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益安
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做政治報告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隆重開幕。這是中共在革命勝利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大會,1021名代表出席會議,107名候補代表列席。此外,50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中國各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以及不是代表的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各人民團體的負責人,也列席了會議。
下午2時,會議開始,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彭德懷、彭真、林伯渠、董必武、張聞天、康生、林彪、鄧小平主持大會。下午2時5分,毛澤東宣布:“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現在開幕。”全體代表頓時起立,長時間地熱烈鼓掌,莊嚴的《國際歌》響徹會場。
接著,毛澤東致開幕詞。開幕詞說:“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開幕詞總結了中共七大以來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績,分析了取得勝利的原因,指出了黨在今后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向全黨提出了今后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任務和為完成任務必須采取的態度,描繪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光明前景。
開幕詞指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這是我們黨的一貫的思想原則。”毛澤東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現在面臨的任務,就是“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中國共產黨面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經驗也很不夠。“因此,必須善于學習。要善于向我們的先進者蘇聯學習,要善于向各人民民主國家學習,要善于向世界各兄弟黨學習,要善于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毛澤東在致開幕詞的過程中,全場不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簡短的開幕詞竟被30多次掌聲打斷。毛澤東致完開幕詞后,來到休息室,許多人稱贊開幕詞寫得好。毛澤東說:“開幕詞是誰寫的?是個秀才寫的,此人是田家英!”話語中充滿對田家英的稱贊,毛澤東對其中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一句尤為欣賞。
這份開幕詞,開始也不是田家英寫的。最初,毛澤東自己寫了一個300多字的簡要提綱。在對提綱進行補充和修改的基礎上,他寫出了約2000字的開幕詞草稿,但沒有寫完,交給陳伯達去寫。陳伯達寫完稿子送給毛澤東看,毛澤東不滿意,說寫得太長,拉得太遠,于是找田家英重寫。毛澤東說:“不要寫得太長,有個稿子帶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這時,離大會開幕的時間只有幾天,時間非常緊迫。田家英不愧為“秀才”,開了一個通宵的“夜車”,寫出了一份2000多字的開幕詞。新草稿寫好后,立即分送中央政治局委員審改。周恩來、彭德懷對草稿做了幾處文字上的修改,毛澤東也對稿子做了補充和修改,并且加上了幾段話。
毛澤東致完開幕詞后,大會在當天的執行主席周恩來主持下,選舉了大會主席團、秘書處和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通過了大會日程和會議規則。大會通過的會議規則有四條:(一)大會會議每日下午2時開會,下午7時休會(中間休息20分鐘到30分鐘);(二)大會發言先向主席團報告,發言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但個別代表的發言,在得到主席的同意之后,可以超過20分鐘;(三)通過大會決議的時候,用舉手方式,分贊成和反對兩種表決;(四)選舉中央委員會的時候,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
在進行完上述程序后,大會繼續舉行,由劉少奇代表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做政治報告。
劉少奇在報告中首先指出:“從我們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以來,十一年已經過去了。我們的祖國在這十一年內經歷了兩次有世界意義的偉大歷史事變。在1949年,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們黨又領導人民取得了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全面的決定性的勝利。由于這兩次勝利,我們國家的內外關系發生了一系列的根本變化。”劉少奇接著指出:“我們黨現時的任務,就是要依靠已經獲得解放和已經組織起來的幾億勞動人民,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對我們有利的條件,盡可能迅速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完成這個巨大的任務,我們應當正確地總結我們在過去時期的斗爭經驗,繼續完成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一步健全我國的政治生活,正確地處理國際事務和進一步鞏固我們黨。”政治報告共分六個部分:(一)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二)社會主義改造;(三)社會主義建設;(四)國家的政治生活;(五)國際關系;(六)黨的領導。劉少奇所做的政治報告長達5萬字,歷時四個半小時。
鄧小平做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做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議的報告
9月16日,大會舉行第二次會議,下午2時開始,下午7時40分休會。出席會議的代表有1011人,請假15人。大會主要有兩項議程:一是鄧小平做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二是周恩來做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議的報告。
鄧小平在報告的第一部分中,分析了黨所面臨的形勢,以及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建設的總任務。這一部分是他親自加寫的,文字雖然不長,卻是整個報告的綱。鄧小平指出,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使共產黨員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習氣。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來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比過去增加了。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強調:“黨必須經常注意進行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斗爭,經常警戒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為此,黨除了應該加強對于黨員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從各方面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并且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作出適當的規定,以便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督。”
報告的第二部分著重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問題。鄧小平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組織工作中的根本問題,是黨章中的根本問題,是需要在黨內反復進行教育的。報告深刻論述了群眾路線所包含的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它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和依靠群眾,而不能脫離群眾,不能站在群眾之上;每一個黨員必須養成為人民服務、向群眾負責、遇事同群眾商量和同群眾共甘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它認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鄧小平在報告中還論述了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堅持集體領導的重要性,強調要反對個人崇拜。
鄧小平做完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后,周恩來做了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議的報告。周恩來的報告分三部分:一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的情況;二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三是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設的若干問題。
報告中,周恩來在介紹完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的情況后,著重提出了近年來在領導經濟工作中間所感到的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一)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把計劃放在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以保證國民經濟比較均衡地發展。(二)應該使重點建設和全面安排相結合,以便國民經濟各部門能夠按比例地發展。(三)應該增加后備力量,健全物資儲備制度。(四)應該正確地處理經濟和財政的關系。周恩來還針對以上問題,根據已經取得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些意見。為此,周恩來強調:“經驗還證明,我們在編制年度計劃的時候,在有利的情況下,必須注意到當前和以后還存在著某些不利的因素,不要急躁冒進,相反地,在不利的情況下,又必須注意到當前和以后還存在著許多有利的因素,不要裹足不前。這就是說,我們應該對客觀情況作全面的分析,同時盡可能地把本年度和下年度的主要指標作統一的安排,以便使每個年度都能夠互相銜接和比較均衡地向前發展。”這實際上重申了在經濟建設中必須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方針。
1956年春,隨著對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所謂“小腳女人”的批判,發生了一味強調反對右傾保守,在經濟建設中不顧客觀條件貪多圖快的急躁冒進傾向。周恩來、陳云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提出既要反對右傾保守,又要反對急躁冒進。在同年6月由劉少奇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正式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6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經劉少奇審閱修改后的社論《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的情緒》,強調“右傾保守思想對我們的事業是有害的,急躁冒進思想對我們的事業也是有害的,所以兩種傾向都要加以反對”。
要說明的是,毛澤東對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方針并不怎么贊同。在1956年4月下旬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提出要追加這年的基本建設預算,結果受到了與會多數人的反對。會上,周恩來發言最多,認為追加預算將造成物資供應緊張,增加城市人口,更會帶來一系列困難等。最后,毛澤東仍堅持自己的意見,并宣布散會。會后,周恩來去找毛澤東,說:我作為總理,從良心上不能同意這個決定。這句話使毛澤東非常生氣。不久,他離開了北京到外地視察去了。上面提到的那篇社論,劉少奇曾批示道:“主席審閱后交喬木辦。”毛澤東認為社論的內容是針對他的,只批了三個字:“不看了”。
不過,當時黨內的民主氣氛比較好,毛澤東雖然對既反保守又反冒進持不同意見,但也沒有公開反對,因此周恩來在主持起草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議報告的過程中,再次強調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方針。對于這份報告,毛澤東曾做了充分肯定,兩次給周恩來寫信說:“報告的全文很好,只是頭一部分寫得不甚清楚,不大流暢,如能請位文筆流暢的同志改一下,那就更好,如不可,也就罷了。”這說明,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是當時全黨的共識,是八大正確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會發言和致詞
中共八大會議的第三天,董必武做了關于代表資格的審查報告,接著是大會發言和致詞。
在大會上第一個發言的是朱德,發言的中心內容是如何鞏固和發展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問題。他強調:全國六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去發展生產力,這就是我們以比較快的速度來建成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最根本的有利條件。朱德指出:“必須反對在黨內關系上任何種類的宗派主義情緒,每個同志都要學會和其他同志團結,特別要學會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團結。”“只要我們能夠加強黨內團結,加強和全國人民的團結,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這次大會將要規定下來的全黨現時的基本任務,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對我們有利的條件,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大會發言的中間,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代表各民主黨派向大會致祝詞,然后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向大會獻禮品。這是一件象牙雕刻的工藝品,雕刻的是長征中紅軍勝利渡過大渡河。李濟深說,我們用這件禮品來象征我們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舟共濟”,勝利地過渡到繁榮幸福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天的大會執行主席鄧穎超、李富春接受了禮品。鄧穎超代表大會感謝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祝賀和贈禮。在獻禮的時候,代表們全體起立,暴風雨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致祝詞、獻禮后,大會休息了30分鐘。接著,由蘇聯共產黨代表團團長米高揚、波蘭統一工人黨代表團團長奧哈布、德國統一社會黨代表團團長烏布利希、羅馬尼亞工人黨代表團團長喬治烏-德治相繼向大會致詞。
此后的幾天,大會都是下午2點開始,下午7點左右結束,主要的內容是大會發言和兄弟黨代表團負責人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