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劉麗園+張立波

[摘要]目的探討瘢痕子宮陰道分娩的并發癥并進行分析。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龍華新區中心醫院產科收治的孕周在37~42周孕婦180例,其中對照組90例為非瘢痕子宮妊娠者,觀察組90例為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者,兩組孕婦均采用陰道自然分娩,對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及產后并發癥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瘢痕子宮經陰道分娩患者產后患子宮內膜炎、產褥期感染及住院時間長短等方面與非瘢痕子宮自然分娩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患者相比,觀察組產后24h出血量及陰道助產略多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出現先兆子宮破裂的情況較對照組略多,但兩組之間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在充分掌握陰道試產的禁忌癥與適應癥的情況下,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密切監護并及時發現處理的情況下可經陰道分娩,雖有并發癥的發生但與非瘢痕子宮自然分娩相比并發癥的發生率在可控范圍內,因此,瘢痕子宮在符合陰道分娩、產婦自身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鼓勵其經陰道試產。
[關鍵詞]瘢痕子宮;陰道分娩;并發癥
瘢痕子宮是指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畸形矯治術、剖宮產手術、子宮成形術及子宮破裂或穿孔修復術等婦科手術后的子宮,其中剖宮產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是瘢痕子宮最常見的形成原因。而近年來,隨著醫學進步、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剖宮產的安全性也在不斷提高,孕婦在分娩方式的選擇上也逐漸多樣化,首次妊娠實施剖宮產的頻率也在不斷提高。而近幾年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改革,二胎政策的不斷放寬,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孕婦也在不斷增加,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對孕婦的孕期和分娩及產后等均有較大影響,由于部分醫生及多數患者對瘢痕子宮陰道分娩的并發癥存在過多疑慮使得瘢痕子宮的剖宮產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若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采用剖宮產會很大程度提高風險系數,且并發癥較多,預后較差,由此瘢痕子宮陰道分娩越來越多的受到產科醫生的關注。本研究就瘢痕子宮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龍華新區中心醫院產科收治的孕周在37~42周孕婦180例,其中采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試產成功分娩者90例,作為觀察組,非瘢痕子宮陰道分娩90例,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孕婦年齡(32.7±9.3)歲,身高(163.0±29.7)em,體重(43.6±37.4)kg;對照組孕婦年齡(34.3±11.5)歲,身高(158.0±34.8)em,體重(45.7±33.8)kg。觀察組納入原則:(1)妊娠女性孕周均在37~42周;(2)所有產婦有剖宮產史的均為一次剖宮產史,且距上次剖宮產時間超過2年;(3)所有孕婦均被確診為瘢痕子宮,超聲檢測子宮瘢痕厚度為0.26~0.78em,平均(0.36±0.13)em,且無胎盤前置現象;(4)上次剖宮產術切口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且無其他嚴重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等。對照組納入原則:(1)妊娠女性孕周均在37~42周;(2)所有產婦均無瘢痕子宮,且無胎盤前置現象;(3)所有產婦均無其他嚴重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等。所有產婦在年齡、身高、體重、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所有患者、孕婦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以及醫院相關部門的批準后實施。
1.2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治療與護理(1)每人都設有一名助產士進行產程檢測及心理護理,降低產婦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因素,指導產婦正確用力,加強溝通以及時了解產婦心理及身體狀況;(2)嚴密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及尿量、顏色等,密切觀察有無病理性縮復環、血尿等先兆子宮破裂征象;(3)密切監測胎心變化,第一產程進入活躍期以前30min聽一次胎心,進入活躍期后均給予持續電子胎心監護;(4)合理使用鎮痛劑及縮宮素等藥物,胎兒娩出后通過靜脈滴注或肌注等方式常規注射縮宮素;(5)胎兒娩出后盡快協助產婦娩出胎盤,并檢查胎盤的完整性及陰道流血量;(6)因產后2h是產后出血的高發時段,所以產后2h需繼續在產房進行觀察。
1.2.2觀察組在常規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情況適當選擇陰道助產縮短第二產程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子宮內膜炎、產褥期感染、先兆子宮破裂、陰道助產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4.0軟件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相比,觀察組產后24h出血量及陰道助產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發生先兆子宮破裂的情況觀察組明顯略高于對照組,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此之外,兩組產婦患子宮內膜炎、產褥期感染、陰道助產人數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瘢痕子宮是指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畸形矯治術、剖宮產手術、子宮成形術及子宮破裂或穿孔修復術等婦科手術后導致的子宮存在瘢痕,而剖宮產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是瘢痕子宮最常見的形成原因。近年來,隨著醫學界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手術妊娠的安全性不斷提高,孕婦在分娩方式的選擇上也逐漸多樣化,由于多種因素的介入如孕婦分娩疼痛有恐懼心理等,使得妊娠實施剖宮產的頻率也在不斷提高。而隨著計劃生育改革,二胎政策的不斷放寬,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產婦也在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不僅對孕婦的孕期和分娩及產后等有較大影響,而且分娩方式的選擇也對胎兒有一定影響。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發生瘢痕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及子宮破裂的機會增多,繼而分娩時產生較多并發癥,預后較差。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若采用剖宮產的方式對母嬰造成的影響更大,有研究表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不僅會導致產婦術中術后出血量增加,而且術后產生的腹腔粘連機會也很大幅度的增加產婦再次手術的幾率,延遲產婦出院時間,并且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嚴重并發癥也使得產婦的死亡風險加大。不僅如此,新生兒的病死幾率也會提高。
隨著瘢痕子宮手術后不良事件的增多,陰道分娩又逐漸被醫生重視起來。在嚴格掌握瘢痕子宮陰道分娩的禁忌癥與適應癥的情況下,讓產婦盡量選擇自然分娩,合理引導產婦進行正確生產,密切觀察產婦及胎兒情況,適時實施陰道助產技術縮短第二產程時間,可大大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產婦產后盡快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除此之外,自然分娩的胎兒在經過產道擠壓后,可充分排除肺部液體,減少胎兒肺部的液體潴留,從而降低胎兒出生后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新生兒身體素質。
本研究中,瘢痕子宮陰道分娩與非瘢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后并發癥的比較來看,無明顯差異,對于觀察組發生先兆子宮破裂及產后24小時出血量的案例較對照組略多這點,可能與前次子宮手術瘢痕愈合情況、產婦自身的心理及身體素質、子宮瘢痕等有關,主要的理論依據包括:瘢痕子宮的瘢痕處由于肌纖維的斷裂不連續而失去彈性,而瘢痕處周圍的肌纖維組織由于妊娠導致牽拉變薄,導致的子宮下段收縮力減弱,分娩時易出現子宮收縮乏力,易導致產后出血,此為其一;其二,可能由于分娩時子宮收縮,子宮內壓增加,在強烈的宮縮擠壓下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子宮頸撕裂或瘢痕破裂而造成產后出血;此外也可能由于胎盤及胎膜等剝離不全而導致殘留增加了患者的出血。而由于產婦的個體之間存在不同差異,包括體質、機體抵抗力、飲食營養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使得產婦產后的抗炎癥及抗感染能力大同小異,而對于兩組患者其他并發癥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孕婦,在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的情況下,可盡量選擇自然分娩,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