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保障我國農業后繼有人,有利于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本文就新型職業農民的范疇和推進吉林西部新型職業農民的意義和途徑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吉林西部;意義;途徑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而提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體制創新和人才創新的有機結合,這是按照中央的要求,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和滿足農民的意愿的需要。從2014年起,我國啟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吉林西部的農廣校為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開展了豐富多彩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活動,開創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局面。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范疇
新型職業農民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出現的一類新型職業群體,是社會化大生產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F代農業發展方向的是新型經營主體即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是家庭經營的基石、合作組織的骨干、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中堅力量,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新型職業農民是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作為自身職業的人員,且具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專業生產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意識,具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他們為“三農”工作提供科技支撐,促使培訓學員早日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
二、推進吉林西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義
(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就是培育“三農”事業的未來,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只有抓住機遇、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才能全面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穩定和壯大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建設具有吉林西部特色的現代農業做出貢獻。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這是作為關系長遠、關系根本的大事來抓,通過技術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擁有較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從事農業,吸引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現代農業,才能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能力和后勁。
(三)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是促進信箱城鎮化的途徑之一。吉林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建設,有利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途徑
(一)健全職業農民培育機制
完善就業培訓模式,推行“職業培訓包”模式;推進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圍繞區域經濟特點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失業人員轉崗培訓。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
(二)做好廣泛宣傳工作
對職業農民發放宣傳資料免費為農民發放了內容淺顯易懂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手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宣傳資料。使農民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了廣大農民參與培訓學習的積極性,為下一步開展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開展多項內容的培訓會
一是設計職業農民培育方案。包括被培育職業農民的人員組織、培育教師組建遴選、職業農民培育內容設計、具體操作方案,讓職業農民培育在規范化和科學化下開展工作。
二是組建專家教師隊伍。當地比較有名的專家、高級教師和本校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組成比較精良的教師隊伍,全面推行導師制,建立教師與學員“一對一”或“一對多”相對固定的關系,發揮導師教育培訓輔導、產業發展引導和生產生活指導作用。
三是培訓必備的現代網絡平臺知識。對互聯網+的網絡商務平臺進行培訓,能夠讓他們在家里,足不出戶就能將農產品銷售出去,如集財務系統、門戶網站、智能通、農富寶、微信平臺及OA系統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自主設計開發的特色產品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這樣可以實現線下服務與線上服務的有效融合與互動。
四是針對農民的需要的實用技術進行現場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教師們分別采取了互動式、講解式、提問式等培訓模式,運用教學課件科學合理為學員授課,使培訓內容達到圖文并茂。對不同類型的職業農民,到田間地頭、農場、加工廠等地點進行實地觀摩和操作。
(四)利用好政府給予的大力扶持
吉林西部各地對認定的職業農民要創新扶持辦法,重點提供信貸、儲藏、農機、保險、農業生產輔助設施用地等服務,以服務促認定,以認定促培養;要在教育培訓、產業補貼、土地流轉、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社會保障和獎勵激勵等政策方面優先扶持;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五)抓好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
要堅持政府主導和農民自愿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職業農民,實施差異化的認定標準。按照《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指導意見》,結合吉林西部的實際,研究制定具體的認定辦法,確定認定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認真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要認定的初級新型職業農民要實行全程管理,建檔立冊、信息化管理、證書年審等制度。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認定,不是設置務農門檻,更好地引導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發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總之,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好、儲備好,是推進吉林西部城鎮化建設和“三農”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者簡介:王德錄(1962-),男,白城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2014年度課題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吉林西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職業農民教育問題研究(課題編號:ZD14119)”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