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隨著經濟以及信息化的發展,當今時代已經儼然成為一個大眾傳媒的時代了,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時,它也給當代的高校文學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危機,很多文學被大眾娛樂化,這使得很多文學失去了其本身的內涵和味道,很多文學經典被篡改得面目全非,這是非常可怕的。那么,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文學教育到底有哪些困惑呢?學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又該如何去解決這一難題呢?筆者在本文中就自己的實踐和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大眾傳媒;文學藝術;教育困惑
中國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我國的文學史料更是非常之經典,我國古代文學記載了很多關于我們的祖先身上發生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值得后輩們去仔細學習,細細品味,學習先人身上一些高貴的品質;外國文學則可以幫助我們豐富情感生活,了解外國文化。總之,文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陶冶了情操。因此,文學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尤其是在高校的教育上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使得文學在高校文化的傳播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甚至很多人開始懷疑,大眾傳媒的出現,對經典文學造成了劇烈的沖突,所以必須引起關注。
一、大眾傳媒時代給高校文學帶來的困惑
1.文學教育“為什么教”的困惑
文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文學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門教育學科。然而,隨著信息化日益發展,人們對于文學的“神性”逐漸減弱,人們并沒有重視文學對于這個時代的改變和影響。人們的文學思想來源于人們內心深處的靈魂渴望,這展示了人們的本能。從最原始的文學發展到到后來的神話、寓言故事,再到詩歌、散文、小說等等各種體裁,最后到今天的相對完善的文學天堂。這一發展,從某些角度看來,也是人類精神發展的一個個臺階。如今,高校教育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困惑是,如今,我們為什么要對文學教育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除了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人們的文學素養意外,它還真正能起到什么作用。如何才能讓人們在大眾傳媒時代繼續保持對于文學的學習,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高校文學教育的困惑。
2.文學教育該“教什么”的困惑
文學是一種具有很多綜合特質的學科,它富有情感性,富有歷史性,還富有人文性。而所謂的文學經典,它是具有很強烈的文學沖擊的,能夠給人帶來歷久彌新的喜悅感的文學。而如今,高校應該給學生教授什么文學知識呢?這成了很多高校教師的極大困惑。很多學者為了探究這一問題,進行了很多調查研究。據有關報道報導,自2005年2月起,有幾個熱愛文學的科學院的研究生發起了一個問卷調查,向社科院320多名博士生導師發出問卷:“哪些書籍曾經對您的學術思想、性格塑造產生了影響?”調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很多博導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們說到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書籍專業性很強的書籍,大部分是文學類的小說,他們認為通過這些文學著作,自己學到了很多,不僅在生活上獲得了啟迪,而且在人格塑造上也收益頗豐。
3.文學教育該“怎么教”
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學是大都通過電子文學進行傳播,所以在高校中教師該以何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當前大眾傳媒是一種很具有吸引性的東西,它新穎娛樂性很強,文學跟它相比,就黯淡多了,文學如果不深入學習和研究,有些人看來是很枯燥無味的。所以,很多人已經開始將文學原本的概念模糊,對于文學的教授也呈現出娛樂化狀態,面對這樣的趨勢,許多高校老師也是對于文學教育到底該如何進行產生了很大的困惑。
二、高校文學教育的出路
1.加強文學教師專業培訓
目前在高校進行文學教育的一些老師,不僅沒有專業的學生知識儲備,而且教學思想也不夠創新。而要想在今天把文學教授好,就必須要有創新意識。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給學生塑造生動的文學形象,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去感悟作者想表達的思想,重點是要讓他們學會體會文學作品中所富含的情感,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和學習作者的思維情感表達方式。
2.結合教育目標,進行課程改革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但是對于學生文學的培養,大體上一致,都是在加強學生學習文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思維方式,從而加強文學對人們的影響。
3.有效的確立三大基本原則
我們所說的三大原則是人本性原則、文學性原則以及當代性原則。
(1)人本性原則。在當代文學中,文學是一種以人的情感為主導的學科,它可以提升人們在日常中的交流,學生通過學習文學,其實就是在文學中實現與作者的靈魂交流。簡而言之,文學是為人們服務的,是以人為本的,可以說,沒有人就沒有文學,這就是所謂的人本性原則。
(2)文學性原則。很多情況下,很多人認為,文學是屬于語文學習,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在高校的語文教學中,所要學習的東西是很淺顯的,沒有太多深度,達不到文學教育這個高度。
(3)當代性原則。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文學代表作,在不同的時代,其經典作是不一樣的,在文學教學中,如果教師不注意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文化知識的差異就可能會造成教學效果不明顯,使得學生的情感和文學的情感無法聯系到一起,從而造成學生很難接受所學知識。所以在教授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文學作品來挖掘當代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當代性原則。
三、結語
我們應該相信,無論在什么時代,文學教育都不會衰落。尤其是在大眾傳媒時代的今天,我們更加可以看到文學給這個時代帶來的益處,比如文學作品的多樣化,信息的多樣化發展,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文學,同時它也給文化教育帶來了很多弊端。但是,我們只要堅持學習文學,堅持把它當做一種樂趣去學習,并把它與當今的信息傳媒時代緊密聯系起來,那么我們的文學教育就肯定會越來越輝煌。
參考文獻:
[1]陸以宏.大眾傳媒時代高校文學教育的困惑[J].教育與職業,2015,09(11):172.
[2]吳彥.大眾傳媒時代高校文學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分析[J].2014,08(14):99.
[3]王保升.高校文學教育危機的內因與對策[J].蘭州教育,2014,(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