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俠
[摘 要]課堂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相長的過程,小學課堂教學亦是如此,小學生雖然在心智上面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小學生能給教師帶來的幫助與啟發是其他任何階段的學生所不能給予的。對于小學生在課堂當中無意之中制造的各種突發事件,小學教師就必須學會用寬容與理解的心態來進行處理和調解,要學會運用教學機制,不要輕易批評學生,也要保證絕對不能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便是善于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偶發事件,保證小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與價值觀念。本文將就小學課堂教學突偶發事件的處理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突偶發事件;處理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當前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出越發的多元化趨勢,在教育領域,廣大教師也更加主張教學的人性化與民主化,小學生也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崇尚自由高尚的個性追求。但是,在這樣的一個教學氛圍當中,小學課堂上的各種突偶發事件發生的概率是越來越高,小學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個性需求,對于教師的課堂管理工作來說會是一種很大的挑戰,于是,教師要如何妥善處理好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突偶發事件,如何引導小學生養成科學合理的主流價值觀念,是當前小學教師必須面臨與解決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教學與管理工作,就如何處理好課堂突偶發事件進行的相關分析,希望能夠對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何為課堂教學中的突偶發事件
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突偶發事件是非常常見的,一般而言,指的是和課堂教學目的無關而直接干擾教學程序的正常運行,突然發生的外來刺激或事件。由于它的出現,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上易形成新的優勢興奮中心,從而導致原有條件反射活動的抑制或破壞,從而阻塞教學信息傳遞通道,使教學信息大量“丟失”,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當前的小學課堂教學中突偶發事件的類型分析
現階段的小學生深受時代思想與教學理念的影響,表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個性特征,每一個小學生都是有著自己的特色存在的,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個性鮮明的小學生,都敢于在課堂上公開表達自己的各種“異端”,這也就使得課堂教學中出現突偶發事件的概率不斷提高,并且突偶發事件的表現形式也是越來越多樣化,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應對日益多元化的突偶發事件,提升自己的處理水平與質量。其實,縱觀當前的小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突偶發事件,只要我們深入進去,認真分析,便很容易找到這些復雜多元的突偶發事件中是存在著很多的共同點的,這其中是存在著一些普遍規律的。通常情況下,小學課堂教學中突偶發事件共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小學生個性偏沖動。當前的小學生極度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內心感受,很可能因為教師無意之間說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表現出極大的不滿,與教師發生頂撞,這種突偶發事件更多地發生在一些“問題學生”的身上,很多情況下,他們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緒,他們實際上是用“錯誤的方法表達了某些合理的要求”,其本意也不是要和教師作對。所以這類突發事件的發生具有偶然性,教師如果處理得好,不僅能達到良好的教育學生的目的,還能獲得學生的更多擁戴。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在他們心中留下怨恨的種子,還會降低教師的威信,使以后的工作越來越難做。
第二種就是小學生愛記仇。小學生總是會將教師之前處理不是很妥當的事情牢牢記在心里,然后伺機進行發泄,故意挑起事端,以另類的言行激起他們的憤怒以致于失態,從而達到擾亂課堂或者取笑教師的目的,以此排解自己的不滿情緒。
第三種是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其實,小學生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存在著非常大的不穩定性,有些小學生在課堂上搗亂的時候,其實他們也是無意識的,他們并不是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在說什么、做什么。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他們進行太過嚴厲的批評,太嚴厲的批評會 引來他們的公開頂撞,最后難堪的是教師自己。
三、小學課堂教學突偶發事件處理策略分析
小學教師要想處理好課堂突發事件,就必須要拿出作為專業教師該有的耐心與愛心,注重自己的管理藝術與方法,不要輕易認定學生在課堂上的某些行為就是在故意搗亂,更要注意自己的教育語氣,要采用科學的處理辦法,要時刻注意維護好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異端行為,教師要有著自己客觀與理性的認識,不要一概進行否認,并不是出現異端行為的學生就是問題學生,教師要學會尊重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不要只會拿教師的權威來壓制學生,更不可一味地縱容學生,一定要掌握好管理學生的度,科學地處理好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突偶發事件。
四、教師要始終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尊重每一個小學生
教師并不是圣人,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不能禮貌相待,與教師百般不配合,必然也會產生難過甚至憤怒的心理,這是人之常情,此時,教師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專業素養,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時刻提醒自己發脾氣并無益于事情的解決,在學生面前展現自己的禮貌、寬容、尊重等交往品德,忍耐、克制等人格品質將慢慢深入學生心中,教師的人格威信也將逐步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
五、教師要具備迅速進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具備這樣的一種清醒認識,科學的教學需要的不僅僅是情感,同時也需要理性,在師生關系或者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出現不和諧的現象時,最需要的還是教師理性的處理方式,不僅僅需要冷靜地進行分析,更要主動地尋找不和諧現象背后所出現的真實原因。
善于發現,找準突破口。師生有矛盾,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往往在老師的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居高臨下地強令學生主動退讓,已經成為一種不明智的做法,它不能為我們帶來想要的效果。然而我們依然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去尋找、去發現解決矛盾突破口,使學生樂意主動承認錯誤并改正。
六、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沒有愛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教師的愛絕對不是萬能的,教師一定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科學高效地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發生的突偶發事件。
參考文獻:
[1]李曉艷.《學周刊》-2015探索小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科學處理方法.
[2]李桃.《亞太教育》-2016關于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及應對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