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
【摘 要】本文以英語教學中學生交流差異為研究對象,圍繞交流中存在問題,提出“關注個體差異,引導同伴對話;重視組內差異,支持成員協作;圍繞團隊差異,嘗試小組競賽;突出師生差異,鼓勵彼此溝通”等活化英語課堂教學的四大策略,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課堂 交流差異 情境 協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36-02
英語新課改標準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制定適宜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激活自身內驅動力的基礎上主動調整學習方法,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過,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英語表達缺少足夠的信心,不愿說、不敢說、不能說成為一大通病,“啞巴英語”現象很普遍,未能突出差別化施教和差異化交流,使得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獨霸的講臺。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打造“議論紛紛、情趣濃濃”的課堂,需要教師好好研究,將學生學習不同和交流差異轉變為主動表達的優勢,讓差異不再被輕視和拒絕,而是在主動修補中達成共同進步的“共識”。
一、關注個體差異,引導同伴“對話”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切入點,讓他們在彼此對話的過程中找到各自問題,利于他們在搜集相應學習素材基礎上探尋更為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由對白中互通有無,使得課堂教學更有動感;借助同伴對話引導雙方主動交流,讓彼此之間的語言信息差有更加靈活自如的運用載體,便于學生主動交流。
(二)引導學生通過同伴對話互通有無。圍繞學生個體差異引導自由對話,能使得學生獲得更多學習機會,便于他們有效發現問題。首先讓學生在獲得足夠的學習心理安全的空間中主動探知,激活他們學習強烈求知激情。其次,多為學生創造自由、輕松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相互對話,深化感知。最后,多幫助學生歸納不同觀點和方法,引導他們根據相異的意見提出相關的策略,讓他們在深入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彼此探知的“共同點”,便于他們在有效探尋和相互對話中彼此深受啟發。
如,在人教版(下同)必修四的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Reading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閱讀引導中,筆者建議學生根據預先出現的圖片,引導學生就“How many women of achievement do you know?”進行同桌交流,建議他們在相互表達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整體理解感知。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圍繞各自在閱讀中的感受,主動說出自己對當今世界上杰出婦女的評價,鼓勵他們就其中的一些觀點進行討論。結合有關Jane的生活經歷,要求學生能夠從其巨大影響方面認識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學生在同伴對話中主動暢言,能使得他們彼此之間的理解不再困難,而是在主動表述基礎上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們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二、重視組內差異,支持成員“協作”
(一)以差異為前提,引導學生相互協作。學生有各不相同的需求使得小組內的差異更加突出,以差異為前提,引導學生分組,達成共識,建立彼此合作的基礎,利于他們在強化理解感知的過程中獲得實踐綜合運用本領。小組成員協作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彰顯生氣活力。將組內差異變成協作的“資本”,引導學生在盡情釋放自己異議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自由權和支配權,讓他們能夠有足夠的表達探知信心和激情。
(二)創設相應的任務,讓學生有針對性選擇運用。首先,創設任務,讓學生在主動探學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思維方法。其次,關注組內成員的異議,讓他們能夠結合各自的感悟,通過對話討論、質疑爭辯的形式互動,利于他們在實踐中增強感知。再次,圍繞組內差異,讓學生結合各自的想法主動探究,亮出各自的方法絕活,更能夠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思維。最后,借助任務推動學生合作,讓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各自最近發展區域內主動嘗試,讓自愿表達成為一種常態。
如,在必修三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的“Reading A trip on‘the true north”閱讀指導中,筆者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學習重點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圍繞“How do understand the title?”和“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進行組內討論,讓學生圍繞設置的問題任務深入探討。結合學生的問題,鼓勵他們針對各自的疑難問題予以互動交流,幫助他們在不受拘束的學習環境中主動探解策略方法,讓他們能夠不再隱藏自己的“問題”,鼓勵在互助協作的過程中找到多樣化的方法,形成百家爭鳴的生動活潑場景。在此基礎上,要求小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學習能力主動認領相應的任務,幫助他們在相互交流溝通的前提下提出有效的對策和方法,讓他們融入其中進行互動。
三、圍繞團隊差異,嘗試小組“競賽”
(一)組間競賽。基于團隊差異基礎上的競賽,使得學生更有生機活力。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主動團結一致,并進行組間競爭,讓他們在相互PK的過程中增強識記,在相互表達交流中提高整體運用能力。其次,根據團隊的差異,組織學生進行競爭性交流互動,使得他們在相互爭辯中產生旺盛的學習動力。讓團隊的差異不再成為協作交流的阻力,而是在平等競賽的過程中發現更多學習內容。
(二)組間交流。一是圍繞團隊差異,結合課程學習內容設置可競爭性的任務思考題目,讓他們在相互對抗的過程中團結一致。二是多融入學生競賽過程中,指導學生根據合作競賽的過程主動歸納,讓他們在活躍思維的過程中強化理解感知。三是多尊重團隊之間的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在反思中主動自我調整,在集思廣益中完善學習思維方法。
如,在必修三的 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的“Reading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教學中,筆者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和“Which festival do you think the most fun? Why?”等問題進行小組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意見。結合小組的意見和建議,推選相應的主辯手以及其他的辯手,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有爭辯學習的機會。根據團隊的差異,引導學生在統一相關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集體實力 ,讓他們在主動競爭的過程中豐富視野思維。通過發揮團隊的力量進行小組競賽,使得學生走出個體認知不足,在相互競爭交流中取長補短,活躍課堂環境氛圍。
四、突出師生差異,鼓勵彼此“溝通”
(一)正視師生差異,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師生有別,更有差異。傳統的師生不對等關系使得學生成為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彼此之間的不平等使得學生被動學習英語,也給溝通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標準倡導的重要準則,也是教師必須遵循的法則。新型師生關系,讓傳統的師生差異逐步發生了變化,讓學生以首席的平等者真正站在課堂上,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
(二)平等對話,彼此溝通。首先,以平等為前提,讓學生站在課堂上主動向教師發難提問,更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環境氛圍。圍繞師生差異,讓學生能夠在和諧的情境中主動對話溝通,更利于他們發現問題和把握知識體系脈絡,形成全面理解感知。其次,多走下講臺,巡視觀察和虛心傾聽不同的意見,讓學生不再帶著緊張和懼怕去表述,幫助他們在友好和諧的環境中自動闡述,能使得課堂更有人文味道。最后,教師多給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能使得學生在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主動建言獻策,快樂的課堂也便應運而生了。
如,在必修二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Reading An interview”教學中,筆者給了學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權利,建議他們就“The interesting history and story about Olympic Games”和“What do you get from Olympic Games?”主動搜集相應的背景資料,讓他們在主動嘗試中積淀相應的語言文化知識。通過前置性引導,使得學生對閱讀素材內容有了更為直觀清晰的認識,使得他們有話和老師溝通。筆者也請學生到臺上就“What did I know about Olympic Games”作主題演講,讓學生能有針對性表述自己搜集成果。教師則作為觀眾,點評他們的精彩和閃光點,讓他們能主動展現和積極向教師發難。師生之間的無障礙溝通,讓課堂更富有人文性,活潑的課堂也就油然而生。
如前所言,以學生的學習差異為基礎,突出交流的互動性和多樣化,幫助學生在主動查漏補缺的過程中自覺修正問題,明確交流方向,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創設具有啟發性問題和和諧情境氛圍,引導學生自由探知與積極對話,幫助他們在表達過程中增強問題探知意識,利于提高其英語表達綜合性和敏銳性,滿足學科綜合素養發展需要。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