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基本實現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建設目標,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體育賽事之都、國內外重要的體育資源配置中心、充滿活力的體育科技創新平臺。
——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在本市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60%。
——產業優勢進一步增強。基本形成全民健身、職業體育和體育賽事引領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健身休閑、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商貿等服務業蓬勃發展;高端體育用品制造業、智慧體育快速發展;體育旅游、體育傳媒、體育金融、運動與健康促進等新興體育業態不斷壯大。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應和產業特色的重點體育產業基地和項目;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帶動性強的骨干體育企業集團。
——產業環境進一步優化。破除行業壁壘,政府購買服務、規劃、土地、稅收、財政、金融、投資、人才、就業等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備。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普遍增強,體育消費規模和水平明顯提高。
——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標準逐步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地的開放滿意度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煉活動,其他各類人群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