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廷江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科學課也在家長和學生中被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學課是學生所有課程中其中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實驗課它和科學課即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各有側重的一面。可以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在組織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計劃性
在每學期開學初教師通讀教材,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安排。
1.根據教材的內容定時間。如四年級下冊,認識“油菜花、各種各樣的花”,的內容教材安排在第二單元的第一節、第二節按照上課的進度要到四月初才上。此時,油菜花已經全部凋謝,也失去了觀察的機會。因此,計劃時就應該注意時效性。
2.依據內容定地點。實驗不只是在實驗室內做,觀察實驗就要在室外,上課前教師要對所觀察的地點、植物、環境、安全等問題進行觀察,可行后方可列入計劃。
二、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四性”相結合
教學中抓住教材內容的科學性,教學目標的針對性,組織教學的可行性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只有注意提高科學實驗課的質量,實驗課才有生命力。
實驗安排的內容不能超越教材的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生活實際,開闊學生的眼界,鞏固舊知識和學科間的聯系。如講到生態平衡時,教師可以聯系語文課中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和《蛇與莊稼》進行教學,由于學生都學過這兩篇課文,學生又好表現自己,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也把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科學課中,為教師設計水土流失的實驗打下了基礎。
在實驗課中教學生熱愛科學,樹立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實驗結論的能力。
三、時時注意安全教育的滲透
實驗中要以人為本,時時抓住時機教育學生注意安全。小學生都喜歡動手,實驗教學中有時還沒有安排,很多學生由于在自己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悄悄動手了,這就要求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動機,消除安全隱患,不要讓學生弄出事故。
四、小組為主
科學實驗課應以小組合作為主,小組一般4人一組為宜,如果學生過多,學生過多可以分次完成,不要貪圖省事,一次完成,即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教師又不能做好指導。
五、討論、歸納、交流
學生實驗后,要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小組合作學習才會活躍。
在交流中,應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讓學生大膽發言,特別要讓他們在小組有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說出來。最后教師給以肯定。
六、課后拓展
科學課解決的是科學的問題,但是課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就不是一節完美的科學課,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解決新問題的激情走出課堂。如:《空氣的熱脹冷縮》上了以后教師可以留下這樣的問題點燃的蠟燭加一個防風的罩子為什么要亮些?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可以到家里實驗,從中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