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培養人才的基礎。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才能使其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手段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深,非常難以改變這種現狀,而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上看,必須改變人才培養與教育方式,才可確保其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模式需進行創新,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一、創新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育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促進語文教學發生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自主能力。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和發展,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語文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考評創新,在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思想處于養成時期,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高感情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門已經對小學教育進行了相應改革,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培養人才的新要求,不過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上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落后
我國現階段的語文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的創新,盡管新課程改革中已經對小學語文教學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育新理念也逐漸被推廣,不過小學語文教育受傳統教育影響太深,傳統教學理念未被打破,教育過程中遵循以往的教育理念,注重理a論教學,且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
(二)教學模式落后
在小學課堂中,大部分語文教育均以老師講解為主,并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作為聽眾,整個語文課堂顯得沒有活力,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他們創造能力的培養。
(三)教育手段落后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并沒有得到合理應用,部分學校未制定科學的教育目標,教學手段落后,無法實現語文教育的創新。學生的心理與生理均具備階段性特征,教育內容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實踐
(一)創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主要內容是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做出調整,通過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情感上的關注,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述《四季》一課時,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課文的內容,了解四個季節的特點并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在課文學習之后,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小學教育若要創新,老師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具備創新意識。例如老師在講述《亡羊補牢》一刻時,可提前準備多張圖片,給予學生豐富的想象,有利于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有進一步了解。在《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有相關規定,小學語文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創造能力,使他們的潛能被激發,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自身能力。通過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啟發學生,讓他們的思維不受局限,可有效培養他們靈活處理事情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內容
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可確保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小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老師不能將語文教學局限于書本上,而是需要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空間,讓學生對于課外知識也有所了解。例如當學生學習杜甫所創作的一首古詩時,老師可以對知識進行擴展,將杜甫所寫的有名的詩句與學生分享,并講述杜甫創作這首詩的背景,讓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有更深刻了解,培養他們古詩詞欣賞能力。老師在語文課堂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并創新教育內容,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樣他們能夠迅速融入課堂中,有利于使其知識面得到擴展,學習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四)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中
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工具不能僅局限于黑板、粉筆上,要想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系統知識,必須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它能夠實現圖文并茂,并且可以根據教學需求,為學生播放動畫,向他們呈現更多教學資料,節約課堂時間。
四、結論
創新教育理念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理念,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促進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將創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的各個方面,促進創新教育思想的正確運用和良好實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敬霜.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205.
[2]杜春華.談談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設計[J].中華少年,2016,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