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遼寧省初中學生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現狀及原因分析①
馮寧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目的 了解遼寧省初中學生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現狀,為開展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對遼寧省3個地市的1 830名初中生參與體育課及體育鍛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遼寧省85.4%的初中生都“喜歡”和“非常喜歡”上體育課,城鄉之間幾乎沒有差別;70%以上的體育課運動負荷較低,幾乎沒有激烈的身體活動;僅有46.7%的學生可以達到每天鍛煉1 h以上。結論 遼寧省初中生都比較喜歡體育課,但是體育鍛煉1 h以上的比例較低,今后應進一步保證體育鍛煉時間的同時,還應加強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
學校體育 體育課 體育鍛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寫入《決定》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此該文對遼寧省城鄉初中學校體育課和體育鍛煉情況現狀開展調查,旨在為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其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參考。
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遼寧省初中學生,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即首先確定被調查學校,再以年級分層,以教學班為單位隨機整群抽樣構成調查樣本。該研究選取沈陽市、大連市和阜新市3個地市,每個地市選取城鎮和鄉村學校各一所,每個學校被調查對象學生300名左右,總共1 830名,性別基本平均分布,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詳細情況表(n=1830)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關于學生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要求,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詮釋了該要求,指出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著力點,通過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這兩個手段的強化,以達到提高或者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目標[1]。因此加強學校體育中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研究是改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手段。
2.1學生對體育課態度分析

表2 初中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分布(%)

表3 上體育課后學生的感覺(%)

表4 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情況(%)
有85.4%的學生“喜歡”和“非常喜歡”上體育課,鄉村學生(87.6%)稍高于城鎮學生(83.9%);初二學生(90.0%)所占比例最大,初三(77.2%)最低;所有學生中“不喜歡”和“非常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比例極少,總共僅有1.3%(表2)。
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尤其是對體育課的喜好程度是上好體育的關鍵,也是反應學校體育課開展情況的尺度。這些比例都與遼寧省的情況有較大差距,也表明遼寧初中生具有很強的上體育課的意愿,為開展好學校體育取得了先決條件。在對體育課不滿意的原因分析時發現,雖然不喜歡體育課的學生人數較少,但是他們感覺上體育課時玩得不高興,并且很難享受到運動的樂趣,這說明學生們對體育課的心理期待較高,而我們的體育教師并沒有滿足同學們的期待。喜歡上體育課是學生體質健康提高的前提,根據杜勤的研究表明喜歡上體育課學生的體質合格率普遍較高,同時身體的機能發育和素質的發展都要優于其他學生,并且肥胖學生的發生率也偏低[2]。
2.2學生上體育課情況
由表3可知,學生上完體育課后感覺“出汗有點累”的所占比重最大,達到62.1%,其次是“出汗比較累”為17.8%,最后的為“大汗淋漓很累”僅有4.8%。上體育課后學生的感覺,“大汗淋漓很累”表示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很高,“出汗比較累”表示體育課的運動負荷為中高水平,“出汗有點累”表示體育課的運動負荷為中低水平,“出汗很輕松”表示體育課的運動負荷較低。上體育課后學生們普遍感覺體育課的運動負荷較低,中高水平的運動負荷較少,70%以上的為中低水平的運動負荷,體育課中激烈的身體活動幾乎沒有。
2.3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平均時間
由表4可知,有53.3%的學生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少于1 h,沒有達到教育部所提倡每天鍛煉1 h的標準;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30min的情況,鄉村學生要比城市學生比重更大。可見遼寧省初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況不樂觀。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每天應當進行至少1 h以上的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這也是美國和澳大利亞政府所倡導的身體活動量[3-4]。我國教育部門也規定學生每天進行1 h的體育鍛煉。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表明僅有22.7%的中小學生平均每天進行體育鍛煉時間超過1 h以上,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鍛煉超過1 h以上的比例分別為32.7%、20.7%和12.5%(P<0.01),初中生鄉村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要長于城市學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5]。遼寧省初中生中有46.7%的學生可以達到每天鍛煉1 h以上。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深刻而急劇的變革。新英格蘭雜志有研究表明中國人死亡風險因素和可預防性的人口特異危險性因素中身體活動不足占6.8%,排名第三,身體活動不足已經成為引起中國人死亡和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6]。成年人時期身體活動不足這一現象的形成,主要緣于兒童青少年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因此通過上好體育課和養成良好的課外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其養成終身體育良好意識的重要途徑。
遼寧省初中生都比較喜歡體育課,但是每天進行體育鍛煉1 h以上的比例較低,鄉村學生體育鍛煉情況好于城市學生。今后應進一步保證體育鍛煉時間的同時,還應加強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
[1]金牌賺了一大堆 體質輸了一大截[N].長江日報,2010-10-29.
[2]杜勤.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與其體質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4,11(2):110-112.
[3] Jennifer M. Hootman.2008 Physical Activity Cuidelines for American:An Opportunity for Athletc Trainers[J]. Joumal of Athletic Training,2009,44(1):5-6.
[4]TM Has.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ing[Z].Australia’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for 12-18 year olds.
[5]宋逸,張芯,楊土保,等.2010年全國中小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4(3):347-354.
[6]He Jiang,Gu Dongfeng,Wu Xigui,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ew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38
G80-32
A
2095-2813(2016)08(c)-00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36
遼寧省社科聯2014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4lslktzityx-10)。作者簡介:馮寧(1981—),男,山東滕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全民健身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