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土是國家的所有建設工程的根本,其工作涉及了基礎建設的方方面面。在國家經濟轉型的當前,土地資源的集約化應用尤為重要。而信息化屬于這個過程當中最為直接有效的發展。受國土發展過程等方面的影響,其國土數據較為龐雜而冗亂,這對于工程項目的進行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實現國土數據庫的統一建設,并采用相同標準的平臺進行共享,對于國土資源開發下的數字化信息模型的構建是極為便利的。也能夠實現對于土地資源的最大化應用。
關鍵詞:數字國土;數據庫;空間數據基礎設施
一、概述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深入,在國土工作中,數據平臺的建立與發展,能夠直接的促進農業與工業等國民支柱產業對于土地集約利用的提升。國土的信息化能夠踐行時代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土地資源規劃。對于國土資源的信息化的建立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基礎數據的建立,坐標系統的共享與轉換對應平臺,地質以及礦場等資源的內容,以及土地屬性等全方面的統計。
二、優化思路
對于國土信息化實現的基本思路,首先應當充分的利用好當前系統中所采用的資源與技術方法,結合我國在航空領域的不斷發展的空中采集的技術,來獲取最為直接與明確的國土地貌等影像資料。其次要結合GPS等定位系統,進行精確的數據巡查,獲取土地利用的實時動態。最后,結合無線網絡等構建土地資源利用情況的動態連接與監管,集成信息化管控中心等方式。從多方位多角度,采用多種方法來建立起土地資源的數字化平臺。
三、優化內容與研究
1.網絡及軟硬件基礎系統的優化。實現數字化的基礎是對于網絡與軟件的穩定運行。所有的數據對接與運算都是基于此。結合通信與網絡兩方面的技術綜合來協同的創建起中心節點的網絡基礎。并且在目前已經建立完成的國土資源的相關網絡中,融入電信光纖網絡等技術進行拓展至覆蓋涉及國土所有部門的平臺網絡中。將數據星星整合與集成并形成標準化的顯示。
硬件兼容能力以及網絡的負載均衡都能夠直接的提升國土數字化平臺的功能與資源完備的程度。提升服務器的性能,直接優化了數字化平臺的構架中的覆蓋功能區域與能力。避免因為對功能的提升或改進而帶來系統的負擔。而數據化平臺的建立,其在運營過程中是連續的,工作強度也對設備的運行能力提出了要求。
2.數據更新管理系統的優化。國土資源的的數字化工程中,除了技術的要求之外,在對應于數據的日常管理與實時更新是工作中另一個重點。根據不同的技術方法與不同的設備所對于土地形成的不同格式與類別的數據進行整理與準確的整理與上傳。這其中的數據囊括了空間以及非空間的等多種的數據以及不同的表達類型,其數據庫龐雜而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如其中的空間數據采用 Oracle Spatial 和 GeoRaster 方式進行矢量數據和影像數據的存儲,非空間數據采用數據庫表統一存儲。
3.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的優化。在國土的數字化過程中,數據量以及數字的形式都是較為復雜的。而將這些多種格式與多種渠道采集而來數據進行有條理且準確的表達。凸顯了信息化過程中,目錄編制的重要性。目錄作為國土資源信息的組織框架,其主要是針對元數據來進行分類,通過主題詞的控制,來進行組織與整理。結合信息資源的管理與定位以及評估與選擇等工具,進行數據庫資源的目錄清晰全面的表述。能夠將每一個數據的信息進行全覆蓋的清晰體現。這其中就直接包含了數據的采集來源以及其獲取的時間,所使用的設備以及操作人員等。并且在對于數據的不斷填充以及修改等也對于元數據能夠直觀瀏覽。目錄在此處不僅僅是一個索引的作用,更多是的對于數字平臺的整體框架的體現與表達。能夠直接反應出平臺全面性,此部分的工作囊括了包括目錄注冊與發現以及目錄訪問結合查詢;以及目錄權限管理,應用服務等諸多模塊。
4.系統應用服務系統的優化。通過結合3S以及GIS系統等服務技術,來將數據服務以應用及功能來結合到所有的體系當中。能夠為土地的所有應用中(包括城鎮土地的審批與建設各環節流程,以及開發與保護,土地的儲備等)都能夠給出直觀的動態表達,并提供了更為便捷且直觀的表達。同時,由于對土地形成了空間的,全方位的數據覆蓋,能夠挖掘土地最大的利用價值,也對于土地的開發時間與環節有效的縮短。在基于已有的數據成果的基礎上,來將相關的部門的數據與工作環節納入到系統平臺中,實時了解土地的綜合進程。這其中也包括對于國土數據的共享,以及土地資源的分享,各類的相關業務的分析與匯總。在已經構建完成的數據中心當中,來附加以更為精確及表達直觀的三維顯示模型等DEM遙感圖像。將三維的圖形或動畫等數據與二維的數據對應且實現聯動與轉化。
5.在線分析決策支持系統的優化。此系統其是面向國土資源相關的所有服務與業務當中。這就要求在以國土資源現有的數據平臺基礎上,進行全國的資源統籌覆蓋,并形成監管體系。結合數據分析與算法,完善指標數據集。在表達方式上不應局限于單一的數據表示,將圖形與地圖等多種形式來進行綜合而全面的展示。同時也結合多種分析,如變化分析,趨勢演變等來將數據梳理便捷使用。也通過直接與監管指標的對接,整合集成于業務辦理與系統服務決策當中。
6.業務辦公服務系統的優化。對于國土相關部門的辦公服務業務的數據協同優化,也是數字國土工程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點。通過將服務的構架下所有的工作環節集成到業務的辦公服務系統當中。在核心及涉密等環節通過權限來調控,將便于不同的工種之間能夠滿足自身工作范圍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同時也對于不涉及其工作范圍的數據進行了保護。其系統信息化的提升工作涉及了三個工作要點:其一是新聞及動態表達;其二是綜合業務辦公系統;其三是行政工作效率及土地資源的動況體現。各個業務系統直接訪問的是各個相關的業務數據庫,其相互是獨立的,通過綜合監管平臺的數據更新管理系統定期將業務辦件信息同步到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
四、結語
將國土工程構建數據化的發展,也能夠直接的帶動信息技術以及地理環境等相關學科等協同發展。以國家的戰略目標為導向,對于國土資源進行統籌的發展,將國土資源進行數字化來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將土地中所包含的地貌、礦產、高程等所有的信息納入統一平臺系統管理,動態監測。達到了資源共享的同時也實現了智能化及精細化的國土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靖常峰. GIS 服務鏈模型研究及基于工作流技術的實現[D]. 杭州: 浙江大學理學院, 2010.
[2]. 孫健, 張鵬. 基于 Petri 網的 Web 服務流語言(WSFL)建模與分析[J].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2014, 07): 1382-1386.
[3]. 賈文玨. GIS 服務和 GIS 服務鏈研究[J]. 國土資源信息化, 2016, 04): 33-38.
[4]. 付燕寧, 劉磊, 金成植. 基于服務鏈的 Web 服務組合方法[J]. 通信學報, 2015, 07): 92-97.
[5]. 謝斌, 俞樂, 張登榮. 基于 GIS 服務鏈的遙感影像分布式融合處理[J]. 國土資源遙感, 2011, 01): 138-142.
[6]. 王云帆. Oracle Spatial 空間數據存儲管理技術的應用研究[J]. 測繪通報, 2013, 6): 76~79.
[7]. 唐捷. 基于元數據的空間數據 ETL 規則庫設計研究[J]. 現代計算機, 2014, 5): 19~20,28.
[8]. 田揚戈, 邊馥苓. 空間數據倉庫的 ETL 研究[J].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3, 32(4): 362~365.
[9]. 辜寄蓉, 陳先偉, 方從剛. 地籍數據網上匯交系統關鍵技術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1, 30(24): 5751~5754,5758.
[10]. 楊淼淇, 葉國權, 孫納新. 異構數據庫的變化捕捉和動態同步策略的研究與比較[J]. 辦公自動化雜志, 2010, 176): 35~37.
作者簡介:劉雪剛(1980-11-),男,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人,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國土資源局,現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國土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