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葭
汶川縣壽溪河畔的精致古鎮,以人間天堂的視角做優立本旅游,讓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產業優勢,助推脫貧奔康,成為四川省“精準扶貧”新亮點。
水磨鎮位于四川省汶川縣南部的岷江之流壽溪河畔, 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災難無情人有情,匯聚大愛重建家園,水磨鎮涅槃重生。
2010年,水磨古鎮被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理事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雜志評為“全球災后重建最佳范例”,更被第三屆世界文化旅游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精品文化旅游景區”稱號。
近年來,水磨在經歷“地震游”的短暫旅游高峰后,發展后勁似已不足??煽h鎮領導班子并未懈怠,精準施策走上“高山度假村、河谷康養城”差異化文旅發展道路,從平面旅游觀光邁向立體旅游體驗,精準扶貧、長效脫貧的路子越走越敞闊,成為新亮點。
旅游開發“潤景提色”
2016年8月25日,記者從成都驅車至水磨,僅1.5小時。
這里堪稱成都后花園。盛夏季節來到水磨,絲毫感受不到一丁點高溫的炙烤,微風拂過,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山谷里有風,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樹,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遠那樣藍……
來到這里,聆聽鮮花盛開的聲音,深深呼吸天然好空氣,洗肺、養心、安神,這就是汶川縣水磨鎮新近打造的仁吉喜目谷景區。而仁吉喜目四個字,意為人間天堂的視角,詮釋了景區的美好!
水磨鎮的旅游產業從2010年蓬勃發展起來后,成了“5·12”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成果的閃耀明珠,經歷了三年的黃金期后逐步淡出特色小鎮旅游圈,旅游經濟逐步萎縮,旅游產品開發緩慢,災后重建旅游的自限性進一步突出。
為有效解決水磨古鎮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水磨鎮黨委、政府把旅游開發、扶貧攻堅、受災群眾安置三件大事統籌安排,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大槽頭、啣鳳巖兩村的自然氣候、地質地貌和縣委、縣政府南部片區打造康養旅游的契機,提出了兩村聯合打造花谷項目發展生態莊園經濟的構想。
高山度假河谷康城的立體旅游
項目規劃過程中,水磨鎮黨委、政府按照“生態、業態、文態”的理念,堅持開放性、民族性、體驗性“三性”基本思路,按照觀光必備要素,配套優質的服務設施,把現代人的健康樂活需求融入景區規劃之中,各個景點相互獨立又環環緊扣,既突出規劃的全域性、地標性,又體現了規劃的參與性、前瞻性。2015年3月,水磨鎮召開水磨花谷項目建設動員會,正式啟動項目建設工作。2016年1月,花谷項目建設完成,被正式命名為仁吉喜目谷,5月正式開門營業。
為了擺脫旅游同質惡性競爭現狀,水磨鎮黨委、政府在打造仁吉喜目花谷休閑康養旅游時,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精”,全域規劃大槽頭、啣鳳巖兩村及沿河地帶的微景觀、微環境、微田園,規劃建設花園產業觀光道路和生態步行道,形成環線。按照自然生態、保持原狀地貌的原則,堅持“高山度假村、河谷康養城”差異化競爭思路,從平面旅游觀光走向立體旅游體驗。
大槽頭、啣鳳巖兩村依據自身條件,合理開發,就地取材,科學利用,打造出清秀怡人的愜意山谷,燦爛馥郁的賞花基地。該基地以“合作共建、平等互利、有償使用、自負盈虧”為基本原則,引入專業花卉公司合作,將仁吉喜目谷打造成為融自然環境為一體、深厚人文內涵及獨特建筑風貌自然人文旅游精品。
與此同時,水磨鎮黨委、政府把提升旅游“六大要素”作為重中之重,新建集餐飲、休息、公廁、游客接待、鮮花展銷等功能為一體的游客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導游服務、餐飲住宿預訂、觀光車票務等服務,豐富旅游業態。
產業帶動“授人以漁”
從2015年初水磨鎮黨委積極響應四川省藏區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工作的號召,開始探索、規劃花谷景區建設,到2016年4月底花谷景區試運營以來,來到仁吉喜目花谷休閑旅游的游客持續增多。截至目前,接待游客約2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約130萬元,讓當地老百姓真真切切嘗到了產業扶貧的甜頭,水磨鎮借助資源優勢助推脫貧奔康的“產業扶貧”模式也成為四川省“精準扶貧”新亮點。
位于高半山的大槽頭村長期以來由于缺土地資源、缺基礎設施、缺主導產業、缺能人帶動,是汶川縣遠近聞名的“弱村”,也水磨鎮的貧困村,可以說扶貧攻堅既是鎮黨委、政府必須啃的“硬骨頭”,也是百姓翹首以盼的好事情。鎮黨委、政府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堅持把產業發展與助農增收相結合、項目推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加速推進群眾脫貧致富。
據大槽頭村村民回憶,前幾年,村里發動村民規模種植獼猴桃、藍莓,由于沒有深入了解種植條件和市場需求,失敗了很多次,村民增收乏力、致富無路,對村黨組織也產生了怨氣。正是在這樣的形式下,水磨鎮黨委、政府走村到戶,通過對全鎮的實地摸索、探訪,搞清優勢資源,堅持把產業發展與助農增收相結合、項目推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加速推進群眾脫貧致富。
仁吉喜目谷項目建設中,水磨鎮優先使用本地貧困勞動力和安置小區閑置人員,讓群眾就近務工、就近增收、在旅游產業建設過程中受益。截至目前,項目建設過程中已經解決就業常設崗位60個,帶動解決附近就業崗位1000個,貧困就業12人,實現勞務收入約80萬元。
隨著仁吉喜目谷的游客逐步增多,景區對內輻射周邊農村和農民作用逐漸顯現,水磨鎮黨委、政府動員花谷周邊的村寨圍繞花谷建設、獼猴桃、中藥材三大優勢特色產業,整合3個合作社、帶動30戶發展特色產業,農民不僅可以通過銷售特色優質農產品受益,也可以通過為莊園打工獲得勞動報酬,從而提高農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隨著水磨鎮的旅游產業再次振興,群眾身邊的幸福產業正逐步走向正軌。
產業扶貧是“授人以漁”扶貧理念的最好體現。水磨鎮在仁吉喜目谷打造過程中,實現了產業發展與扶貧攻堅“雙贏雙趨好”的奮斗目標,為全鎮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總結了良好的經驗,也讓當地群眾擁有了一份自己的幸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