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衛林
顯微手術治療腦膜瘤的效果分析及報道
汝衛林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療腦膜瘤患者時使用顯微手術的效果。方法 收集腦膜瘤患者共60例,根據隨機對照、平行、單盲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手術,觀察組接受顯微手術,將兩組患者的治療良好率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腦膜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顯微手術的治療效果更佳,患者更加受益。
腦膜瘤;顯微手術;治療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 used microsurgery. Methods To collect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ed,controlled,parallel,single bli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3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and control group accepted routine oper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crosurgery. Results Good treatment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microsurgery of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more benefitto patients.
【Key words】Meningioma,Microsurgery,Treatment effect
腦膜瘤是一種起源于腦膜間隙和腦膜之間的衍生物,屬于顱內腫瘤的一種,在女性中發病率更高[1]。相關的研究報道稱,腦膜瘤的發生并非單一因素造成,與患者基因變異、內環境改變等均有著密切的聯系[2]?;颊叩氖装l癥狀為頭痛或癲癇,并逐漸出現視力障礙、嗅覺障礙、肢體運動障礙等癥狀[3]。在本次研究中,對腦膜瘤患者采用了顯微手術治療,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膜瘤患者共60例,根據隨機對照、平行、單盲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在24~65歲,平均年齡為(41.2±4.7)歲。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在23~64歲,平均年齡為(41.1±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手術:患者全麻,取坐位,頭部前屈并向腫瘤側選擇30°,對其頭部進行固定。行正中切口,剪開硬腦膜,將小腦中的腦脊液釋放出,從而松弛小腦,充分暴露腫瘤,對其進行切除。
觀察組接受顯微手術:患者全麻,若腫瘤位于小腦幕上,則取仰臥和側臥位;若腫瘤位于小腦幕下,則取俯臥位、側臥位和側俯臥位,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手術入路。若患者腫瘤位于小腦幕上,應取額下入路、縱裂入路、額葉皮質側腦室入路、翼點入路;若腫瘤位于小腦幕下,則取顳下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枕下旁正中入路。若患者腫瘤直徑低于3 cm,應給予整塊切除;若患者腫瘤直徑高于3 cm,則應分塊切除;若患者小腦幕已經受到腫瘤侵蝕,則應同時切除。
1.3評價指標
統計對照組的治療良好率,并與觀察組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患者治療效果使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進行評價,標準為:5分表示患者恢復良好,盡管存在輕度缺陷但仍然能夠正常生活;4分表示患者輕度殘疾,但是可以自理生活,并且在保護下能夠工作;3分表示患者重度殘疾,但意識清醒,需要旁人幫助照顧日常生活;2分表示患者呈植物生存狀態,眼睛能睜開,但只有最小反應;1分表示患者死亡[4]。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其標準為:若P值低于0.05,則提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若P值高于0.05,則提示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相關的研究發現,顱腦外傷、病毒感染、放射性照射、雙側聽神經瘤等均會加速蛛網膜細胞的分裂速度,并導致腦膜瘤發病[5]。該腫瘤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雖然屬于良性腫瘤,但是患者一旦有了明顯的臨床癥狀后,腫瘤已經較大,并對其視神經、聽神經、運動神經造成壓迫,從而為治療帶來難度[6]。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30例腦膜瘤患者采用了顯微手術,經對比分析研究可知,觀察組的治療良好率為96.7%,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因此提示顯微手術的治療效果更佳。李凱等人[7]在研究中對32例鞍結節腦膜瘤患者采用了顯微手術,相較于常規手術,顯微手術組患者的療效更佳,死亡率更低,且只有1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了動眼神經麻痹;而接受常規手術的患者則有18例出現了動眼神經麻痹、失語、肢體肌力減退等并發癥,說明顯微手術的治療安全性更高,患者的預后更佳。大部分腦膜瘤與周圍結構均存在蛛網膜間隙,因此必須在顯微鏡下進行細致的分辨以及耐心地分離,否則將會對患者腦部的大血管、相關分支、視神經造成損傷[8]。而小部分腦膜瘤的質地較為堅韌,蛛網膜間隙遭到破壞,或者與周圍血管緊密粘連,這時在手術中必須沿著腫瘤的包膜進行銳性分離,做到動作輕柔、準確,從而避免牽拉過度造成的損傷。更重要的是,如果大血管已經在腫瘤當中穿行,或者腫瘤包繞著大血管,且粘連緊密,那么應殘留少許腫瘤,切忌全切,否則將可能對患者的血管造成損傷,致使患者出現偏癱,甚至死亡[9]。
作者單位:遼寧省瓦房店第三醫院神經外科,遼寧 瓦房店116300
綜上所述,在腦膜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顯微手術的治療效果更佳,患者更加受益。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良好率對比[n(%)]
[1] 孫昭勝,毛建輝,張明哲. 中央區矢狀竇旁腦膜瘤顯微手術及中央溝靜脈保護(16例報告)[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5):314-315.
[2] 張榮偉,許峰,袁紹紀,等. 320排CT血管造影對竇旁腦膜瘤顯微手術的指導意義[J].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1,10(1):80-83.
[3] 單春格,周艷宏. 顯微手術聯合伽瑪刀治療矢狀竇中后1/3巨大竇旁腦膜瘤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91-92.
[4] 代秀勤,劉文祥,翟文華,等. 顯微手術切除顱內大型腦膜瘤并發癥的防治[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0,33(3):247-249.
[5] 袁盾,劉定陽,袁賢瑞,等. 鞍旁腦膜瘤顯微手術療效及遠期復發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8(7):699-703.
[6] 李監松,伍葵,徐光斌,等. 大腦鐮及矢狀竇旁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17(8):453-455.
[7] 李凱,李立新,黃保勝,等. 鞍結節腦膜瘤32例顯微手術治療體會[J]. 江蘇醫藥,2015,41(16):1910-1913.
[8] 王雄,張玉定. 內側型蝶骨嵴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6):143-146.
[9] 任力,周新軍,黃煥斌,等. 高齡患者中央區巨大腦膜瘤的顯微外科治療[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4,11(2):125-127.
Analysis and Report on the Effect of Microsurgery in Treatment of Meningioma
RU Weilin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Third Hospital of Wafangdian City,Wafangdian Liaoning 116300,China
R739.45
A
1674-9316(2016)14-004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