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龍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宮黏膜下肌瘤實施超聲監視引導下使用宮腔鏡電切手術的治療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37例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應用超聲監視引導來輔助宮腔鏡電切手術實施治療。34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采取常規治療辦法進行治療。結果 37例實驗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的滿意率為91.89%,對照組總滿意率為52.94%,兩組總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所有患者在手術后,未發生嚴重不良癥狀。結論 利用超聲引導技術輔助腔鏡點切術,可有效提高手術滿意度,減少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并做到微創治療,為患者極大保留了生育能力,值得在臨床手術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子宮黏膜下肌瘤;超聲監視;下宮腔鏡電切術;微創手術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6-52-03
子宮肌瘤是現代女性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在危害女性健康的現代婦科疾病中,屬比較嚴重的女性疾病。傳統的治療中,通常選擇手術切除的辦法進行有效治療,而傳統的手術損傷較大恢復慢,對女性健康影響較大。伴隨著近年來的醫療技術進步,宮腔鏡電切手術對保留子宮不影響生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優點也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介入超聲監視引導為宮腔鏡電切手術又增添了保護的防護措施。本研究選取我院37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在進行宮腔鏡電切術中使用超聲監視引導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37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實驗組),年齡29~56歲,平均(42.3±7.5)歲。2012年2月~2013年2月,34例子宮黏膜肌瘤患者,平均年齡(43.5±7.4)歲(對照組)。其臨床癥狀表現為月經紊亂,經期延長,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痛經,月經出現相應的紊亂。肌瘤大小基本一致,在(3.0cm×2.0cm×3.0cm)~(5.0cm×4.5cm×5.0cm)的范圍之內,平均大小為3.5cm×2.6cm×3.8cm。在患者要求保留子宮的情況下,我院采用了子宮黏膜下肌瘤行超聲監視引導下宮腔鏡電切術的治療手段來進行治療。其中實驗組患者O型和I型共26例,Ⅱ型11例,對照組患者中,0型和I型共25例,Ⅱ型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萬法
1.2.1手術準備 對照組:手術時間通常選擇在月經干凈后的3~7d內進行,通過觀察血、尿、白帶和內臟功能以及體液常規檢測后,進行手術的擬定準備。對有貧血患者應當進行糾正身體狀況后再進行手術。手術前對陰道灌洗上藥2~3d后,開始手術。手術前對患者陰道進行米索前列醇涂抹,或在手術前2h服用口服米索前列醇,劑量為0.2mg,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采取常規電燒法進行手術切除。實驗組:手術準備與對照組相同,患者手術當日清晨用溫肥皂水進行灌腸清洗一次,在排空腸道后進行中超聲監護輔助手術治療。
1.2.2手術器械選擇 我院電切鏡機械為日產27F被動式連續灌流宮腔電切鏡,使用功率80~100W,凝血功率50~70W。
1.2.3麻醉手術方法 對照組:麻醉方法均采取持續麻醉硬膜或者采用靜脈麻醉,在患者的膀胱截石位置采用常規的消毒輔助無菌巾來進行沖洗消毒。對宮頸注射阿托品(國藥集團新疆制藥有限公司,H65020081)0.5mg來使宮頸松弛。完成以上處理后,取截石位進行微創開口切除術,應用電燒法進行手術切除。實驗組:麻醉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當完成麻醉后經B超監視來實現宮頸宮腔的可視環境手術。在宮頸管擴至10~12號以后,進行5%葡萄糖溶液連續灌注,如患者有糖尿病,則用25%甘露醇灌注(江蘇中大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H32026606),使子宮內壓達到10.64~14.63kPa后再置入宮腔電切鏡,經過偵查明確后,可根據現有的情況來實施手術治療,通過切除的方式來完成手術。切除方法在針對不同的子宮肌瘤其方法的差異如下:O型黏膜腺癌子宮肌瘤,從蒂根直接切除,肌瘤直徑<2cm的直接夾出,>2cm的進行剪切后夾出。I、Ⅱ型肌瘤則從瘤體最突出部分開始切除,在不斷改變宮腔壓力的過程中,對電切環進行宮頸方向的逐層切割,直到將肌瘤切除。在進行肌瘤組織的欠清和較小組織進行切割時,應仔細的辨別兩者的邊界,防止手術導致子宮穿孔。
1.2.4手術后處理 兩組患者手術后采取相同后續處理,對患者使用消炎止血藥來對其進行治療,子宮受創面大的則給與雌激素進行治療,防止子宮內出現粘連。
1.3觀察指標與治療評定標準
觀察指標,以患者手術康復的月經周期,以及手術痛經疼痛感情況,與肌瘤增生的復發以及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情況作為主要的觀察指標。治療評定標準,以手術后的月經改善情況以及肌瘤復發情況來判定,其標準以方友琴在子宮腹腔鏡手術中的參照標準為準。其標準如下。滿意:微創手術后,月經恢復正常,痛經減少或減輕,經檢測無肌瘤殘留或者肌瘤組織不增長或縮小,且血紅蛋白量恢復正常。不滿意:月經失調無改善甚至增加,剩余肌瘤有增加,需進行二次宮腔鏡手術進行全子宮切開切除術。除以上滿意情況外,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患者臨床療效均采用%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37例患者與對照組34例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所有患者在手術后,無發生嚴重不良癥狀,如子宮穿孔、大出血、水毒和感染等癥狀。其中實驗組患者O、I型黏膜下肌瘤均一次性清除完成,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中有8例一次性清除完成,3例經兩次才完成清除,其切除范圍均≥70%,其殘留肌瘤組織在進行針形電極刺入后,完成壞死處理。治療中有3例出現手術后發熱癥狀,體溫在37.6~38.7℃波動,經護理后2d恢復。手術后恢復良好。
2.1不同組別患者臨床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手術滿意度調查結果,手術的滿意率為91.89%,對照組總滿意率為52.94%。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手術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比較。見表2。
3.討論
子宮肌瘤是現代女性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屬于一種危害性十分嚴重的隱患性疾病。傳統的手術損傷較大恢復慢,且對女性健康影響嚴重。近年來的宮腔鏡電切手術對保留子宮不影響生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且優點也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介入超聲監視引導為宮腔鏡電切手術又增添了保護的防護措施。
伴隨著社會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使用超聲檢測技術來進行手術輔助,極大的減少了患者手術中的病痛,提高了手術的感官質量。而引導宮腔鏡電切術在實現微創手術的過程中,有效的保證低傷害將子宮肌瘤切除,保證了患者的身體機能不受到過大的影響,在手術的適應癥狀分析中,可根據宮鏡的觀察現象來實現對子宮內穿孔等因素的影響進行治療。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針對手術的適應癥狀來進行,通過選擇合適的手術關鍵措施來保證手術的有序進行。在進行手術的處理過程中,可根據B超監測的診斷證明來確定黏膜的肌瘤大小監測,通過對數目和可變性分析來進行手術的難易程度分析,在對肌瘤瘤體的大小分析后,展開治療的討論,下決定如何進行治療。確定治療的手段后,可根據現有的手術治療技術來進行安全陛分析。超聲監視引導下的宮腔鏡電切術對治療子宮黏膜的下肌瘤,可以實現其微創低并發癥的效果。
經本次的臨床治療,37例實驗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的滿意率為91.89%,在治療中0型和I型的子宮黏膜肌瘤,治療滿意率為100.00%,Ⅱ型滿意率為72.72%,對照組0總滿意率為52.94%。兩組總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情況經對比后,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P<0.01)。所有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癥狀,如子宮穿孔、大出血、水毒和感染等癥狀。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滿意度,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經比較后發現,實驗組能夠更快捷的完成手術,同時有效縮減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
綜上所述,利用超聲監視引導宮腔鏡電切術,可以極大的提高手術的進程,做到微創手術,同時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因此,宮黏膜下肌瘤實施超聲監視引導下使用宮腔鏡電切手術的治療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手術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