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香 彭泉 洪楚娟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鏡輸卵管妊娠不同手術方式對卵巢儲備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的136例輸卵管妊娠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8例。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性激素水平,包括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孕酮、睪酮等,并且記錄手術前后兩組患者卵巢截面積,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的LH、FSH、E2、孕酮水平及睪酮水平等的術前比較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兩組之間比較,研究組患者LH、E2、FSH等激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的PSV、EDV、竇狀卵泡數、卵巢截面積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保留輸卵管手術有利于改善有生育要求年輕婦女的宮內妊娠率,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輸卵管妊娠;卵巢儲備功能;生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6-71-04
隨著性觀念的日益開放,很多青少年女性卻因生理衛生知識的嚴重缺乏,而致使妊娠異位。輸卵管異位就是其中一種嚴重威脅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的病癥。目前,常規的手術方法有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及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這兩種手術方法帶給術后孕婦的卵巢儲備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響尚不清楚,本研究致力于探究不同的手術方案對孕婦術后的再生育的遠期影響,實驗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輸卵管異位妊娠手術的136例輸卵管妊娠患者,依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兩組患者均有再生育的要求,術前輸卵管妊娠均未破裂,無婦科手術病史,無腫瘤等并發癥。所有試驗均在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簽署下進行。研究組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對照組采用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研究組68例,年齡18~27歲,平均(19.0±3.6)歲,孕期(3.0±1.2)個月,手術等待時間(3.0±1.2)d,停經時間(38.5±3.1)d,平均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3926.4±359.7)IU/L;對照組68例,年齡18~26歲,平均(19.0±3.4)歲,孕期(3.0±1.3)個月,手術等待時間(3.0±1.1)d,停經時間(37.9±3.1)d,平均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3926.4±359.7)IU/L;停經時間(38.1±3.2)d。兩組患者的年齡組成、受孕狀態、手術等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事前均進行全麻處理,插入氣管后,取仰臥位并進行消毒等術前準備,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分別對患者施以不同的手術方案。研究組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麻醉成功后,于患者臍上水平橫切一個1cm左右的切口。在該切口處穿刺做常規CO2氣腹。手術在腹腔鏡下進行,于患者左下腹對應處及麥氏點分別穿刺并置入腹腔鏡手術器械,游離患者輸卵管,然后于輸卵管妊娠部位開窗取出妊娠物并縫合切口。對照組給予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腹腔鏡下進行手術(相關操作同研究組),游離患者輸卵管,采用電切除法切除患者輸卵管峽部及系膜直至宮角處,去除妊娠部輸卵管,結扎后縫合切口。兩組患者術中探查均無明顯盆腔粘連,并保持術后護理一致。分別于術后一個月、六個月回院復檢。抽取兩組患者血樣并測定兩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分別采集分析兩組患者PSV、EDV指標,并使用超聲檢測患者卵巢狀態。隨訪患者是否伴有圍絕經期綜合征,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月經周期及妊娠率。
1.3測定指標
分別于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半年監測患者血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酮(E2)、孕酮、睪酮水平及B超卵泡數、卵巢截面積、平均收縮峰血流速度(PSV)、平均舒張最低血流速度(EDV)。分類統計比對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前后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FSH、E2、LH在術后1個月及半年兩個測定時間點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研究組孕酮水平及睪酮水平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手術前后兩組患者卵巢截面積以及各參數的比較
兩組相比術后研究組患者的卵巢截面積、竇狀卵泡數顯著大于對照組。術后1周、6周研究組患者的PSV、EDV分別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術后6個月隨訪結果統計
研究組患者術后半年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征1例,占5%;月經異常2例,占10%;有排卵17例,占85%;妊娠14例,妊娠率為70%。對照組患者術后半年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征2例,占10%;月經異常2例,占10%;有排卵18例,占90%;妊娠13例,妊娠率為65%。兩組患者的圍絕經期綜合征、月經異常、排卵、以及妊娠率相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x2=0.3409,x2=0.00,x2=0.03,x2=0.06,P>0.05)。
3.討論
輸卵管妊娠是最常見的異位妊娠,即受精卵種植于輸卵管。臨床表現為停經、腹痛、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癥狀。其主要病因是輸卵管異常而導致的妊娠、避孕失敗而導致的意外懷孕等,多發于青少年群體。因此,如何做到術后對患者的生育功能及卵巢儲備功能盡可能減少影響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上有多種手術方案治療輸卵管妊娠。本實驗探討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及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對患者卵巢儲備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響。
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體內的性激素水平與卵巢的儲備功能有密切關系。本實驗顯示,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后6w患者體內的FSH、LH分別為(5.05±1.88)U/L.(5.72±2.55)U/L水平均顯著低于輸卵管切除術,術后E2(38.71±4.63)pg/mL低于術前水平,而E2可以負向作用于FSH。由于卵巢的儲備功能隨FSH、LH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因此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對于卵巢的儲備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的患者,術后卵巢截面積(5.08±1.23)cm2明顯更高,而較高的卵巢截面積在臨床理論中代表著卵巢儲備功能的大小。竇狀卵泡數可以反映卵巢的狀態與活潑性,可以用來預估患者的生育能力,本次研究顯示,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的患者體內的竇狀卵泡數(7.47±0.6)個可以基本達到與術前一致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測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患者的卵巢儲備能力,影響患者的再生育。
術后對兩組患者的PSV及EDV監測結果顯示,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的患者PSV(17.15±0.09)cm/s及EDV(7.23±0.05)cm/s水平顯著降低,后期的隨訪調查顯示,這與手術操作中,輸卵管切除極易損傷卵巢的供血系統有關。卵巢供血量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卵巢的生理功能與儲備能力。后期的隨訪結果顯示,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對患者的排卵及妊娠率也有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妊娠物取出術有利于保護和恢復卵巢的生育能力,對于有再生育愿望的患者來說這一手術方案更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復,確保再妊娠時的卵巢生理生化功能的正常。應予以推廣普及。