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謝瑛
一、目標確定彰顯“四性”
目標的制定應著眼于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具體表現為“四性”,即全面性、準確性、有序性和操作性。所謂全面性就是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所謂準確性指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如“四基”:數學知識的教學,應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數學基本技能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驟,還要使學生理解程序和步驟的道理;數學思想的教學重在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感悟;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逐步積累。所謂有序性指目標在縱向上是遞進的、有序的。如,一到六年級都涉及分類的數學思想,在目標定位上,一年級只是初步感悟,到六年級應是會用分類思想解決問題。所謂操作性是指目標明確具體,易于操作,可檢測。
二、課堂教學著眼發(fā)展
人和街小學一直以來致力于“和聲課堂”的研究。適度留白、人人參與、注重傾聽、尋求共識是我們學校全體教師不斷追求的原則。不言而喻,“和聲課堂”的價值追求就是人的發(fā)展、人的素養(yǎng)提高。
例如,《三角形的認識》一課,如果定位在知識與技能的層面,直接告知三角形的定義、教三角形高的畫法是教師通常采用的方法,比較簡單;如果定位在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層面,又該如何處理?我們進行了大膽嘗試。通過畫三角形和交流畫法,學生體會到“無論怎樣畫,都畫了3條線段,并且每相鄰線段的端點相連接(圍成)”的共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抽象“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有的認為“有三個角、三個頂點、三條邊的圖形是三角形”,有的認為“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兩種不同的觀念引發(fā)了學生激烈的爭論,“先有了三條線段,每相鄰線段的端點相連接,才有了三個頂點和三個角”有學生如是說……“和聲課堂”的“適度留白、人人參與”的原則讓他們在爭論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觀念,弄清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最后達成了共識——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線段的端點相連接)的圖形是三角形。在三角形高的學習中,由于學生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高的知識儲備,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畫高,針對課堂生成,采取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建構。“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樣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有幾條高?”“老師沒教你怎么會畫?”“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等直擊數學本質的問題應運而生。學生興趣濃、思維活。更重要的是數學抽象、類比遷移、反思質疑等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培養(yǎng)。
三、練習設計凸顯針對性
針對“四基”“四能”的教學,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思考性、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它可能是數學問題,也可能不是明顯的或直接的數學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為“四基”“四能”內化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供路徑。如,一家三口去飯館吃飯,點了一些飯菜,價格分別是42元、56元、19元、33元、25元、9元,服務員收費時報出了226元。你同意服務員的報價嗎?為什么?這些問題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有利于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常態(tài)教學中我們應準確把握課標要求,幫助學生建構具有基礎性、整合性和結構性的數學認知結構,為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奠基,為學生將來參與工作與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