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建輝
HJ公司煉油成本核算改進的對策研究
文/郭建輝
成本管理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價值的永恒主題。隨著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煉油企業競爭壓力劇增,在此背景下,HJ公司大力推行精益成本管理,改進成本核算模式。本文介紹了企業成本核算現狀,分析了煉油裝置系數法在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存在不足,根據“分鏈式”成本管理等理論提出改進對策,希望對HJ公司改進煉油成本核算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成本核算;“分鏈式”成本管理;改進對策
HJ公司作為國內大型煉油企業,擁有年近千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具有煉油工藝路線長,上下游裝置供料聯系緊密的生產特點。煉油產品生產工藝流程與機械加工等其他行業具有明顯不同,決定了煉油成本核算方法的個性化。HJ公司采用在石油煉制行業應用較為普遍的裝置系數法開展核算。
(一)煉油成本核算
企業現行成本核算方式是在裝置系數法的基礎上,采用分步法實現分裝置逐步結轉成本。其核心內容:一是確定裝置產品技術系數。產品技術系數是依據產品加工流程長短、難易程度、產品質量標準、產品收率高低來確定;二是單個生產裝置依據產品技術系數計算產出聯產品成本;三是上道裝置產出產品按照工藝路線進入下道裝置,上道裝置產品成本作為下道裝置原料成本。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期末,根據有關成本費用會計科目,按成本項目匯集計算出單個生產裝置的總成本;第二步:計算裝置聯產品積數和,即本裝置各聯產品產量乘以裝置產品技術系數之總和;第三步:計算各積數單位成本,即裝置聯產品總成本除以積數和;第四步:計算聯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①某產品總成本=某產品積數和×積數單位成本、②某產品單位成本=某聯產品總成本÷某聯產品產量;第五步:其他裝置聯產品成本計算采用逐步結轉的分步法,即上道工序的產品就是下道工序的原料,而下道工序的原料成本加上加工費后,再通過系數法進行聯產品成本分配,直至計算出所有裝置的聯產品成本。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1.無法滿足經營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的信息支撐需要。
無法為經營管理者提供準確有效的成本會計信息是最大問題。當外部原油及產品市場發生較大變化時,成本核算信息準確性對于及時做出經營決策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現在成本核算方法只是將各裝置成本粗略地分配到聯產品中,無法將產品效益的分布狀況正確的反映出來,因此有效改進成本核算的方法已經迫在眉睫。
2.無法適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加工工藝路線豐富的現實需求
當前核算方式比較適用工藝路線單一,產出產品品種相對固定,工藝調整余地較小的煉油產品生產。但不適用于HJ公司擁有多條生產工藝路線,生產選擇彈性較大的煉油產品生產。對于如何選擇加工原油油種、產品品種,以及不同產品比重,產品盈利能力是唯一衡量標準,這就需要準確分配產品成本,才能滿足選擇加工路線的現實需求。
3.裝置系數法影響產品成本構成項目分配準確性較差
煉油生產過程中的連續性以及聯產品的特性決定了煉油產品成本采取產品技術系數法分攤。由于在同一生產裝置內存在不同生產工藝單元,原油受加工工藝路線和時間長短等因素影響,每種產品消耗的燃料動力費、人工費、制造費也具有明顯差異性,如果單純依靠產品技術系數分配燃動費等產品成本項目,會造成聯產品成本分配不準確。制定產品技術系數時沒有引入作業成本等理論,這使得裝置系數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從引入“分鏈式”成本管理模式、依托作業成本法改善成本項目分配,以及改進管理信息支持系統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進研究。
(一)引入“分鏈式”成本管理模式
煉油生產過程實際上由若干個連續“工序鏈”連接而成,隨著物料在工序間不斷流動、轉化,成本也在不斷的轉移和歸集,最終形成產品成本。依據動因追溯理論將生產裝置劃分為多個“工序單元”,注重的是把一個完整生產裝置劃分為若干個“工序單元”,而每個“工序單元”也就是成本集合,可以是若干個“工序鏈”組合,也可以是不能再劃分的“工序鏈”,然后把生產成本追溯到“工序單元”,在對“工序單元”成本進行管理。
以煉油常減壓裝置為例,將單一常減壓裝置細分為常減壓一線(A工序單元)、常減壓二線(B工序單元)、常減壓三線(C工序單元)等,達到了細分成本歸集點的目的。在原有成本核算模式下常減壓裝置只有一個成本歸集點,在劃分“工序單元”后,細分為A、B、C三個成本歸集點,實現了按照“工序單元”來歸集成本項目,達到更精確分配產品成本的目的。(見表1)
寬帶用電信息采集方案可根據已安裝表計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組網方式,也可以兩種組網方式同時使用。例如:對于原先已是帶RS485接口并集中安裝的電表,為了減小系統投資規模,避免重復性投資可選擇“寬帶集中器+寬帶采集器+485電表”方案,在計量表箱內安裝寬帶采集器。采集器先使用 RS485接口抄讀各電表數據,再通過寬帶載波通信模塊將數據傳輸到集中器。寬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要應用在用戶集中、對數據通信能力、數據抄收實時性、準確性有較高要求的應用領域。寬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結構如圖所示。
(二)改進成本項目分配方式
各個“工序單元”成本項目分配原則:一是原材料(原油等)成本分配沿用產品技術系數,解決煉油聯產品直接成本分配問題;二是燃動費、人工費、制造費分配則引入作業成本法,依據作業動因在“工序單元”進行分配,使各“工序單元”產出產品的成本項目分配更加精細化,準確性更好、合理性更強,解決了原有依靠產品技術系數分配燃動、人工費、制造費用等方式弊端,使產品成本信息更趨合理,可用性提高。(見表2)
(三)改進管理信息支持系統
1.改進煉油成本管理信息系統
建立更加先進與合理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HJ公司要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作,為改進煉油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創造條件。同時,企業要繼續完成REP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工作,將生產、銷售、供應、財務等模塊納入一體,實現內部生產成本信息快速提取、互聯互通,報表編報、形成分析。此外還應該進一步整合已有的信息系統資源,避免重復性的工作,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2.密切聯系生產經營,拓寬應用范疇

表1 成本歸集點對比表

表2 成本項目分配原則對比表
生產運行人員要積極參與到成本核算工作中去,通過生產運行人員剖析影響成本核算因素,既可以保證煉油“工序單元”科學合理性,也可以從生產經營的角度論證成本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只有將影響煉油生產作業動因的分析與研究拓展到生產經營領域才能充分體現“分鏈式”成本管理和作業成本管理的價值。改進后成本核算模式以“工序單元”為基礎,因此“工序單元”劃分是否科學、成本作業動因確定是否合理都關系著成本核算結果的可用性。
3.改造現有計量工具、完善計量手段
煉油生產過程比較復雜,物料連續不停地在上下游裝置中流動、轉化,充足的計量手段和完備的計量信息是必不可少。實現“分鏈式”成本管理和作業成本管理對成本計量信息獲取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目前企業情況看,原有計量工具和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改進后成本核算模式需求,因此企業應加快計量工具配置和更新工作,建立及時高效準確的計量信息管理體系。
通過實施以上改進對策,HJ公司煉油成本核算方式將得到較大提升,實現從傳統成本核算模式向“分鏈式”成本管理和作業成本管理方向躍進,產品成本信息質量將得到實質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成本核算工作還必須與企業管理方式進行深度融合,才能釋放精益管理效能,為經營者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將成本效益的原則充分體現,進而提升煉油企業競爭能力以及經濟效益。
[1]王美麗,孫艷波,魏秋生.煉油作業成本法應用思考[J].會計之友,2009(6).
[2]李忠.簡議煉油作業成本法的運用[J].CFO評論,2011(02).
[3]任勇強.石化企業“漸進式”目標成本管理和“工序鏈”成本分解模式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4(01).
(作者單位:北方華錦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上接(第105頁)的經濟效益。
(一)促進企業的穩定運行
平穩運行的環境,是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開展的一個要素,也是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水平,確保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能夠嚴格的按照規范性要求進行,從而使當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能夠發揮出作用,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夠在穩定的環境下運行。此外,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可以適當的擴大范圍,融入到財務管理的工作中。因此,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需要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職責意識與職業道德意識,提高自身對企業管理的意識,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中能夠對當前企業的勞動力狀態做出判斷,分析是否需要精簡人員或者是增加人員,從而使企業的支出更加的合理,經費管理的效率得到增強。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加強財務會計工作,有利于做好企業資源的整合,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結合當前企業資源消耗的形勢下,根據企業生產運營的需要,分析企業的核算機制,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能夠使企業的資源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從而有利于構建企業平穩運行的內部環境。
(二)促進企業收益的增加
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基于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對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與相關的管理機制進行分析與研究。所以,在開展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時,為了做好對影響經濟效益因素的分析與管理,可以在企業盈利的過程中,做好各項資金數據的記錄與管理,并不斷的拓寬企業的業務范圍。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利潤,需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要嚴格的按照規范的方法,遵循會計工作的程序,就相關的收益數據進行整合與歸納,確保企業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從而有利于做好風險規避工作,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企業要實現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就需要做好財務會計的相關工作,實現成本的控制,來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水平。與此同時,財務會計工作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這提高了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要求,財務人員需要提升專業的素質,不斷的擴展自身的才能,明確自身的職責意識與職業道德意識,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是需要符合規范性的要求,從而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胡景濤.基于績效管理的政府會計體系構建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2]劉昆.論新形勢下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J].經營管理者,2013.
(作者單位:九龍倉(杭州)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