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云 譚文慶 廖秋明 任中代


[摘要]目的 觀察銀質針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的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間30例進行銀質針治療的患者,將其作為實驗組,對患者采用銀質針配合功能鍛煉的效果進行觀察;同時選擇2013年9月~2015年9月間進行康復功能鍛煉的肩周炎患者30例,將其作為對照組,對患者康復功能鍛煉的效果進行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顯效的6例,治療效果有效的18例,總有效率為80.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顯效2例,治療效果有效12例,總有效率為4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銀質針治療配合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療效確切,值得在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廣應用。
[關鍵詞]肩周炎;銀質針;功能鍛煉;功能障礙;中醫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8—86—04
肩周炎是一種常見的勞損性疾病,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肩周疼痛、功能活動受限。肩周炎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本病在臨床中若得不到良好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會出現肩關節無法活動的情況。本病在以往臨床中多采用康復、理療等手法進行治療,有研究表示,密集型壓痛點銀質針針刺在本病中的療效較為理想。近一年來我們對3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密集型壓痛點銀質針針刺療法配合功能鍛煉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間30例進行銀質針治療的患者,將其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2013年9月~2015年9月間進行康復功能鍛煉的肩周炎患者30例,將其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來自龍華新區中心醫院下屬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全科門診,實驗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42~65歲,平均(53.5±11.5)歲,平均病程為(6.9±4.7)個月,勞累誘發疾病者11例,受涼后誘發疾病的13例,無明顯誘因的6例。對照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43~64歲,平均(53.5±10.5)歲,平均病程為(6.4±4.8)個月,勞累誘發疾病者1 3例,受涼后誘發疾病的12例,無明顯誘因的5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標準
1.2.1診斷標準 (1)4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2)患者肩部疼痛明顯,夜間活動加重,肩部存在放射痛,可放射至手臂,但手臂感覺無異常;(3)患者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4)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5)肩周肌肉痙攣或萎縮;(6)×線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1.2.2納入標準 (1)患者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2)患者無精神障礙;(3)患者肩周皮膚完整,無評皮膚病;(4)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
1.3治療方法
實驗組:找出壓痛點后皮膚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肩部壓痛點:肩峰下滑囊、肌腱袖于肱骨大結節附著處、岡上肌、岡下肌與大小圓肌起于岡上、下窩,肩胛骨腋窩緣附著處、肱二頭肌長腱、短腱、分別于肱骨結節間溝處及肩胛喙突附著處、肩胛提肌止于肩胛骨內上角附著處、菱形肌止于肩胛骨脊柱緣附著處。在每個壓痛點依次施布4~6枚針,沿著患者肌腱斜行進針,穿刺至骨膜停止,當患者施針部位出現酸脹、麻痛癥狀后在針柄上放置2cm左右的艾柱,將艾柱點燃,當艾柱燃盡針體冷卻后將針拔出。每周治療一次,4次為1個療程;同時配合手指爬墻、雙手背后拉毛巾等功能鍛煉。
對照組:患者以康復訓練為主,家屬要幫助患者進行練習。患者在擺放體位時家屬要對患者的肘關節、肩關節、腕關節進行按摩,保持關節伸直,避免關節屈曲,每次按摩30~50遍,2次/d。拍打患者上肢各個關節的伸肌群,每次20~30遍,2次/d。此外,患者每日要進行被動牽引練習,盡量保持肢體向上、向前運動,每個動作堅持10~20s。當患者病情好轉后,可進行屈肘、肩關節外展、掌心貼床面上身輕輕斜靠運動,醫師每日指導患者一次康復練習,每次60min,叮囑患者家屬協助患者練習,每次15~20min,2~3次/d。
1.4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礙程度,按五級評分標準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評分標準:(1)疼痛采用100mm視覺模擬標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分:0分為無明顯疼痛,0~20mm;1分為輕微疼痛,21~40mm;2分為明顯疼痛,41~60mm;3分為嚴重疼痛,61~80mm;4分為劇烈疼痛,81~100mm{4]。(2)功能障礙程度采用口述分級評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通過詢問患者進行日常活動、體育娛樂活動和提重物的情況進行評分,分為5個等級進行評分: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記0分,輕微影響記1分,明顯影響記2分,嚴重影響記3分,極度影響記4分。上述兩項評分相加即為總積分。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t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分總積分×100%。
1.5療效標準
采用SSRI的三項療效評估標準:當患者SSRI水平超過90%可視為顯效;當患者SSRI水平超過30%,但低于90%時可視為效果有效;患者SSRI水平低于30%者視為治療無效。評價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6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分值、功能障礙分值較比治療前明顯改善,總分值較比治療前也明顯降低,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疼痛分值、功能障礙分值、總分值改善狀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顯效的6例,治療效果有效的18例,總有效率為80.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顯效的2例,治療效果有效的12例,總有效率為4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銀質針相傳是從古代的“九針”中的針和長針發展而成,密集型壓痛點針刺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式,具有即使止痛的作用,又有遠期的治痛效果,其治痛的機理主要是針對疼痛的發病機制(痛則不松,松則不痛)和病理發展過程(因痛增疼,因疼增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針刺的機械性刺激作用,主要是松解粘連,阻斷神經末梢的傳遞,從而達到以檢治痛的目的,二是熱能效應,通過針柄將艾條產生的熱量傳導至體內,使體內針尖溫度達到400℃以上,從而達到消除無菌性炎癥的目的。
肩周炎在臨床中又稱之為“凍結肩”“五十肩”,患者病因主要為體虛、筋脈失養、肝腎虧虛、外邪入侵。本病病機為氣滯血瘀、經脈阻滯。現代臨床中多認為肩周炎是在肩周勞損、肩肘關節退行性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患者早期可出現水腫、軟組織損傷表現,后期會出現軟組織粘連、缺血表現,嚴重影響患者肩周功能。目前在臨床中主要采用藥物、物理、針灸、針刀等方式進行治療,不同的治療方式能夠對達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銀質針在本病中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銀質針不僅能夠解除患者肩周組織粘連的狀況,同時能夠緩解患者肩周炎癥反應,改善肩周血液循環,同時夠改善局部的供血狀況,恢復肩周部位的血液循環。此外,銀質針還能夠對粘連、痙攣的肌肉進行松解,達到消除肩周疼痛、缺血、痙攣的問題。采用密集型銀針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夠直接消除病因,同時還能夠緩解肩周關節的疼痛、改善肩周功能活動受限的狀況,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康復練習雖然能夠改善患者肩周狀況,但在松解肩周肌肉、組織粘連中的效果不如銀質針有效。但康復練習能夠幫助患者快速改善肩周的功能活動,讓肌肉、組織恢復其應有的功能,若聯合銀質針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在我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疼痛分值、功能障礙分值、總分值改善狀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結果證明了銀質針聯合康復鍛煉能夠有效患者肩周炎患者的疼痛表現,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受。相較于沒有采用銀質針的對照組肩周炎患者,康復效果較為顯著。銀質針能夠快速發揮治療的價值,改善患者肩周功能障礙,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無效的患者數量是觀察組無效患者數量的2倍,根據數據對比可以看出銀質針在肩周炎治療中應用的價值。因此,可以認為銀質針能夠針對肩周炎進行治療,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病情。且我院結果與其他研究報道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進一步證明銀質針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銀質針溫針治療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肩周水腫、缺血、痙攣、軟組織粘連狀況,緩解患者疼痛,重建肩周關節功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