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珊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生長發育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來本院就診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75例,其中觀察組38例,對照組3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方法。觀察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血清S100B,NABA評分及Gesell評分隋況。結果兩組患兒干預前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2d、干預7d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2d、干預7d NAB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Gesell評分比較,觀察組的應人能,應物能,言語能及動作能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得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采取護理干預方法,可明顯降低血清S100B蛋白水平,改善其機體各方面發育狀況。
[關鍵詞]血清S100B;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生長發育;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2-87-04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vpoxie-isehemie eneephalopathv,HIE)作為一種新生兒的腦損傷,多因各種圍產期因素引起的腦缺氧,或者血流的減少或暫停而導致。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患兒存活率不斷提高,但存活者發生遠期后遺癥比率也有所提高,聽力障礙是常見的一種。S-100對神經系統損傷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本研究主要研究護理干預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生長發育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來本院就診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75例。所有患兒皆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的關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其中男45例,女30例,平均胎齡(38.2±0.7)周,平均日齡(23.59±3.48)h。其中觀察組38例,對照組37例,兩組患兒的性別、胎齡、日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兒科護理。對癥治療與支持治療包括減少顱內壓,抗驚厥等,同時仔細觀察患兒的心率、血壓、血氣及pH值。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同時指導家長學會相關的護理方法,著重訓練視覺、聽覺、觸覺。(1)播放悠揚樂曲對患兒進行聽覺刺激,主要針對女新生兒生理形態和小兒智能發展狀況進行;(2)視覺刺激:采用小紅氣球等保持適當距離,輕微轉動,或者移動;(3)刺激前庭運動神經: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輕微搖動患兒,使用搖床、振動床予以合理搖晃和震蕩;(4)感覺刺激:母親哺乳時,用愛輕柔聲音、撫性眼神、會心微笑和患兒進行交流;(5)物理刺激:患兒安靜時,護理人員以溫暖雙手,將茶籽油潤滑對其予以全身性皮膚按摩。(6)觸覺訓練:以整個手掌對患兒進行全身觸摸,力度從輕到重,節奏從慢到快,范圍從小到大,循序漸進;(7)運動訓練:輕握患兒的手腳,依據節律性反復進行上下肢伸屈運動,1-2次/d,每次持續3~5min。
1.3血清S100B水平檢測方法
兩組患兒均于干預前、干預2d、干預7d分別用常規方法取股靜脈血2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操作步驟嚴格按說明書由專人完成。
1.4NBNA評分
兩組患兒干預前、干預2d、干預7d進行NBNA評分。評分方法、環境均符合要求。NBNA評分:(1)皮膚顏色:評估新生兒肺部血氧交換的情況。全身皮膚呈粉紅色為2分,手腳末梢呈青紫色為1分,全身呈青紫色為0分。(2)心搏速率:評估新生兒心臟跳動的強度和節律性。心搏有力大于100次/min為2分,心搏微弱小于100次/min為1分,聽不到心音為0分。(3)呼吸:評估新生兒中樞和肺臟的成熟度。呼吸規律為2分,呼吸節律不齊(如淺而不規則或急促費力)為1分,沒有呼吸為0分。(4)肌張力及運動:評估新生兒中樞反射及肌肉強健度。肌張力正常為2分,肌張力異常亢進或低下為1分,肌張力松弛為0分。(5)反射:評估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對彈足底或其他刺激大聲啼哭為2分,低聲抽泣或皺眉為1分,毫無反應為0分。
室溫為22-27℃的環境下進行,一般于新生兒兩次喂奶間進行,即在喂奶后1h睡眠狀態中開始,檢查內容包括五個部分:行為能力(6項):對光和聲音習慣形成,對格格聲,說話人臉,紅球反應,安慰;被動肌張力(4項):圍巾征,前臂彈回,胭窩角,下肢彈回;主動肌張力(4項):頭豎立,手握持,牽拉反應,支持反應;原始反射(3項):踏步或放置反射,擁抱和吸吮反射;一般估價(3項):覺醒度,哭和活動度。一般檢查可在10min內完成,檢查后立即評分并記錄。
1.5Gesell評分
智能發育商應用Gesell評分法對患兒進行測評。包括4個主要能區:應物能、應人能、言語能、動作能,分別進行評分,正常:分值≥86分,異常:<75分,可疑:76~85分。GDS適用于4周~3歲兒童,從動作能、應物能、言語能、應人能四方面對嬰幼兒進行發育商數評定和分析其發育水平。其中動作能是神經行為發育成熟的一個早期指標;應物能是對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和綜合能力,是后期智力的前驅;言語能反映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它與認知發育有關;應人能是對現實社會文化的個人反應,體現個人對環境的適應情況和與環境的交流意愿,以此為標準,可以對有認知發育缺陷的嬰幼兒做出較早期、較全面的適度評價。
1.6統計學處理
統計軟件采用SPSS19.0。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前、干預2d、干預7d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患兒干預前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2d、干預7d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干預前、干預2d、干預7d NABA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干預2d、干預7d NAB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兒Gesell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GeseH評分比較,觀察組的應人能,應物能,言語能及動作能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得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由于各種圍產期因素引起的腦缺氧和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其發病率高,重癥患兒將會發生腦癱等嚴重后遺癥,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隨著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患兒存活率不斷提高,存活者發生遠期后遺癥比率也有所提高,聽力障礙是常見的一種。針對這類患兒出現神經系統損傷、聽力損傷,早期診斷對指導治療、預后判斷與早期干預,降低兒童致殘率已成為我國圍產醫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S100B蛋白是腦損傷后的主要神經化學標志物,其廣泛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膠質細胞和周圍神經系統雪旺細胞內,另外在某些脂肪細胞、神經元細胞、黑色素細胞中也存在S100B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其對神經系統損傷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腦損傷后膠質細胞活化增生、釋放出S-100及神經營養因子,發揮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可能是神經元修復的一種形式,但當神經膠質細胞過度表達S-100時,就會加速神經系統炎癥的惡化及功能紊亂。故S-100水平與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并且其穩定性好。研究表明,HIE患兒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顯升高,且隨病情加重其血清水平呈逐漸增高趨勢。
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在對HIE患兒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為新生兒腦部發育可塑性較高,在部分神經細胞由于有害因素而受損死亡時,新的母神經細胞在新生兒時期會逐漸再生出。護理干預可以確保受損神經細胞恢復至正常,和多種理療方法相配合,可以使得受損神經所支配肌肉重新協調運動起來,而運動在改善同時會促使患兒智力達到一定發育。因此,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在HIE患兒治療過程中,能夠使得患兒視覺、聽覺、感覺、運動受到刺激等,提高患兒腦部發育,改善預后,提高生活。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干預前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d、干預7d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2d、干預7d NAB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Gesell評分,觀察組的應人能,應物能,言語能及動作能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得分(P<0.05)。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早期護理干預,治療2d、7d后的Gesell評分改善程度比常規治療更為顯著;顯著高于對照組,均顯示出早期干預對于改善患兒的神經行為發育影響顯著。
綜上所述,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采取護理干預方法,可明顯降低血清s100B蛋白水平,改善其機體各方面發育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