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傳播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旨在為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從而優化傳播模式,提升科技期刊的信息傳播能力。
【關鍵詞】新媒體;科技期刊;傳播模式
【作者單位】金甦,閩江學院學報編輯部。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網絡、移動通信等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在新媒體環境下,不僅科技期刊的傳播渠道和平臺得到拓展,而且科技期刊本身價值也將得到更大發揮。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傳播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旨在為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從而優化傳播模式,提升科技期刊的信息傳播能力。
一、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現狀
在新媒體環境下,科技期刊傳播的模式和平臺都發生了變化,以下對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1.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傳播模式
(1)通過網絡數據庫進行傳播
網絡數據庫是科技期刊傳播的典型平臺。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已經收錄到中國知網、萬方以及維普等數據庫,也有部分科技期刊收錄到特定的行業網絡數據庫中。相對于紙媒傳播,科技期刊利用網絡數據庫進行傳播具有方便、快速、成本低等優點。通過網絡數據庫進行傳播的模式已經成為科技期刊傳播的主要途徑,用戶可以方便地運用網絡數據庫獲取科技期刊信息及相關資料,滿足自身的使用需求。
(2)通過創建科技期刊網站進行傳播
科技期刊類網站在傳播上有以下三個優勢。第一,科技期刊類網站能夠為內部信息與外界信息的融合搭建有效的平臺;第二,在科技期刊的內容方面,部分期刊已經提供包括目錄、摘要以及全文信息的檢索,便于使用者更快捷地獲取信息;第三,科技期刊在網站當中明確機構設置、辦刊理念、欄目設置等相關信息,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信息傳播效果。
2.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的不足之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拓寬了科技期刊傳播的網絡受眾范圍。然而,從科技期刊的傳播方式、傳播能力、傳播覆蓋面來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信息傳播方式單一
從科技期刊信息的傳播方式來看,當前的傳播方式較為單一,無論是依靠大型網絡數據庫,還是通過創建網站來實現信息的傳播,其所呈現的方式與通過紙質媒體傳播所呈現的方式并無太大差異。此外,由于網絡數據庫的資源非常龐大,科技期刊的特點難以突出,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網絡數據中為受眾展現的目錄、摘要等簡要信息已經無法真正代表科技期刊自身的價值,出現與主題內容割裂的現象。因此,信息傳播方式單一,使科技期刊的傳播效應、社會影響以及利用情況受到一定的影響[1]。
(2)沒有發揮新媒體傳播的互動優勢
相對于傳統媒體,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傳播者能與受眾進行互動。然而,當前科技期刊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僅憑借傳統的模式進行傳播,與新媒體(如微博、微信等)的融合不足,使信息傳播的產業鏈無法形成,因而導致新媒體傳播無法發揮真正的實效。科技與社會實踐必須保持高度相關性,但科技期刊這一科技信息的傳播者,依舊并未融入社會實踐中,無法與各個領域的平臺協調發展,無法將科技信息融入社會實踐層面,進而在檢驗中成熟與全面發展。優質的科技信息受到傳播渠道、互動能力的影響,難以充分發揮自身價值,本質原因在于科技期刊無法與社會實踐互動融合。
(3)信息傳播覆蓋面狹窄
當前,多數科技期刊類網站依靠的是萬方數字化期刊和中國期刊網提供的免費網址,信息的更新速度相對緩慢,直接導致科技期刊的傳播覆蓋面狹窄,期刊網站對讀者、科研工作者以及編輯等受眾的吸引力也會變低。
二、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策略
新媒體環境下,作為學術成果的傳播媒介,期刊需要充分依靠新媒體技術的信息傳播能力,發揮自身的傳播以及交互價值,提供多層次的渠道服務。本文針對上述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傳播的不足,提出幾條傳播策略。
1.運用多媒體手段,豐富科技期刊的傳播方式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結合多樣化傳播手段,豐富科技期刊的傳播方式。具體來說,即需要從科研信息的新聞化、碎片化以及科普化層面入手。
首先,科研信息的新聞化。創新性是科技期刊重點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其展現成果的意義所在。因此,科技期刊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信息傳播方便的特點,與相關部門以及專業媒體進行信息互動,以達到科技信息傳播的目的,并及時掌握科研動態。例如,《自然》在出版前一周就已經在其他網站上發布其所刊登的科研成果信息,全球有4000余名注冊記者可以通過這一渠道獲取新聞[2]。可見,科技信息新聞化,有助于科技期刊信息的有效傳播。
其次,科研信息碎片化。傳播碎片化是當前新媒體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征,科技期刊的信息傳播應該避免紙質媒體長篇大論的傳播方式,探索信息碎片化傳播的方法,發掘不同的傳播形態及途徑,提升科研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中的傳播實效。例如,將作者的創新性觀念與評論性語言通過加工轉換成簡短的信息條,借助微博、論壇等多媒體平臺,進行個性化的傳播以及內涵的延伸。
再次,科研信息科普化。網絡新媒體時代,將科技期刊蘊含的信息具體化、通俗化,對科研信息進行多層面的解讀,使科技期刊的信息傳遞真正做到科普化[3]。
2.拓展新媒體傳播渠道,增強科技期刊傳播的互動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科技期刊傳播互動性,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拓展信息服務的新媒體渠道。如果傳統的科技期刊傳播是一種“面”上的表層傳播,那么當前新媒體時代下的科技期刊傳播則是深入的“點”傳播,這就需要拓展信息服務的新媒體渠道。編輯可充分借助多媒體的技術優勢,準確檢索、鏈接并展現其中的交互功能價值,在保證“點對面”信息傳播方式的基礎之上,拓展“點對點”的信息服務渠道。二是增強信息互動功能。期刊互動的過程,實質上是信息傳播的過程。當然這種互動過程,實質上具有創造性、構建性以及可變性。在新媒體環境下,科技期刊的傳播者應該善于運用多平臺,探索傳統媒介傳播價值[4]。
3.強化網站資源建設,拓展傳播的覆蓋面
科技期刊網站的建設,為多元化信息的整理提供基礎保障。當然,僅僅是網站建設,并不能夠拓展科技期刊的傳播渠道,應該充分運用信息傳播鏈條和實施傳播指向性策略,對專業信息進行處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網站資源建設。
(1)集成專業數字資源平臺。新媒體是多媒體共存的發展平臺,科技期刊想要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需要融合多種媒體資源,實現數字資源的融合與集成,達成新的戰略合作。通過統一的專業化平臺,編輯可對科技期刊當中的資源進行加工、管理并應用。
(2)提供深層次專業信息資訊。科技期刊編輯應該善于借助自身的分析、判斷以及創新等思維能力,對科技信息的相關成果進行闡述,分析它們對相關學術命題生命力延伸的價值。為了更好地整理科研信息,編輯可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展開專題的評論,并及時在科技期刊網站上發布結果。充分運用導向性、深層次的專業信息啟迪讀者,延伸學術命題的生命力。拓展研究維度,引領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3)拓展科技期刊文本信息的內在價值。專業性及創新性是科技期刊發展的核心因素。經過大量實踐證明,傳統的期刊出版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要實現科技期刊的持續健康發展,應拓寬文本信息的維度,拓展信息檢索能力及可利用途徑,減少傳統途徑的發展限制,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價值,為讀者和科研信息的利用者提供完整及全新的內容。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傳播已經面臨全新的環境,這就需要科技期刊傳播者對現有的傳播模式、傳播渠道、傳播方法等做出調整,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各種傳播優勢,拓展傳播的覆蓋面,從而更好地發揮新媒體傳播的互動優勢,延伸科技期刊信息的內在價值。
[1]陳佳沁,馬瀟漪.科技期刊的新媒體應用與提升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7).
[2]夏登武.新媒體時代科技學術期刊信息傳播的路徑拓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 1).
[3]陳唯真.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技期刊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3).
[4]張艷萍.科技期刊跨媒體融合發展模式——以《建筑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