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英梅
[摘 要]幼兒園狠抓常規教育,是因為常規教育是幼兒園的一項重點工作。幼兒的常規習慣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生活常規、學習常規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國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幼兒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應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常規。
[關鍵詞]常規;幼兒教育;常規習慣培養
可見科學的、符合新的教育觀念的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保證,對一個幼兒園班級來說,是否有良好的常規,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幼兒好的常規習慣呢,就小班的常規習慣的培養我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觀點:
首先,幼兒有了良好的常規習慣,那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有序地進行。對于每一位幼兒來說特別是小班的幼兒,一定要給他們創設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來引導他們理解常規,以耐心說服和表揚為主正面引導幼兒,使幼兒較好的適應集體生活,同時幫助幼兒改正不良的習慣,使幼兒的生活有節奏,促進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我認為,在小班的常規培養中,教師的管理工作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幼兒園的各項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發展。
一、觀察班級幼兒的個性, 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在一日活動中,我采用各種方法對幼兒進行指導,讓幼兒明確一日活動過程中不同的活動常規要求。如:上課、游戲、區域、加餐等活動時一定保持安靜,下課在教室里可以走動但絕不能跑,戶外拿玩具必須按指定的路線走,蕩秋千不能蕩的很高,及時告訴他們危險所在等,不僅避免了幼兒出現意外傷害的紀律性,也約束了幼兒不正確的做法,使孩子們逐步熟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另外, 要想讓剛入園的孩子聽你的,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孩子最喜歡得到老師的愛撫,我們經常會用擁抱和親切的話語來表示對他們的贊揚和愛。如,每天早上,老師與孩子之間要相互問好,那么我會抱一抱或親一親孩子,夸一夸他們對老師有禮貌,來到幼兒園不哭不鬧,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這樣,老師與孩子之間既交流了情感,又培養了孩子有禮貌的習慣。同時,老師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須正確對待每一位孩子,對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帶著情緒來對待孩子,高興時對孩子犯的錯誤視而不見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時孩子的無心之過也會遭受大人的批評,這是對孩子不公平的,班里的每位教師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態度各異,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或者干脆誰都不聽,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我們老師要經常統一思想,從不放松。
二、利用兒歌、故事及教育圖片內容來增強幼兒良好習慣的意識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我便利用一些兒歌內容、故事情節來教育幼兒。如:為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每天堅持讓孩子帶干凈的小手帕。在平時,我經常會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請把你們的小手帕拿出來,我們和小手帕來做游戲吧!”有些孩子會高興地拿出小手帕,而有的就會低頭不語,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天天帶好小手帕呢?我想通過家長提醒孩子每天堅持帶上干凈的手帕,這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另外,有些孩子總是不能養成飯前洗手的還習慣,于是我通過講《好習慣》的故事,讓幼兒了解了有些小伙伴飯前不洗手,吃飯后肚子痛的例子,強化了孩子們飯前洗手的意識,這樣,孩子們不但聽故事時很認真,而且對于內容也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以后互相監督,飯前洗手的常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又如培養幼兒加餐的常規,加餐前我給幼兒念兒歌:"小朋友,來吃飯,坐端正,手扶碗。小筷子,本領大,吃飯夾菜全靠它。不剩飯,不挑菜,自己吃飯真能干。"等,總之,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反復訓練,常規則會自然生成。
三、要多鼓勵、正面引導幼兒
小班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還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師講的對,幼兒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作為老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之處。在常規教育中,教師也應多從正面引導幼兒,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對孩子正確、良好的行為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鞏固、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對班上的每個孩子我們都盡量鼓勵他們,從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隨意當眾批評某幼兒,保護孩子的隱私,對稍有進步的幼兒全班點名表揚。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孩子在點滴的鼓勵中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與關心,才能成長得更快!對幼兒的正面行為和點滴進步,我們都應積極鼓勵、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
四、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來引導他們理解常規
對于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習慣除了日常抓、反復抓外,還必須針對一段時間出現的問題重點抓。如小班幼兒放玩具,總是隨便亂放,這時老師就要做示范并提出要求: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再如,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出現打鬧追跑、無規則意識的亂玩玩具時,那么老師共同就孩子這一問題制定統一要求及制度,一旦孩子們再次出現此現象,立即停玩一次,在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幼兒能夠清楚的知道不守規則就沒有游戲的自由的道理,不用老師時刻監督也能有序的開展區域活動。當然,他們有時也會遺忘,這時我會馬上提醒、指導,反復練習。時間一長,在一般情況下,幼兒都能保持良好的常規習慣。常規培養建立在幼兒充分的自身體驗上,便于幼兒理解并自覺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常規培養是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要處處做個有心人,要學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在一日活動開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為幼兒創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條件與環境,讓幼兒能充分的自我服務,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