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摘 要:讓廢舊材料煥發新生命,讓我們的孩子在看看、改改、玩玩的活動下,增強環保意識。它對于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利用廢舊材料來制作,也可以培養他們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因此,可以“讓廢舊材料煥發新生命”作為一個切入點,讓環保意識更深入幼兒內心。 作為教師更要盡自己的心去把幼兒溶入保護環境的大家庭里,讓幼兒親自去接觸自然環境中的森羅萬象,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活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廢舊材料;環境保護;玩中學
“環保”作為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界更是身先士卒。我們國家更是把它列為基本國策,提倡“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孩子們經過教育與環境的熏陶,也逐漸有了環保意識,知道了不能采摘樹葉、花朵,不能亂扔垃圾,不浪費水、電等。但是在園外,孩子們卻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隨手扔垃圾、浪費水等等。
孩子們是21世紀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締造者。因此,如何喚起這些幼小心靈的環保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教師,是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的最直接的人,更要盡自己的心去把幼兒溶入保護環境的大家庭里,讓幼兒親自去接觸自然環境中的森羅萬象,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活用。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在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又該如何把“環保的意識”滲透在平常的教學中去,使孩子們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去接受這一方面的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呢?又如何讓他們的行為去影響自己的父母和親友,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人都去關心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的環境呢?又如何讓環保教育的種子灑向每個幼兒的心田,讓孩子們從小有個綠色的夢,使他們獲得保護環境的技能呢?
我記得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標題是《美國人如何教孩子保護環境》,里面是這樣寫的。1.巧妙進行廢物利用。可以讓孩子在用過的紙板背面,或空袋子、包裝盒的內面畫畫。2.收集雨水。讓孩子把噴壺或水桶放在屋外的水管下面。在下過暴雨之后,他會興奮地看到,噴壺里盛滿了水。然后你就可以督促他用這些雨水給家里的植物澆水了。3.把牛奶盒、鋁制的易拉罐、廢紙盒放在地上,讓孩子把它們一個個踩扁,不僅有利于回收,還能滿足小男孩破壞東西的愿望。新《綱要》在藝術領域中也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廢舊材料顧名思義就是指生活中的廢舊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過聯想,制作出立體形象的活動。它對于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利用廢舊材料來制作,也可以培養他們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因此,可以“讓廢舊材料煥發新生命”作為一個切入點,讓環保意識更深入幼兒內心。
一、收集廢舊材料,樹立環保意識
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幼兒感興趣的材料能激發好奇心、主動嘗試的愿望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在收集手工材料時,首先要考慮材料的環保性,因為這可以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有再次利用價值的,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就能讓它變得有用,從而讓孩子樹立環保意識。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對各種事物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局限 ,他們很多時候需要依賴于成人的思想,更何況我們需要找尋的是有再次利用價值的廢舊材料,而孩子的環保意識還剛剛處于萌芽階段,對于材料的選擇還存在一定的局限,甚至很多孩子還是不明白什么是“廢舊物品”。因此,可以在班級里設置了一個“百寶箱”,告訴孩子收集到的各種材料都可以放到這個箱子里,同時也向孩子講述了一些有關材料的知識。 “百寶箱”的設立可以讓孩子們知道生活中許多“沒用的物品”其實都是有用的,不能隨便扔掉,也可讓他們逐漸養成收集材料的習慣。
雖然收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材料,但是很凌亂,于是,便可設立“材料分類箱”,并且貼上幼兒看得懂的圖標,利用分類箱將眾多的材料進行分類,以便幼兒的認識和之后的操作。
從收集到分類,讓幼兒對廢舊材料有進一步的認識。于是,孩子們便會開始自發地在周邊環境中尋找材料,并學會分類,孩子的心中漸漸地積累了許多對環保材料的認識。
二、利用廢舊材料,創設環境
蒙臺梭利說:“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環境創設能將抽象的課程具體化、情景化,并能激發幼兒的活動動機。因此,為了讓幼兒感受環保作品的美與趣,可以將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環保作品布置在教室里,讓幼兒去欣賞、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
1.在墻面布置中的運用
首先將廢舊材料運用在主題墻環境創設中。可以根據主題需要,隨時更改。比如,可以用廢舊的皮鞋盒子做小動物的家,在盒蓋上剪各種幾何圖形的門洞、窗洞,并且盒蓋是可以隨意打開、關閉的。還可以利用一次性泡沫飯盒制作火車車廂,將幼兒的自畫象粘貼在每一個窗口上。還可以再屋頂上利用廢舊VCD光盤制作小陽傘懸掛。
午睡室的墻面也至關重要,可以展示許多貼畫作品,如,可用碎布做成的“小魚”,用各種毛線做成“小花園”,用一些廣告紙拼帖成的“盆花”……一幅幅作品顏色鮮艷,造型各異,雖是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但只要用得恰到好處,作品依然能栩栩如生,孩子們肯定也會很喜歡看。
這些墻面的布置都是幼兒收集的廢舊材料制作的,能給孩子們視覺上的沖擊,視覺上的感受,讓他們發現,原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也可以變得那樣生動、美麗,引起幼兒對于廢舊材料的關注,引發幼兒對于廢舊材料的興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2.在區域活動中的運用
在各個區域中,也可以大量運用廢舊材料制作材料。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共同設置、參與各種區域活動,使之形成各個不同的特色區域,如有開設以紙杯系列的,瓶子系列的,有編織系列的,還有以掛歷紙系列的、果凍盒系列、飲料瓶系列的等等,有以有以各種果實進行粘貼的,還有以小吃類為主的系列等等。同時根據幼兒的能力和主題的不斷變化,不斷投放更新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意愿愛好和能力制作自己喜歡的,讓幼兒體驗自由活動和自主游戲的樂趣。這樣幼兒們通過使用、操作這些廢舊材料,對廢舊材料的材質特點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在摸摸、玩玩中更加體會到廢舊材料的作用。
3.在植物角中的運用
植物角,是孩子們非常喜歡去觀察的地方。在植物角,不僅可以告訴孩子們愛護動植物,照顧好動植物,還可以很巧妙地運用廢舊材料來制作富有童趣的花盆容器。比如,可以運用蛋糕盒、雨鞋、油桶來種植植物,經過一番裝飾之后,這些廢舊材料可以變得非常實用、可愛。孩子們見了都會說:“這個花盆是用油桶制作的呢?”“這個小豬花瓶真可愛,是用可樂瓶制作的呢!”如此,無疑帶給孩子美的享受,同時,他們的心中也定會產生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東西的意愿。
三、利用廢舊材料,制作體育器械
《綱要》中規定每天至少要保證幼兒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現有的材料孩子們已經玩膩了,還可以玩什么呢,這無疑又是我們老師絞盡腦汁的問題。因此,可以利用廢舊材料制作體育器械,一來讓孩子們游戲新的材料,同時也起到廢物利用,環保的真正功效。那可以利用廢舊材料做哪些體育器械呢?比如說可以利用孩子們的舊衣服和毛絨玩具制作降落傘,利用破舊的泡沫墊制作小汽車,用奶瓶罐制作梅花樁、高橋用毛線和蛋糕盤制作五彩飛盤,用布縫制各種塞子,還可以利用編制袋制作布袋娃娃等等。孩子們在玩耍自己親手制作的體育器械中,興趣更濃、運動技能得到提高,環保意識也一點一滴地在孩子心中扎根。
四、多種方式展示廢舊材料制作的作品
相信經過前面幾項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的環保意識肯定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出現了許許多多都是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作品。有些可以用來當玩具,有些可以用來裝飾,所以好的作品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探索,吸取更多有益的經驗,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環保作品制作。所以,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對作品進行展示活動,除了可以讓孩子們欣賞之外,還可以讓我們的家長也感受到廢舊材料再次利用的魅力。
相信,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之后,孩子對廢舊材料的收集、再創造,會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和成就感,在自主探索、輕松擺弄的過程中,獲得了多種技能的發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環保意識肯定會有明顯的提高。孩子的環保意識從無到有,逐漸提升,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長許多環境保護的知識。讓廢舊材料煥發新生命,讓我們的孩子在看看、改改、玩玩的活動下,增強環保意識。
今天的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他們的環保意識、環保情感和環保行為將決定下世紀我國環境狀況的好壞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行。因此,加強幼兒的環保教育、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為熱愛地球、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具有環保意識的“地球人”、“中國人”,是一項偉大的教育工程,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都需要深刻意識到,環保是一種重要的公民意識,我們要善用各種方法在幼兒頭腦中刻下深深的環保烙印,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樹立保護綠色地球的信念,真正實現環保教育從娃娃抓起。
參考文獻:
[1] 陳朝霞.“以人為本”——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改革之思[J]. 大眾文藝. 2016(10).
[2] 朱壽蕓.自由天空任飛翔——淺析幼兒創造性美術活動[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6(06).
[3] 刁玲,石蓉.幼兒教育本土資源的多途徑開發[J]. 教育科學論壇. 201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