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新桃
【摘 要】大多數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有各式各樣的數學“創傷”。造成數學“創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從“預備知識”出發,了解學生數學“創傷”的癥狀,分析造成“創傷”的原因,從而開出相應的“處方”,有的放矢地進行“醫治”。即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突破初中數學的薄弱環節,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從而有效地開展中職數學的教學,實現中職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
【關鍵詞】中職數學 新課程標準 預備知識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091-02
中職數學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中職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幫助學生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服務于專業學科的學習,是中職數學教師的職責。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預備知識”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學生存在各式各樣的數學“創傷”。我們從“預備知識”出發,了解學生數學“創傷”的癥狀,分析造成“創傷”的原因,從而開出相應的“處方”,有的放矢地進行“醫治”。
一、了解“創傷”癥狀
中職數學教師,要了解學生。通過附錄中的“預備知識”,我們了解到中職生數學基礎薄弱,數學概念模糊,知識凌亂,存在各式各樣的數學“創傷”。具體癥狀表現如下:
(一)癥狀一:數學概念模糊
對數學概念只有模糊的印象。如知道實數、有理數、無理數,整式、分式等,而不清楚它們的概念及分類,如誤認為為分式。
對數學文字的理解能力差。能認識數學符號,卻不會用文字表述,如知道22=4,卻不知道2的平方是多少;尤其對如0.16的平方和0.16的平方根這樣僅一字之差的概念更易混淆。
(二)癥狀二:數學運算能力弱
數、式的運算能力差,辨別能力弱。如對(-2)2和-22,20080和02008,3-2和-32等容易混淆;不會分解因式,如x2-x-6;更不會進行分式運算,如沒人會計算。
不會去括號,更不會添括號。如去括號,錯解為:x-(3-x)=x-3-x;提取公因式時錯解為:8x4y+6x3y3-2x3y=2 x3y(4x+3y2)。
不會解方程和不等式。如不會解方程4x+3=0,x2-x-6=0;更不會解方程組;不會由2x-7y=8解得;不會解不等式2x+1≤0;遇到要去分母的不等式如,更不知道從何入手。
(三)癥狀三:欠缺數學觀察能力
二、分析“創傷”病理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連貫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習數學必須循序漸進,任何前面知識的遺漏都會成為后繼學習的障礙。中職生數學“創傷”累累,所以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學習心理:
(一)恐懼心理
從“創傷”癥狀表現可知,學生的數學知識鏈到處都有裂痕,學生每學一個新知識都需要補上這些裂痕,學起來特別辛苦,從而缺乏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和信心,所以怕學數學成了中職生的普遍心理。在招生時,學生會問:“我數學不好,能學好專業課嗎?”
(二)厭煩心理
中職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普遍缺乏認同感,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沒有學習的內在動力,長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對數學教師都沒有好感。學生聽說上數學課或見到數學老師都會產生厭煩情緒。
(三)自暴自棄心理
中職生對數學教育的價值很迷茫,不少學生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就已逐步放棄數學的學習。究其原因,一是越來越多的生意人雖然沒有學好數學,但能賺到大錢,使他們感到學不學數學無所謂;二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數學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需求,無法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中職生進行數學教育的信心。
三、開出“創傷”醫治“處方”
針對中職生數學“創傷”的“癥狀”和“病理”,我們從“預備知識”出發,開出“處方”,有的放矢地進行“醫治”和“療傷”。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絕大多數中職生不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上課不準備紙筆,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不敢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審題馬虎等。我們利用“預備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要求學生做筆記,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進行“圈、點、勾、畫”。(2)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或堂上練習,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上黑板板演,不懂就問。(3)指導審題,指導用規范的格式解題。(4)給予獨立思考的時間,并鼓勵互相學習、共同探討。
(二)整理歸類,突破初中數學的薄弱環節
針對學生數學基礎差,我們充分利用“預備知識”,有的放矢地進行查漏補缺,突破初中數學知識中的薄弱環節。(1)明晰重要的數學概念,要求用數學語言準確地進行表述或用數學符號表示,如絕對值、平方、平方根等概念。(2)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運算的訓練。如含有正負數及冪的綜合運算,分式的運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3)解題前指導學生觀察數或式的特點,靈活選擇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組,通過分析數式特點合理選擇代入消元法或加減消元法;分解因式時,先分析代數式的特點,靈活運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或十字交叉法。(4)通過對比解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如從分數的加減法過渡到分式的加減法;呈現不同的數或字母讓學生熟練運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注重數形結合,要求用數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三)加強師生情感溝通,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中職生的數學“創傷”存在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中職數學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從內心深處愛護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可以多用肢體語言如動作、表情、眼神與學生交流,取得學生的信任;及時發現并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為此我們設計了一份“平時成績記錄表”,對課堂中每個學生每一次的積極表現都作好記錄,使他們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四)合作學習,分層指導,改進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學生怕學數學,厭煩數學,以致于中職生在數學學習中很孤僻,不想問也不敢問同學或老師。我們會將一個班分成若干個數學學習小組,挑選一些基礎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小老師”,制造互相學習、合作學習的氛圍。然后我們進行分層指導,老師加強對“小老師”的輔導,并指導“小老師”對組內同學進行輔導。在中職數學的學習中,“小老師”的作用不可小瞧。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小問題,老師不一定能注意到,但我們的“小老師”能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讓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及時調整教學進度,適當降低教學難度
中職數學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有不少不可預知的學習難點。如果我們一味地趕進度,又將走回初中數學教學的老路,所以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控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根據堂上練習的情況和課后作業的批改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宜停下來先解決這些問題,及時地調整教學進度,并適當降低教學難度,讓我們的學生“跳一跳”能摘得到,“跑一跑”能跟得上。
只要我們不放棄,并努力地想辦法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我們的學生就都能在原有的數學基礎上得到進步。我們就能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從而有效地開展中職數學的教學,實現“中職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炯濤.數學教學論[M].南寧:教育出版社,1996
[2]李廣全,李尚志.數學:基礎模塊·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廣全.數學教學參考書:基礎模塊·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吳仁宏.新形勢下中職生數學學習障礙與對策[J].職業中學教育資源網,2009(2)
[5]喻平.數學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6]張國慶.數學課究竟應教給學生什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2)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