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初中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設置的,是體現“課程標準”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景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設置已向大語文觀邁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帶的嶄新氣象的同時,也發現了綜合性學習教學的誤區——學習目標單一狹隘地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本內容延伸的一種課外學習,從而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學習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拘泥于既定的教學目標,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的生成性、多層性。 如七年級(下)第三單元《我也追“星”》的綜合性學習,既是本單元由課內認識名人向課外了解的延伸,又是為了對現代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現象予以正確引導。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讓學生在課外了解更多的名人、偉人,從他們的故事中懂得為人之道,明白成功之道,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情感態度,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能力、閱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由于把學習過程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與手段,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沒有因學生表現出的不耐煩而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目標。所以很多學生以作業多沒時間,或是找不資料為借口,兩周下來查閱資料工作收獲甚微,沒有大量的閱讀了解,自然就談不出什么心得體會,課堂交流就只好照本宣科,讀讀資料。這次學習活動的失敗使我對活動目標的確定有了新的理解。教師除了考慮教材預設的目標之外,更要考慮學生心中的問題、困惑、見解、經驗、興趣、思維等。它們不僅是學習活動的起點,而且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增長點。教師必須在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力水平、情感特征的基礎來確定活動目標,更要根據綜合性學習目標的成性的特點,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目標,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使綜合性學習成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此外,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是建立在學生發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的。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我們必須站在整體認識的高度,在了解學生實際與需要的基礎上,放棄急功近利的教學理念,尊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的客觀規律,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發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于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著眼于“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是綜合性學習完成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一使命的關鍵。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便于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 如七年級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這就是我”這一主題,這樣安排的意圖就是考慮到學生剛跨進中學大門,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與學習方式,學生大都有種焦急憂慮的感覺,通過這個學習活動不僅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也是能幫助學生找到自信,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所以這次學習活動除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 結合課文學習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2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3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拔覑畚壹摇边@一綜合性學習除了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還要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像“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于學生家庭背景不同 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 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回避,必須認真對待。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 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于經濟、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如果處理得當,恰恰可以成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