了整個園區企業的良性發展。
創新抵押,結出“果實”。在支持企業“開花”的同時,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積極支持企業“結果”。該行不斷推進抵押創新,改變以往其他行三戶聯保的方式,改為由合作社直接做擔保,使得單戶有資金需求的客戶也能夠單獨申請貸款,單獨獲得授信金額。為合作社量身定做《農村房屋抵押登記備案書》,由客戶所在的鄉/鎮、村、組三級簽章進行抵押登記備案,切實彌補了農村自建房無產權證不能在房屋管理部門做抵押登記的短板。通過此種創新模式,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支持了西昌新華油桃合作社和西昌魯溪果蔬專業合作社100多名社員發展種植業,目前合作社發展良好,社員履約積極性較高。《當地縣域經濟》記者到合作社了解情況時,社員對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提供的信貸資金支持以及上門服務的良好態度和專業素質贊不絕口。
創新產品,助農“成才”。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小微的市場定位,持續推進產品研發創新,不斷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先后創新推出快商貸、個人經營貸、個人消費貸、惠農貸等系列產品,在取得良好經營效果的同時,較好地滿足了消費者融資需求。其中“惠農貸”產品,更是為當地農戶生產生活實際量身定制,貸款期限延長、貸款額度提高、審批流程簡化,并輔以該行的鄉鎮劃片區營銷戰略以支農聯絡員營銷方式,“惠農貸”產品很快得到農戶歡迎和認可,在當地農戶中樹立了良好產品口碑,截至2016年6月末,“惠農貸”貸款余額82筆,支持農戶信貸資金余額3193萬元。“是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及時支持,讓我們成才農場真正‘成才”,西昌市成才家庭農場的經營者何曉文激動地說。正是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一系列創新,使得“零起點”創業的大學生何曉文建成了這家集糧食種植、生態養殖、生態餐廳、生態果園、特色腌臘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經濟主體——西昌市成才家庭農場,如今該農場的特色農產品在網絡上十分暢銷,農場發展駛入快車道。
著力“義舉” 認同與實力雙豐收
積極履職,踐行責任。在支持地方、發揮金融扶貧主力軍作用的同時,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更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五年來,金信銀行先后向西昌市新農村建設捐資助學專戶捐贈現金30萬元、向陽光學校捐贈價值10萬元圖書、向西昌市教育系統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電腦桌椅等教學物資;2013年,金信銀行全體員工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6.1萬元;2013、2014連續兩年參加州、市團委主辦的“暖冬關愛 幸福涼山”活動,幫助200余名孩子圓了新夢想,幫扶金額達10萬元;2014年捐資50萬元用于修建西昌小廟金信希望小學;2015年,捐款近3萬元幫扶2名白血病患兒;2016年,向冕寧縣城廂鎮進行扶貧捐贈13.5萬元,兒童節期間,向西昌市教育系統捐贈5萬元,專門用于購買四合鄉和巴汝鄉貧困兒童書包、文具和衣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感恩回饋地方,西昌金信村鎮銀行始終在路上。
屢創佳績,地方認可。記者了解到,開業至今,西昌金信村鎮銀行連續兩年榮獲“涼山州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涼山州服務業企業50強”;2011年,榮獲“2011年度四川省生產性服務業示范企業”稱號;2015年,因履行社會責任成績突出,榮獲四川省銀行業協會頒發的“四川省銀行業機構2014年度最佳公益慈善貢獻獎”,同時該行黨支部被評為“西昌市兩新工委2015年度先進黨支部”……來自各界的贊譽和嘉獎,正是西昌金信村鎮銀行良好企業形象的有力佐證。
依托實力,行以致遠。從2010年開業至今,六年的發展,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持續強化經營理念,不斷完善內部管控,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風險管理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15年12月末,銀行資產規模達36.46億元,各項存款余額32.4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4.40億元,開業至今累計繳納各項稅金7084萬元。所有經營和監管指標在四川省50多家村鎮銀行中名列前三位,實現了持續穩健經營的目標。下一步,西昌金信村鎮銀行將繼續強化發展戰略和經營政策向“三農”和小微的持續傾斜,以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為依托,堅持經營發展和金融扶貧不松懈,持續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深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緊密團結在地方黨委政府和監管部門周圍,勇擔社會責任,勇扛金融扶貧大旗,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助力金融扶貧,推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