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張麗微 何紅娟 朱麗清 譚海峰
【摘 要】從分析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入手,闡述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內涵、主要實施措施及保障條件,并闡述高職高專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及其效果。
【關鍵詞】工作過程 開放式教學模式 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42-02
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教學質量,伴隨著我國高職教育不斷發展,各院校一直在進行教育手段、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提出了很多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職教育發展模式,比如“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放式教學”、“工學結合”等,但從整體上看,各類改革都是具體針對某一個方面進行,操作過于單一。城市社會是多功能、多目標的人工生態系統,具有復雜性、綜合性,這就要求學生綜合能力要有所提升,而大部分的改革結果依然存在人才水平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學生還是需要在畢業進入社會后,通過不斷的磨合才能融入工作。那么,有沒有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既能學好專業知識又能與社會接軌,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課堂即是車間、校園即是社會、同學即是工友”的目的呢?我們結合現有研究,在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中進行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在于打破傳統的教學體系,把相關理論知識和文化內容移植到實際工作任務中,使學生直接對接實際工作情境,而且這個對接不是由老師指定,而是由學生自主選擇或者創造情境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進行實踐,這些環節可以是成熟的工作過程,也可以是學生創造性的發明,滿足充分開放的要求。該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開放性地創新自己的工作構架,并實現自己選擇的工作情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就是要改革目前“由老師指定工作過程”這一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其創新水平。
筆者認為,“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依然是一種教學手段,它并不能脫離教學而單獨存在,因此,它的內涵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教學過程要求:
第一,充分開放是核心。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一個綜合性的大系統,而且隨著實踐的深入能不斷變化和運動來適應教學的需要,但在系統內部它又是相對穩定的。工作過程中的各個要素,包括內容、形式、成員、結構,都是在一個大的穩定系統內開放,但小系統內部時刻在變化,因此,學生可以充分發揮現代技術和信息手段,挖掘工作過程中新的內容,體現其創新水平,在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從學習者逐漸成長為工作者。
第二,范圍確定是保障。我們提出的“工作過程”指的是在企事業單位內部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內容和程序,這個程序中的某一環節或幾個環節可以創新,但不能去創造一個脫離現實生活的工作程序。因此,我們的范圍依然是在教學體系內部,這是保障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
第三,指導提升是根本。教學模式改革的對象依然是學生,學生以學為主,要保障教學效果,不能因為充分開放就完全讓學生自由地完成任何工作任務,老師作為指導人,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工作動態,對學生實施“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6個步驟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同時從學生的創新中提升自己,為指導下一屆學生提供科學參考。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應貫穿開放式教學模式的中心,是模式的精神靈魂。傳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權威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和開展,根據自己的意愿把所有的知識全部塞給學生,學生一直在被動接受,主體性受到壓抑,這是一種閉塞的教學模式。開放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要擺正教學雙方教與學的關系及矛盾,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沒有內因,外因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服務,教師要放下“師”架子,視為普通一員置身于“主體”之中。當然,我們也不是完全否定教師的地位,只是增強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開放式教學中責任更大,教師不僅自己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深入到學生主體中,知道學生想學什么,感興趣的是什么,專業上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對癥下藥,針對問題進行相關教學。我們期望把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充分結合起來,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性、主動性和參與性,這樣,學生才能學習到真正的知識,也才能得到較快的成長。
(二)以工作過程為保障。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要求在高職課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所以必須以本課程實際的工作過程為保障。它既是工作過程開放式課程的核心,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為了體現工作過程,要求課程應根據實際工作任務組織學習內容,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能融入工作任務中,學生在各項工作任務中通過實踐、探索、研究、創新等行為來掌握學習內容,獲得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保障該模式的教學效果。
(三)以開放為核心。沒有開放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教一點、學生做一點”根本無法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反而會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消極對待課程的內容,即使采用實際的工作過程,學生也會興趣全無,根本達不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的目的。因此,簡單地把課程的實際工作過程強行插入教學中,而沒有充分地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實質上與“填鴨式教學”沒有區別,只是把課本換成了工作過程而已。因此,我們要求以開放的形式進行課程改革,以開放性為核心,讓學生自己去了解、摸清、熟悉工作過程,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模塊或任務,這樣,學生有興趣,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四)以創新為動力。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我們一直強調應該在高等教育中創新教育體制機制,提供創新教育,用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以創新人才產生創新成果。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就是以創新為動力,讓學生在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領域完成工作過程,并在過程中體現創新能力,為其未來思想的開拓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以提高為根本。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本教學模式的改革對象依然是學生,學生以學為主,要保障教學效果,根本在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素質,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服務意識。我們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根本任務依然是培養有素質、有能力的適應當今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這也是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同時也能從學生的創新中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為指導下一屆學生提供科學參考。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保障條件
(一)教學目標應層次化。課程教學不應僅僅用過去的知識作為載體,還要更多地強調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讓學生養成解決現實問題及發展未來的意識,形成開放性的思維方式,自然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知識的能力。教學目標不應只局限于完成任務,而應針對各層次制定目標,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成為有團隊精神、有創新意識、有社會責任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達到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課程內容應職業化。既然我們要讓學生逐漸成為一個職業人,那么課程內容就不能局限于專業界限,而應當是職業化程度高的綜合化課程。課程內容不再是以前的教學大綱框定的內容,應該是與職業能力有關的開放內容,以解決本職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核心,且能夠不斷擴展和充實,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因此,必須體現教育的職業化,加強在職業能力要求下的操作技能訓練、素質訓練等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教師應全面化。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熟悉該課程的主要工作過程,又要有綜合的素養管控整個教學過程,還要有包容的心態開放整個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全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教師只有充分地進行自我學習和提高,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解決學生的各類問題,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課堂教學應互動化。教師在課堂不能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應根據學生的需要更多地指導和協調學生出現的難題,讓學生自己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更多地鍛煉自己。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根據各自的興趣,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去做職業相關的任務,在做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因此,應把學生的探索過程和工作過程體驗納入課程發展的體系中,產生一種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交互合作關系,以教與學的互動作用和雙向溝通方式調動師生的積極性。
四、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及效果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環境類專業必修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與職業結合緊密的課程,課程的實踐內容較多,工程任務能很好地結合教學任務。從本課程特點出發,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2012年該門課被列為本專業重點建設課程,2013年該課程的教學過程獲得廣西區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二等獎,在近三年的評教中,該課程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本課題組老師通過深入企業調查,檢查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企業對學生總體滿意率或工作稱職率大于80%。近3年,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均超過95%,社會用人單位對近3年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業務素質、職業技能評價較好,尤其強調學生上手快、主觀能動性強,且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公司的技術問題,各畢業生在本地區(行業)有良好聲譽。
總之,基于工作過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各方互動的教學實踐過程,其關鍵在于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配合和主動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通過實踐改革,該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解決職業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畢業后也能很快適應專業工作。但在實踐中也出現了問題,我們將繼續在學生中積極探索并實踐該教學模式,解決出現的問題,從而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樊開青,湯錦如.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
[2]唐國純,符傳誼.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3(8)
[3]邵士權.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4]杜鑫.工程教育模式下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18)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2014JGA348);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究課題(201401JG、201402JG、201502JG)
【作者簡介】陳 雷(1982— ),湖南長沙人,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