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璐艷李志明(.貴州理工學院體育教學部;.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3)
貴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設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理論研究①
常璐艷1李志明2
(1.貴州理工學院體育教學部;2.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3)
該文對貴州高校開設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從體育開展的大環境、體育全球化、體育之間的互補性進行探討,認為貴州高校具備開展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條件。采用了德爾非法,篩選和確立貴州高校開設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眾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中選取板鞋競速項目大綱為樣本進行設計,確立課程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制定大綱原則,分別設計板鞋項目的課程性質與目標、板鞋項目課程內容、學時分配以及板鞋課程評價,對少數民族體育板鞋項目進行課程建設。
高校體育教學 少數民族 體育項目 理論研究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強化政府責任,統一基本標準,因地因校制宜,積極穩妥推進,鼓勵依據民族特色和地方傳統,大膽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學校體育工作水平。”國家教委副主任鄒時炎在《要大力發展學校民族傳統體育》重要講話指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使青少年一代有健強的體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不僅需要發展現代體育事業,也要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事業。”高校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與傳承平臺,是發展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對體育教學改革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都有極大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體育的強大教育功能來完成對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項目的傳承和保護。貴州省作為一個多民族省份,把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列入高校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行體育教學的不足,還可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貴州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完整保存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資源的豐富,都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和發展平臺。貴州的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嬉戲娛樂、競技能力、配合節慶習俗的三大民族體育項群,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文化表達方式,反映出不同民族社會歷史和文化變遷。貴州高校開設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環境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了發展平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兩級分化”趨勢明顯加劇,已經成為影響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問題。(2)體育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少數民族項目單一發展模式,制約了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形式和體育項目格局的形成。就民族體育來說,體育全球化加快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搶救和整理,不僅有利于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我國特色體育項目及文化的形成。(3)高校公共體育與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互補性。高校引進民族傳統體育,不僅豐富了體育教學內容,還促進了傳統體育項目地區的體育資源的開發整合,實現了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
2.1貴州高校少數民族體育課程大綱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

表1 貴州高校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確立

表2 板鞋項目的課程性質與目標

表3 板鞋項目的課程內容
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內容形式多彩,文化內涵豐富,場地器材要求簡單,這些是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優勢,也符合體育課程的要求。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2002年8月國家教育部出臺的《全國普通高校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了高校體育課程的性質、結構以及課程內容確定的原則、課程評價體系等,確定了體育課程的五個教學目標,給大學體育課程提供了明確要求。同時也是貴州高校少數民族體育課程內容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
2.2貴州高校少數民族體育課程大綱確定的原則
2.2.1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
“健康第一”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也是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此同時重視少數民族體育課程的體育文化含量。
2.2.2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
課程項目的選擇應根據地區少數民族特色、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確定課程內容的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并注意課程內容的銜接。
2.2.3科學性和民族性相結合
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內容和要求科學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體育學科的發展相適應,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弘揚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吸取我國優秀民族體育文化。
將貴州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依據性質分為球類、棋牌類、武術類、較力類、跑跳擲類、騎射類等。根據貴州省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分類,運用德爾非法,篩選和確立貴州高校開設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專家意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結合地域、器械限制, 建議篩除龍舟競速、馬術、獨竹漂等;(2)秋千項目屬于少數民族運動會比賽項目,出于難度和安全方面考慮,專業類院校建議開設,普通高校不建議開設此項目;(3)高校體育課程象棋、圍棋、橋牌等項目較少開設,不建議開設少數民族棋牌類課程;(4)少數民族武術方面,建議根據少數民族區域特征,開設拳術類課程1~2項,器械類項目1~2項。在此基礎上確立貴州省高校少數民族體育課程開設項目。(見表1)

表4 板鞋項目的課程學時分配

表5 板鞋項目的課程評價
教學大綱是根據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主要表現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要求、課程評價等。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準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將國家教育部出臺的《全國普通高校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作為制定體育課程大綱的依據,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在眾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中選取板鞋競速項目大綱進行設計,分別制定板鞋項目的課程性質與目標(見表2)、板鞋項目課程內容(見表3)、學時分配(見表4)以及板鞋課程評價(見表5),對少數民族體育板鞋項目進行課程建設。
注重實效的中國特色學校體育發展格局是學校體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因地因校制宜,依據少數民族特色體育和地方傳統體育,進一步挖掘民族民間體育,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中,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體系。
[1]王南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納入貴州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體系的必要性分析[J].銅仁學院學報,2012,14(3):88-91.
[2]謝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探索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94-99.
[3]宋彩珍,萬義,白晉湘.我國少數民族傳統分類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117-120.
G807.4
A
2095-2813(2016)08(c)-013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31
貴州理工學院教改課題(2014JXGG16)成果。作者簡介:常璐艷(1986—),女,漢,河南開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李志明(1988—),男,漢,貴州貴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