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果 陳東
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形式,同伴互助、專業切磋、合作交流都非常有利于教師的成長。
一是集體備課。以年級組為單位、以同科目為小組的集體備課,每次都要由中心發言人準備具體內容,預先填好備課記錄,與同組教師共同分析教材,明確各章節各課時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尋找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的交叉點,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選擇教法與學法,制定出每節課的教學方案,仔細設計教學環節,多安排有趣的學生活動。凝聚集體智慧,優勢互補,實現教師的共同提高。
二是互聽互評。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課后,上課教師就教學思路、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進行總結、反思;聽課教師對上課教師的優點與不足進行評議,同時提出建議。聽課,評課,交流,既可以切磋教學方法,又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各自今后的努力方向,每位教師都能從中受益。
三是以老帶新。利用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人生閱歷,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助力新教師的成長。如,傳師德,培養新教師高尚的思想覺悟;幫教學,通過聽課、觀察教學過程,發現新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帶科研,轉變新教師的觀念,鼓勵新教師參與學校的科研項目,提高新教師的科研水平。以老帶新中,新教師的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會影響老教師,在互補中揚長避短,實現新老教師的共同進步。
四是專題探討。針對大家在教學中的困惑,篩選出共性問題,選擇一些專題進行研討,讓教師各抒己見,提出解決策略。專題可以是課程統整、學科整合、教學策略、學困生的教學等。通過專題研討,幫助教師明確現階段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應注意的問題,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五是課題研究。課題研究中,單個教師的力量很薄弱,不僅實驗數據不夠充實,而且研究時間有限,對問題的分析可能不全面、不深刻。同伴互助式的課題研究能夠彌補這些不足。幾個教師組成課題組,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同事進行深層次的研討,實現教研資源的互補和共享,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同伴互助依托群體支持,有助于打破教師之間的隔膜,形成一種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教學研討氛圍,促進教師在互補共生中快速成長。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縣漢豐第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