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強
上周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自駕游,每天朝夕相處,發現這個朋友每天只刷一次牙,而且是早上起床后。當然,朋友的牙齒健康狀況也是很糟糕的。類似此種每天(早上起床后)只刷一次牙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很多家庭沿襲下來的刷牙習慣都是這樣的。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攝入零食的種類也特別豐富,特別是有些換牙期的兒童,由于長期吃零食,并且一天只刷一次牙,零食中的導致齲齒的成分在口腔內長時間的停留。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一歲長牙、兩歲齲爛”;家長云:“等孩子換牙就換出好牙了。”一、家長不太注意小孩的口腔衛生;二、小孩齲齒后也不及時治療。這樣看來,似乎小孩牙齒齲爛是個意外。殊不知,孩子患了齲齒不及時治療,光等孩子換牙是換不出好牙的,伴隨孩子的會是齲洞變大變深、口臭、牙痛、牙齒缺失、牙髓炎、齒槽膿腫……將影響孩子的睡眠、食欲、咀嚼、消化吸收、與人交流等,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筆者是一名一線體育與健康教師,長年對《體育保健學》的相關知識加以研究、運用……通過20幾年的自身口腔衛生保健和對女兒13年來防齲齒取得的經驗,在此,想重點提出的是:“齲齒預防的關鍵就是保持口腔衛生;保持口腔衛生最簡單、有效的措施就是刷牙漱口。”
有人曾提出:一天最好刷兩次牙,即晨起后和晚睡前各刷一次牙,且要養成飯后漱口的習慣。我們來看漱口刷牙的主要目的:清除牙面牙縫的食物殘渣和減少口腔中的細菌。基于此目的,原理上,保持口腔衛生,阻斷或減少導致發生齲齒細菌對牙齒的侵蝕,就能達到防齲的目的。因此,一天刷幾次牙并不重要,刷牙來保持口腔衛生,阻斷或減少導致發生齲齒細菌對牙齒的侵蝕是我們刷牙的重點。例如:上午吃了糖,光靠漱口是達不到清除效果的,到晚睡前再刷。那么,牙齒就會長時間遭受侵蝕。如果每天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隨著一天一天的積累,牙齒很快就會被齲壞。我的態度是:及時清理,吃完糖,立刻刷。殘渣和細菌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短,危害小,易清理。為了保持口腔衛生,每次刷牙后短時間內不應再吃任何零食,以最大限度的阻斷或減少牙齒遭受的侵蝕。
哺乳期的嬰兒,喂乳稍后應喂些溫開水來清潔口腔;長牙期的幼兒用餐后,應用指套膠牙刷蘸淡鹽水幫其清潔口腔;斷乳后的兒童就餐時間很快與家長同步,在長輩的監護下,樹立口腔清潔的意識,用幾年時間幫助其發展清潔口腔的能力,養成餐后和晚間睡前刷牙的良好習慣。一直到小學初期,長期的監督、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采用順著牙縫的直刷方法,能更有效地刷凈牙縫內的食物殘渣,兒童要著重刷磨牙的咬合面,成人刷牙時也應注重咬合面的清潔。盡量采用保健牙刷刷牙。吃零食時間應集中在一日三餐前、后進行,其它時間不提倡吃零食,學生在上學路上更不可吃零食,原因是進食后口腔得不到及時的清理。
刷牙,是我們日常就能做好的預防齲齒的有效手段。刷牙的目的是及時清理口腔,一般每次進食或餐后都得刷牙。特殊情況下可借助牙簽、牙線來做好口腔清潔,長時間保持口腔清潔是預防齲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