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綱+張艷君
目前高職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存在著難以適應企業需求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是因為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企業元素的缺失,使得學生素質中涉及企業的團隊協作、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方面沒有得到很好地培養。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在長期的辦學活動中形成的價值標準、社會心理、基本信念、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關的優良的校風和學風。高職院校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是一項重點工程,尤其對目前以加強內涵建設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建設中將企業元素融入到高職校園文化對于人才培養,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力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1.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元素的融合有利于高職教育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畢業生要能夠適應當地企業情況,這些要求就高職院校把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制度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去,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中能夠與企業文化相對接,進而使高職生在校園內就接受企業元素的影響,使學生提前具備企業職工所具備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社會賦予高職院校的職責,創建出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才能使高職院校占據一席之地,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2.企業元素在校企文化的融入有利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推進
目前不少校企合作的僅限于利用學校和企業里的物質層面的資源,來強化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對于學生的職業情懷、愛崗敬業、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具有企業元素特點的能力的培養還未能得到學校的重視。實際上學生要想及時適應企業要求,具備軟能力方面的重要程度尤其重要。因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盡快引入企業元素,全面融合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深入發展。
3.企業元素的介入有利于學生發展
目前高職生進入企業后表現出頻頻跳槽、不遵守企業紀律等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高職生與企業價值觀念和文化的差異。它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學校學習的環境與企業工作的環境反差較大,很難適應,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難以發揮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就是不適應企業文化,不能融入到企業團隊中去,感覺被“隔離”和“角落化”。因此,只有使校園文化中體現企業元素,讓學生在學校就提前感知企業的經營理念,了解企業的管理制度,掌握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樣才能有利于畢業生早日適應企業的需要。
二、具有企業元素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1.具有企業元素的物質文化
高職院校物質文化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等內容,它對師生員工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企業元素的校園環境建設可以布置有職業感召力的雕塑、名言牌同時將教學樓、宿舍樓可以用優秀企業、行業知名人士來命名,在顯著位置粘貼相關行業的勞動模范照片,優秀企業家、畢業生的寄語以及專業相關的知名企業的管理理念、規范及行業質量標準,并及時更新本行業或專業的發展趨勢與業內用人的最新要求。
2.具有企業元素的精神文化
高職院校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與核心。它包括辦學傳統、辦學理念、學校歷史,幾種體現在校訓、校風、學風等方面。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中還應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實事求是、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犧牲奉獻、勇于競爭、艱苦奮斗、愛崗敬業、追求卓越、敢冒風險、超越自我”等精神融入其中,以營造濃厚的行業氛圍。
三、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途徑
1.融入企業管理體制,創建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
首先研究當地優秀的企業運營體制和管理機制,然后采取適當的方式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建立有企業家、企業技術人員等各方面人士參與的院校理事會、建立相關項目建設的董事會或校企合作聯合體,在這些團體中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會產生交流、碰撞、融合,使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在機制體制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校企共同規劃、共同治理、共同培養、共同教學的體制機制,在一定的高度和相當的環境中營造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的氛圍,增強高職院校的辦學活力和實力。
2.融入企業理念,建設具有企業特色的校園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優秀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是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應跳出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當地企業實際,調整辦學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薪新的職業生涯設計管理模式,圍繞學生將來就業需要進行制度建設,積極引入企業資源,使師生感受優秀企業的文化精髓,老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傳授,同時注重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團隊合作、創新精神的職業道德的培養,進而贏得在企業發展的機會。
3.引入企業資源,在人才培養中建設校園文化
首先,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加強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企業元素對接的內容之一就是專業建設的對接,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組織和實施教學;針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實際要求設置專業課程;發揮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專業指導作用,將行業最新最前沿的技術、產品引入專業課程建設,促進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企業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企業文化的講授,學生可以獲得有關于企業文化的概念、內涵和精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實際案例,通過這種潛隱默化的引導使學生,在教學過程感覺到企業文化的魅力、企業文化的實質內涵,從而對于企業文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第三,在學生的評價機制上,引入企業績效考核辦法。 在學生的評價方面引入企業績效考核標準,構建高職學生新的評價機制,形成一個適應企業管理的用人標準導向,綜合評價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的業績,作為學習等級評定依據。這樣使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的獎懲制度,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利于高職校園文化中企業元素的融入。
第四,增強實訓實習基地中企業元素的融入。在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環境中模擬企業的管理模式,由學校老師和企業員工來共同培養學員,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在生產過程中體驗到工作狀態,感受企業發展 ,這樣會使校園文化能夠更容易接受企業元素,推動校園文化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