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燕
當教師是我少年時代的夢想,長大后我如愿地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開始了我的教育人生。
三十五年的從教生涯,我深深地認識到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它需要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創造力。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挑戰,需要你付出時間和耐心,需要你承擔各種各樣的壓力。在我眼中,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魅力所在,它給我的人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為了構思一個個別開生面的教學設計,為了設計一個個不同凡響的教學環節,伏案思考;為了組織一次次成功的班會活動,走進學生心靈,冥思苦想,和同事熱烈討論;為了課堂上一次次突發奇想,臨場發揮,巧妙應對,而志得意滿,欣喜若狂;為了“戰勝”一個個頑劣學生,同他們持久較量,頻出奇招……這些職業體驗,美妙無比。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三十年前一次上公開課的經歷。當時,為了迎接縣電教年會的召開,縣教研室挑選我上一節公開課,課題是“富饒的西沙群島”。20世紀80年代中期,電子計算機在中國尚屬尖端技術,互聯網在中國還未開通,視聽教學在全國尚處于起步階段,要在一個經濟落后、教育資源匱乏的小縣城嘗試它,其難度可想而知。初生牛犢不怕虎,憑著年輕人的闖勁,我選擇了迎難而上。我一頭扎進了縣電影院的影片庫。經過耐心挑選,終于找到了一部西沙群島的紀錄片的電影拷貝。反復觀看后,將其剪輯成了幾分鐘的影視資料。一個多月的煎熬,壓力山大。最終通過艱苦的努力,獲得了出彩的效果:我把電影放映機搬進了教室,為課堂注入了動態的電化教學,給幻燈片時代增添了新的教學手段。孩子們被生動的影像深深吸引,興奮地投入學習之中。我感受到了與會代表的贊賞,收獲了成功的喜悅。這段過程雖然艱苦,但我卻樂在其中。因為我的付出帶給自己和別人的都是享受都是快樂!
創新的熱情,使我每天樂滋滋地沉浸在教學工作中。我總會在備課時產生一些新的創意,然后在課堂上與孩子們的思維發生碰撞。孩子們在我啟發下,時而表演,時而辯論,時而淚流滿面,時而又迸發一陣陣歡笑。我總是陶醉其中,孩子們也很享受這樣的學習生活。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魅力無窮。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學生成長,在我眼中,是無比幸福的人生經歷。
我班有一個學生,他聰明過人但又超級頑皮。老師們都被他搞得焦頭爛額。我經過冷靜分析,抓住他貪玩好耍的特點,跟他打持久戰。我跟他約定:凡是發現他課堂不聽講,除上廁所外不準出教室玩耍。同時又約定,只要上課主動發言一次,就取消禁令。開始幾天,濤聲依舊,但我嚴格斗硬,同他軟磨硬泡,毫不退讓。在我的持久戰法之下,他終于“投降”了,課堂上開始發言了。我不斷地鼓勵他,鞭策他,讓他在同學們面前盡情發揮他的辯才,讓他充分感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違紀的次數少了,課堂上發言積極了,在班上朋友多了。在同他打交道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他很多可愛之處:幽默、開朗、重感情、大方、情商高。對他調皮搗蛋,多了一分寬容,多了一分欣賞。
我現在所帶的班級,是我從教以來遇到的最難纏的一個班。學生大多任性,自控力弱。同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良習慣做“斗爭”成了我這個語文教師最核心的工作。讓我自己都感到驚訝的是,嚴格要求沒有疏離我和學生的距離,我始終是學生心目中最可愛的老師,最想親近的人。當我課間走進教室,學生們常常排成檢閱隊形,故作嚴肅樣給我行軍禮,齊聲高呼:“晏大大好,晏大大辛苦了!”每當我路過操場遇到我班的學生時,學生都會一擁而上,和我擁抱,交談。還有許多男孩會毫無拘束地和我攀著肩像朋友一般談笑風生。
我和學生的親密關系,常常引起其他老師的不解:“你平時對學生要求那么嚴格,為什么學生一點都不怕你,還和你那么親近呢?”我的總結是:秘訣在于堅持陪伴學生成長。在課間,當其他老師去辦公室喝水、休息時,我卻走向教室,走進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玩耍、交談。當周末,一些學生家長自發組織學生外出活動時,我都樂意地接受邀請,和家長一起策劃、組織學生活動,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快樂地游玩。從他們純真、快樂的臉上,我也收獲了教育成功的滿足。
我很享受教師職業給我帶來的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也很珍視與學生在共同歲月中積淀起來的特殊情感。每當假期來臨,我都會在家里樂滋滋地接待一撥又一撥已畢業的學生,和他們一起看影集、畢業紀念冊,一起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聽他們分享成功與困惑。
我熱愛教育工作,離不開學生,這也是我這個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多年來堅守教學第一線的真正原因。
對于怎樣成為教育中的生活家,我的感悟是:熱愛學生,熱愛生活,勇于創新,勇于擔當,就一定能從教育生活中獲得成功、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