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珣
【摘 要】分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闡述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著力點,提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83-02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較為迅速,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明確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職生的實踐能力,為他們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展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在企業里親自操作,接觸實際的工作場景,提高學習和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強工作實踐能力。通過在企業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清楚工作中需要應用到的理論知識,進而積極學習這些內容,打下更加扎實的理論知識,為畢業后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大多是傳授職業道德理論,教會學生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有利于企業節約人力成本。企業在接收學生實習時,對企業自身來說是有利的,主要表現在:一是實習員工的成本比正式員工的成本要低得多,節約了企業的人力成本;二是高職學生通過兩年的理論學習,經過了系統的知識培訓,總體上掌握的技術較多,可以解決企業技術型人才缺乏的現象;三是高職學生具有很強的紀律性,自覺性較強,方便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最關鍵的是企業可以從學生實習這個過程來觀察學生,進而有選擇性地加以培養,逐漸壯大企業的知名度。工學結合不僅節約企業的許多成本,還為企業創造培養人才的機會。
(三)有助于豐富學校辦學資源。通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和教師都受益匪淺,教師可以第一時間深入到企業的各個崗位去熟悉工作流程,特別是酒店的設計、生產和營銷,讓教師在企業學到更多的先進技術和實戰經驗,為后期開展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教學經驗,促進專業教師知識的更新,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行性意見,推動學校辦學模式的改革。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與保障,不斷提高學校的就業率,擴大學校規模。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著力點
(一)重視課程建設。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明確提出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型人才。要想滿足酒店企業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明確好酒店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特別是酒店企業中的工作任務和角色分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師可以根據酒店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確定好教學內容,結合酒店專業工學結合的專業課程,堅持以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在模擬課堂中讓學生加以實踐,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體現專業優勢。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企業向國際化發展邁進,不管是在產品的生產標準還是在服務標準上都要求做到統一標準,真正讓酒店客人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享受到統一標準化的服務,真正實現服務質量的全球化。然而,很多高校酒店專業局限于學歷教育,在酒店管理過程中的專業性知識傳授較為過時,沒有更新到酒店管理的系統使用,充分考慮現代科技對酒店管理的影響,特別是在營銷系統、安保系統、物資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方面,這些現代技術的運用對酒店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應考慮這些專業系統的運用,教會學生在實際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這些高科技系統,為將來的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三)增強服務特色。酒店行業的特殊性要求酒店管理專業在教學時,多注重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提升酒店企業的企業形象。由于地區環境和發展的不均衡,酒店往往帶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因此,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必須結合地方的產業結構做相應調整,進而對教學內容加以優化,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地方發展的特殊性人才,帶動家鄉的經濟穩步增長。同時,高職院校應結合地方性發展要求對現階段的酒店管理專業進行改革,為地方提供優秀的人才儲備,進而推進現代酒店的快速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四)提高實踐技能。酒店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時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酒店管理工作做好做足,這樣才能真正適應酒店企業的發展。當然,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時需要與酒店聯系緊密,一起制定相應的專業培養內容,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具針對性,進而做到將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課堂轉變為情境逼真的酒店管理現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酒店專業的本質。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熟悉酒店管理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開展酒店管理教學,讓學生學習到更具有價值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帶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教學目標。學校只有在充分了解企業的用人標準的基礎上,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更好的教學模式。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需要從酒店企業的崗位要求出發,結合學校的專業教育內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由于酒店的行業特殊性,所需求的崗位有很大不同,企業可以將學校的優秀人才專門培養成企業所缺人才,這樣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此外,對特殊人才的教學目標需要企業參與進來,讓企業提出個性化的需求,學校再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合理設計出既能讓學生學好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專業性酒店人才。例如,在介紹酒店架構體系時,教師就需要明確好教學目標,告訴學生酒店企業中的架構體系有哪些,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也便于學生在后期工作中清楚地掌握每個部門之間的分工和主要職能,讓學生提前熟悉酒店框架布局,為將來更快地適應工作做足準備,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結合崗位構建內容。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決定了教學內容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學校需要有針對性地去當地酒店開展調研工作,也可以邀請酒店行業的負責人參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商定,通過對崗位的分析,加進更多關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次數,以真正打破傳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同時,還需要科學地設置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知識課,以及綜合訓練課等多課程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同時,學生還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加強自己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增強自己的就業競爭能力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例如,在學習酒店每個崗位的分工時,教師就可以和酒店企業緊密聯系,專門邀請酒店里的管理者結合酒店的崗位分布來給學生解答每個崗位職責內容和相應的主要內容,在現場給學生構建出一個合理的崗位結構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酒店企業的運作模式,增強學生對酒店企業的興趣,更加喜愛酒店行業,并積極投身于企業的管理中。加強企業與高職院校的緊密聯系,及時為酒店管理專業提供專業座談,積極解決學生對酒店企業的疑慮,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酒店管理知識,為解決酒店企業的人才需求提供可能。
(三)校企合作建立基地。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需要一個良好的實訓基地,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當然,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開設校內實訓室,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加以檢測,進行高度模擬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技能,特別是在前廳服務、餐飲服務和客房服務等,這樣才能真正確保實踐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此外,學校還可以要求酒店企業進行投資共建,擴大學校規模,參與實訓基地的經營管理,真正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鍛煉平臺,使其更好地為成為企業所需人才,更好地勝任企業所交代的工作任務,并更好更高質量地完成任務,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還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將來的職業規劃做好充分準備。
建設校企合作專業基地是新時代酒店管理專業的必然要求,只有增加與酒店企業的溝通交流次數,才能為酒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可以為更多高職學生提供畢業實習的場所,為學生將來的職業規劃提供最佳的就業平臺,真正為酒店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真正實現了校企的合作共贏,為高職院校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推動了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由此可見,校企合作平臺的建立,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企業的發展水平,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總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為企業培養專業型技術人才的重要方式。高職院校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結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對各項專業加以改革,創造出更好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出一條適合本院校發展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真正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型人才,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暢.高職院校學生的擇業影響因素研究——以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6)
[2]佘菁華.烏海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問題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5(35)
[3]關宜.校企合作視域下的高職酒店英語跨學科合作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2)
【作者簡介】黃 珣(1982— ),女,廣西柳州人,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