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娜
摘 要:群眾文化作為當今社會文化的基礎和主體,是發展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徹實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形式。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群眾文化,徹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對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進行了簡要論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也相應提高,群眾文化作為當今社會文化的基礎和主體,可謂是重中之重,是發展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徹實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形式。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群眾文化,徹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下面,對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了簡要論述。
一、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費和新的網絡傳播媒介給群眾文化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人們的文化消費多了許多選擇,如以商品形態存在的舞廳、電子游戲室、卡拉OK廳、桌球室、網吧等,由于其靈活的文化樣式,迅速贏得人們的青睞,而傳統的群眾文化,因為其單一枯燥,不能滿足人們隨意、灑脫、自然和清閑的心境而被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所遺忘。
2.群眾文化結構的多元化、個性化對群眾文化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自主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欣賞,審美需要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群眾文化消費,因為年齡、閱歷、知識結構的不同,其欣賞結構也存在極大的差別。
3.當前基層單位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文化館、站,它們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事業單位,處于群眾文化工作的最基層和最前沿。文化館、然而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文化館、站的自身建設普遍不容樂觀:專業群眾文化干部年齡普遍偏高;內部管理松散、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使群眾文化隊伍和業務工作面臨青黃不接、整體萎縮的不利局面。
二、做好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看法
1.做好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必須加大投入力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群眾文化繁榮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生動體現。當今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擔負著重大節慶活動和群眾文化活動的輔導、培訓文藝骨干、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挖掘保護和繼承民間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遺產保護等工作,可謂工作任務繁雜。群眾文化工作是公益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社會、為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要求在實際工作中,牢固樹立“服務”的理念。因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任務就是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讓群眾享受文化的基本權利。只有牢固樹立服務的理念,才能干好這一工作,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近年來,棲霞市在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采取簽訂目標責任狀、出臺獎補政策、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爭取上級扶持等措施,加快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的建設,目前全市16個鎮街區已全部建成了綜合文化站礎,667個村建成了文化大院,379個村建成了農家書屋。
2.做好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必須加強文化干部隊伍建設。在實際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中,必須要有一支素質高的文藝隊伍,這樣才能為基層群眾帶來更好的文化節目。在開展文化工作隊伍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聯系好本土文化的宣傳以及開發。具體來說要從兩方面來做,首先是要保證文藝節目的通俗化,保證文藝節目能夠被廣大人們群眾所了解和接受,因為通俗易懂的文藝活動才能受到廣大人們群眾的喜愛,所以,文化藝術工作者必須要貼近群眾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藝術手段,來表現基層群眾的實際生產和生活。另一方面,還需要發展基層群眾的廣場文化,因為廣場文化是一個地區文化環境以及綜合文化實力的主要評價標準。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地基層的文化娛樂設施也開始逐漸完善起來,各種大小規模的廣場開始建立起來,基層文化工作者要把握好這一文化平臺,積極在廣場中開展文化活動,調動起基層群眾的文化娛樂積極性,促使其能夠走出家門參與到廣場文化中來。這樣,即使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部門組織的活動結束之后,基層群眾仍然可以自發的開展文化活動,這對于基層群眾來說無疑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更好的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3.做好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必須發揮自身實際優勢,不斷進行活動方式創新。群眾文化工作要以優質的文化資源為龍頭,以集約化、一體化運作為主要形式,堅持政府主導、共建共享、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整合資源、打響品牌、創造優勢,努力提升群眾文工作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要以文化創新為突破口,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的轉型,形成科學合理的群眾文化發展格局和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近年來,棲霞市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文化需求,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創新平臺,分類指導,廣泛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先后成功舉辦了“歌頌祖國、唱響棲霞”大型群眾歌詠比賽和民俗文化巡演等活動,去年在文化廣場舉辦的果農才藝展演暨廣場消夏文化活動,全市16個鎮街區的212個村、300支代表隊、5000余人演出了332個節目;他們還連續策劃舉辦了三屆“群眾文化節”暨“全民健身活動”,在城區先后舉辦了我是大明星、青少年才藝展演、戲迷票友演唱會、民俗文化表演大賽、全民健身舞展演等活動,在農村舉辦果農才藝大賽,分設戲曲、曲藝、歌曲、器樂、舞蹈五個大類,不僅充分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調動了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展示了全市多年來的文化建設成果,同時提高了群眾藝術素養,提升了全民文化素質。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我們工人文化宮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職工開展籃球、乒乓球和迎新文藝匯演等活動,在去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期間,我們市總工會還牽頭在文化廣場舉辦了“千人廣場舞”比賽,來自8個社區的1360多名健身愛好者集中進行了展演,而此前一個月時間內,全市城區和農村參與健美操、健身球、廣場舞等健身活動的群眾達10萬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