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最初見到鐘運紅,緣于2011年對幾江幼兒園的一次采訪。當時,初任園長的她,身上散發著兒童般的熱情和青春的氣息,對孩子、對教育、對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渴望。后來,每次去幾江幼兒園,都會發現那里的新變化。老師們用心設計著園內的每一處細節,利用本土資源創設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實現著把幼兒園建成 “美麗的花園、溫馨的家園、幸福的樂園”的目標。
2013年5月20日,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幾江幼兒園舉行,使得這所幼兒園走出重慶、走向全國。2014年,哈佛大學博士、孟菲斯大學教授薛燁來幾幼講學,驚嘆于在美國都找不出多少條件這么好的幼兒園。
如今,鐘運紅正帶領這個擁有84年辦園歷史和文化積淀的幼兒園及其團隊,堅守民族文化,打造專業品質,夢想以立足本土的教育躋身于世界優秀幼兒園之林。帶著“生活家”這個話題,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鐘運紅的教育生活世界。
問:每次到幾江幼兒園,我們都能感受到新的變化。這種變化,跟您及整個教師團隊的生活理念應該是分不開的。您心目中的生活家是什么樣的呢?
答:看到生活家,我想到了周作人在《知堂談吃》里說的:“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如果說此岸是茍且,彼岸是詩和遠方,那么生活家應該是能兼顧此岸和彼岸的人。至于說教育者中的生活家,我覺得應該是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追求品位、品質,對生活和工作都有美好的認識和追求,這樣才能帶給孩子生態的教育,文化與品行的熏陶。同時,我們又能從孩子的身上感悟生命本真狀態的真善美,讓自己保有純真童心、純善人性、純美人生。
問:您認為對教師來說,成為生活家有哪些意義?
答:現在很普遍的現象是,教師越來越難當,知識更新換代加快,家長和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人甚至形容教師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在壓力之下,成為生活家能在此岸和彼岸架起一座橋梁,調節工作產生的壓力和不良情緒,讓工作變得更豐富有效、積極快樂,讓生活變得更多姿多彩、幸福美好。
問:作為園長,您的工作應該是很忙的,能介紹一下您平常一天的工作生活情況嗎?
答:我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應該是追求一種淋漓盡致的境界吧。工作時認真投入、充滿責任與激情、追求高效率,使生活時間盡量保障。生活中盡量放空自己、少加班、少吸入社會負面信息。
我每天的工作情況大致是:
設計——為幼兒園未來目標、文化、發展、教育環境、課程、質量、管理而反思、總結、創新。
溝通——對人的智慧管理,解決團隊內部、家長等的相關問題。
協調——人財物調配,社會關系疏通,教職工專業發展機會與組織謀劃。
檢查——日常教學、后勤服務、安全、衛生管理,通過抽查、巡查、指導、監督、激勵等手段實現管理目的。
生活狀態也追求一種暢快和隨性,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健康的興趣愛好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追求閑適、居家、文藝、品味,在歲月中沉淀自己的文化與人格魅力。
問:當遇到工作的難題或壓力時,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化解?
答:壓力特別大時,我一般會 “找朋友傾訴、在旅行中釋放、聽音樂調適”。這三種渠道分別對應的是人、自然和藝術。
第一是找朋友傾訴。英國的培根在《論友誼》里說:“除了一個知心摯友以外,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治療心病。”所幸的是,我有很多好友,她們可能性格各異,年齡不一,但是都很真誠,當我有難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她們傾訴,有時候說著說著,煩惱就沒了。
第二是和自然對話。旅行中我喜歡去看自然風景,還有云南廣西的一些古鎮。當我沉浸在廣闊無垠的大自然時、觸摸到大起大落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時,我會覺得在時間和空間的長河里,人很渺小,同樣煩惱和壓力也很渺小。
第三是寄情藝術。藝術給心靈提供了一個可以棲居的地方,會暫時拋掉煩惱。舒緩、歡快的音樂也會調節情緒,放松心情。
問:在你們幼兒園,老師們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覺得壓力大嗎?
答:我們幼兒園作為重慶市優質示范幼兒園,承載著示范引領的使命。因此,老師們除了做好日常工作,面對各種考核,還要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培訓,承擔園內、園外的各種活動。
三年來,我們通過扎實研究總結出了“四定一單”培訓模式,即定點支教、定員骨干研修、定班來園見習、定向重點幫扶,訂單式下園培訓,手拉手幫扶區內外幼兒園20余所。作為重慶市五所獨立承擔國培項目的幼兒園和高校國培實踐基地,培訓市內幼兒園園長、教師3000余人次、保育員1000余人次。
2013年5月20日,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我園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等領導、專家蒞臨現場,美譽有加,使我園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三年來,我們熱情接待市內外同行來園參觀學習近10000人次。
在這種工作狀態之下,老師們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她們形容自己上班時間就像上滿發條的機器,不停地轉動。但老師們的工作態度都非常認真,并沒有因為事情多就有所抱怨和懈怠。可能是經常跟孩子們接觸,形成了良好的心態。看到孩子們萌萌的笑臉,心情一下子就轉好了。
問:從管理的角度來說,如何為教師成為生活家創造良好的環境呢?
答:我們團隊管理的根本理念就是尊重人、肯定人、發現人、發展人。因為體諒幼兒園的老師壓力大,工作辛苦,所以我們很注重為老師們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
首先是創設了一個綠色、生態、美觀的環境。精心裝扮每一處空間,把幼兒園建成 “美麗的花園、溫馨的家園、幸福的樂園”。在一個生態優美的大環境里,坐落著書吧、休閑吧、咖啡吧。工作之余,老師們也能享受幼兒園內的品質生活。
其次是對老師的人文關懷。如讓老師們吃得好,休息得好,精心為老師們準備餐點,盡量不占用老師們的休息時間;關心教師子女,兒童節、高考后都有一定的獎勵。
最后是對教師實施文化培養工程。為了提高教師個人文化與專業素養,我們根據教師發展需求,提供了健康養生、文化修養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比如每天上午11點健身時間,形象設計講座,文藝賞析等,涵養老師們的氣質、提升品位。
另外,我們還采取多種方式把教師的壓力轉化成動力,讓老師們在發展中體驗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分層培養,將老師們分成老教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三年內新教師,對每個層級的老師的要求是不同的,層級內的老師的起點和發展方向差不多,就減少了橫向比較的壓力;同時幼兒園根據每位老師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發展趨勢提供不同的發展平臺。設立了“專業成長獎”,每學年末對進步明顯的教師進行鼓勵表彰。
現在,老師們都是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在做教育,充滿熱愛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老師之間也非常團結和諧,感覺像一家人。不管走得多遠,老師們始終保有一顆追慕美好的“赤子之心”,發自內心地愛著孩子,愛著工作,感受著教育生活的幸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