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業柏+李雙芝
【摘 要】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新生為例,從基本情況、個體情況認知、對大學生活的認知、對學校以及專業學習的認知、對處理與他人關系的認知等方面對其基本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并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新生入學教育、校園文化熏陶與班級建設等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新生 基本情況 調查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21-03
一、調查對象及其基本情況
了解大學生所想所思才能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研究當前大學新生在入學之后面臨的困惑,有助于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對此,為進一步了解新生對大學學習與生活的基本認識情況,筆者于2015年11月5日至2015年11月20日在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關于“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新生基本情況”的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基本信息、對學校的基本看法、學習、生活規劃,人際關系處理等。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42份,回收問卷237份,有效問卷237份,有效回收率97.93%。調查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屬于獨生子女的比例占到學生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屬于特殊家庭背景的大約占到14%左右。從這里可以得出,目前大學新生當中屬于獨生子女和特殊家庭背景的情況相對數量還是比較高,需要學校進行必要的關注。
就學生家庭基本經濟情況來看,據問卷數據可見,學生的學費主要還是依靠父母或者其他親戚朋友提供,這占了總人數的91.56%,能自己通過打工繳納學費的有5.49%。也正是這個原因,只有61.19%學生認為自己對在學校學習費用的承擔不存在大的問題;38.81%的學生認為存在一定的困難,這部分學生每個月基本生活費在500元以下,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并不是很好,需要及時關注這部分學生,配合學校做好獎助學金以及勤工儉學等工作。
二、對個體情況認知狀況
對自己的認知狀況包括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個性、自我約束能力的認識。
一般情況下,每一個人都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問卷結果來看,受訪學生絕大部分認為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支撐大學緊張的學習生活,只存在12人次,5.06%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體較差,對學習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難。對自己個性的認識上學生存在自己對自己認識不清的現象(見表2、表3)。
以上兩個表格的對比可以發現,只有大約40.08%的學生對自己的個性與特點有足夠的了解,但是在問到“你覺得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時,對自己的個性認識就存在不確定性,少部分學生不能明確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在談到自己是否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時,42.19%學生認為自己有自我管理能力,55.70%的學生認為自己自我管理能力,但不一定能堅持。這說明學生大都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提升知行轉化能力。
三、對大學生活的認知狀況
大學生活應該包括大學學習生活目標的確立、能力培養目標、大學生活適應等。
(一)大學學習生活目標的確立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見表4),對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也都有自己的一些規劃。但是從實際來看,學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并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尤其是宿舍環境與班級學風狀況更是對他們的影響巨大。也正是學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并不很看好,當問到“對于自己的前途,你怎么看”時,只有41.77%的學生感到充滿希望,余下的這部分學生要么是沒怎么想過(29.11%),要么就是感到很困惑,不該怎樣努力(27.85%)。對于如何對待大學的學習,絕大部分同學認為主要是通過平時的刻苦學習,只有15%左右的學生選擇考前突擊或者是走一步看一步。針對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目標以及對未來發展不明確的問題,需要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引導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規劃,鼓勵學生有目的地參加各種活動項目。
(二)能力培養目標狀況。學生對自己目前在哪一方面需要加強學習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在問到“你想在大學培養哪方面的能力”時(見表5),每一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明確了能力培養方向。由此希望學校多舉行關于為人處事(70.46%)、生活技能(52.74%)、禮貌禮儀(48.96%)、專業知識(75.11%)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同時調查還顯示,學生大都認同通過參加校內外社會實踐、上選修課、參加社團活動和自我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問到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大學生活時,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努力方向,24.05%的學生選擇一心一意學好專業,37.13%的學生選擇多閱讀書籍,提升自我內涵,36.7%的學生選擇參加校內外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也正是如此,學生希望學校能多舉辦各種比賽和報告會,為他們的大學生生活增加一些平臺。
對于課余時間的安排(見表6),學生主要也是根據自己的能力發展要求來進行選擇的,體現出目標與能力培養方向選擇的一致性。
(三)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分析。新生入學后都要面臨新環境、人際交往以及新的學習方式方法的挑戰,一名學生的適應能力越強,那么他融入新環境的速度越快。在回答“你認為什么是大學中最難適應”時,13.92%的學生認為與陌生人交往最難適應,13.50%的學生認為獨自搭理自身的一切最難適應,29.54%的學生認為學習方法的轉變最難適應,12.66%的學生認為陌生城市的生活環境最難適應,只有大約30.38%的學生認為自己可以適應一切。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大部分學生基本上都能逐漸適應大學生活,只有9.2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適應能力需要加強。在回答最苦惱的問題中,67.09%的學生認為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前途未卜是他們心目中最糾結的問題,其次才是校內競爭激烈,學習緊張,數量為54.85%。從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中可以得出,就業是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同時在學習方式方法的轉變、為人處事技巧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都要進一步的加強。建議可以通過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開展多一些關于大學學習生活的教育講座,專門開設一些關于大學人際交往、大學學習方法以及奮斗方向的課程或者講座。
四、對學校以及專業學習的認知狀況
學生對學校的認可程度會影響到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由于這幾年以來,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路專業就業前景看好,很多學生慕名而來。在回答“哪條原因使你最終選擇了柳鐵”時,36.29%的學生選擇了聽說好就業,29.96%的學生選擇了對學校感興趣,29.95%學生選擇被調劑或者是家長幫選擇的,3.8%選擇隨便選的。在問到“你對學校印象如何”時,62.03%的學生認為學校學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是一所非常理想的學校,有16.03%的學生明確表示柳鐵并不是他們理想中的學校。對于學校的紀律,94.93%的學生認為非常好和比較好,此外還有41.35%的學生認為學校食堂的飯菜不太可口,質量有待于提高。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對學校是認可的,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學生對學校不是很認可的現象,這就要求有針對性地把工作做到學生心里面去,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留人。
就對專業以及專業學習的認知狀況來看,專業是學生學習的平臺,一個人只有真正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才會用心去學習。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目前所學專業真正感興趣的并不是很多,只占調查對象的30.8%,被調劑的比例最高,比例為38.40%。剩下的學生當中要么是隨便選(20.68%),要么是家長選擇的(10.13%)。對于對目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56.96%的學生認為是滿意的,明確不滿意的數據為11.39%,此外對所學專業前景的認識中,34.13%的學生認為不清楚,13.92%的學生選擇“沒什么認識”,從這里可以看出,對學生的專業認識與專業歸屬感教育應該成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個重點,除開展專業交流會外,可以通過邀請已經畢業的優秀校友回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專業歸屬感。
五、對處理與他人關系的認知狀況
通過平時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新生大都個性比較突出,且獨生子女的比例占新生比例的四分之一,因此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問題成為了大部分學生的一個問題。調研顯示,70.46%的學生希望學校多開一些關于為人處事方面的講座,因為在他們看來,為人處事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大學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在大學期間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主要是處理好自己與同學和老師的關系。在回答“怎樣處理與同學的關系”上(見表7),絕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應該多交朋友,真誠對待身邊每一位同學。對于戀愛問題,大部分學生也是表現出了一種比較成熟的理念,24.89%的學生希望在學校期間可以談一場戀愛,67.51%的學生則是選擇了隨緣,即遇到合適的就談,只有7.6%的學生不贊成談戀愛,因此有必要在大學生中間開一場關于戀愛主題的講座,向學生灌輸文明戀愛觀。
在處理與老師的關系上,學生對輔導員和任課老師的看法各有不同。在回答對輔導員的看法上,36.2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輔導員認真負責,關心同學,50.6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輔導員工作比較負責,還有13.08即31人次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輔導員沒有做到本職工作。從這里可以看出,對于輔導員的工作,學生基本上持肯定態度,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是有一部分同學對輔導員的工作有一定的看法,需要輔導員在后期的工作中更加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真正交朋友。在對任課老師的評價上,學生主要評價如表8所示。
調查顯示在處理個人與同學,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關系,學生主要是把重點放在處理好與同學關系上。在回答“當你遇到問題時,想要得到誰幫助?”時,學生回答情況如下(見表9)。
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在校期間遇到問題時主要傾向于向同學尋求幫助,對于向輔導員尋求幫助的基本上很少,然而輔導員是學生在學校期間經常接觸的對象,可以說輔導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但是問卷的數據值得輔導員反思。
綜上所述,針對提出學生目前在學習生活以及為人處事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途徑進行解決,一是新生入學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應該包括這些內容:學生軍訓、團體輔導、專業交流會及相關講座,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大學生新生對自己所處環境,所學專業和如何正確規劃大學生活有一個指向性的指導。二是校園文化熏陶。環境對人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通過鼓勵新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加快適應大學生活,對學生人際關系處理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三是班級建設。主要是通過推進班級建設來推動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因為一個班學風積極向上的班級,必定會是一個人際關系和諧、對人起到正能量激勵作用的班級。
【作者簡介】覃業柏(1984— ),男,廣西貴港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輔導員;李雙芝(1988— ),女,廣西貴港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助教,輔導員。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